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统治的需要不断变革,如表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的变化情况,通过这一表格的内容我们可以推知(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东汉形成“州一郡一县”三级制
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A.地方行政架构复杂多变无规律可循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困局与探索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秦朝到唐朝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鸿胪寺之职,“掌宾客及凶仪之事,领典客、司仪二署”,“掌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归化在蕃之名数……凡朝贡,宴享、送迎预焉,皆辨其等位,而供其职事,凡酋渠首领朝见者,则馆而以礼供之。”

——《大唐六典·鸿胪寺》

材料二:地方行政制度变迁的核心是政区和政府组织层次级数的变化,这一变化集中地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此长彼消的过程。

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的层级变化表

时期

高层政区

统县政区

县级政区

/

县、道

/

郡、王国

县、道

魏晋南北朝

郡、王国

隋、唐前期

/

府、州(郡)

唐后期五代

府、州

府、州、军、监

布政使司(省)

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直隶厅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鸿胪寺的职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完成表格并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
2023-11-1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某高一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学习时制作了如下表格。请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朝代中央地方
秦朝确立皇帝制度和①制推行②
汉朝设立中朝(内外朝).颁布“推恩令”;设立③
隋唐确立三省六部制实行科举制
宋朝实行④、⑤、三司、台谏并立设立“四监司”对各州监控;州设⑥制约知州
元朝设立中书省推行⑦制度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⑦处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3)试以宋朝为例,谈谈我国封建政治制度建设的得与失。

材料       实际上“选举”一词很早就被使用,古代选举兼指选士与选官,如三代(夏商周)就已存在的“乡举里选”,汉代的“乡举里选制”“察举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和隋朝开创的“科举制”。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考察、培养、选拔和任用人才的,它透露着机会平等性、选拔人才的一切以考试为尺度的客观性、组织考试的独立性、社会的稳定性和考试内容的标准化等。这在当时情形下确实难能可贵,由于“家天下”观念和伦理道德,很多被委任的官吏即使不是由人民投票产生的,也能为官清廉公正。这种制度至少给很多平民“布衣”打开了一条通往上层社会的通道,因此,中国古代的很多官吏也是优秀的文学家和诗人。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举制度的演变趋势,并分析中国古代选举制度变迁的积极作用。
2023-11-0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表所示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制度创新汇总(部分)。表格信息反映了(     
朝代制度特点
西汉中外朝制尚书、常侍等组成中枢权力的“决策班子”
隋唐三省六部制、设置政事堂中枢机构分工合作;宰相集体负责,相互牵制
宋初设枢密院管军政、整编禁军统兵权和指挥权分离
明清内阁制、军机处决策权高度集中,执行效率高
A.中央对地方控制力不断加强B.中枢决策机构逐渐完备化
C.行政效率不断提升的趋势D.皇权不断加强的过程
5 . 某高一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学习时制作了如下表格。请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朝代中央地方
秦朝确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
汉朝设立①颁布“推恩令”;设立刺史
隋唐确立三省六部制隋朝州县两级制,唐朝道州县三级制
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掌行政,②掌军事、③掌财政设立“四监司”对各州监控;
州设④制约知州
……
元朝设立中书省推行行省制度
明朝⑤,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等废除行省,设立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司)
清朝实行督抚制度等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⑥处的内容。
(2)根据所学知识,将宋朝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补充完善。
(3)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4)结合表格和所学知识,分析该表格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发展特点。
2023-11-2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某同学在学习了秦汉至唐宋宰相机构演变的知识之后,整理出了如下表格,据此判断(        
秦汉至唐宋宰相机构的演变
1宰相人数越来越多,任职资格越来越低
2机构分权越来越细,彼此牵制越来越强
3内侍机构权力扩张,取代外朝宰相机构
4立断不废旧,但实权逐渐转移至新设机构
A.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B.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保障中央决策合理化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演变


——整理自高中历史教科书择性必修1


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地方层级演变的特点,并指出演变带来的主要影响。
2022-10-1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元前2世纪里19个侯国的人口增长(部分)

侯国所在郡国初封时户数国除时户数年代(公元前)年增长率(%)人口密度(人数/平方公里)今地(摘者注)
魏其琅琊10003000201—1542.445.9山东青岛
绛阳济南7401500201—1531.587.5山东济南
800026000201—1521.65.5安徽淮北
涿25005600201—1511.648.8北京
曲周广平40009300201—1482.8177.4河北曲周
柳丘勃海10003000201—1431.935.4河北黄骅

——许倬云《汉代农业:早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形成》

(1)提取表中信息,说明其对研究西汉历史的史料价值。
(2)据表格资料来源,归纳形成表格研究成果的方法。
2023-01-16更新 | 27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良好的国家治理,制度是决定性的。“少一些统治,多一些治理”,这是从历史中得到的启迪。下面表格信息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

朝代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
王位世袭制
较完善的官僚系统;内外服制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原始民主传统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汉初内外朝制郡国并行制:汉武常“推恩令”:刺史制
三省六部制道州县制:唐中期以后“藩镇制度”
北宋“二府三司”路州县制:设“通判”
中书省行省制:设宣慰司管理边疆事务
废宰相;设内阁.废除行省,设三司
设军机处省府(州)县三级制:督抚制

——摘编自朱绍侯、 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上表为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演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趋势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12-08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东六校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表格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发展线索表

状况

时期

主要表现

加强地方管辖

调整中央机构

确立

秦朝

在全国推广郡县制

巩固发展

西汉

颁布推恩令;分设刺史;设西域都护府

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

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隋书·地理志》

材料三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汉书·艺文志》

材料四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 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史记·大宛列传》


(1)依据表格提示信息,将表格填写完整。
(2)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始皇是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的?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
(4)根据材料三,指出儒学在秦朝的境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对待儒学发生怎样的变化,并阐述其影响。
(5)指出材料四“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月氏”的历史意义。
(6)综上以上材料,概括秦始皇和汉武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道路上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2022-10-2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