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18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清政府始终维持着年均储量在3000多万石以上的以常平仓为主体的备荒仓储系统。道光年间,清朝在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大力推进“官倡民办”的义仓;同治初年到光绪庚子年前,先后出现三次官民共建的积谷运动。这表明,清朝(     
A.中央权力逐步下移B.备荒仓储趋向于社会化
C.民族工业蓬勃发展D.政府财政收入不断增加
2024-05-17更新 | 32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鸦片战争以前,江南的善会善堂多为徽州商帮所建,主要为客居徽人提供丧葬、医疗等服务;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19世纪60年代以来,江南开始出现大批面向本地人的善会善堂。这一变化折射出(     
A.商业经济的衰退B.官方控制力减弱C.宗法观念的强化D.社会危机的加深
3 . 北宋初期,灾祸频仍,百姓因得不到及时赈济而抢粮。因有官员进言:“今众持兵仗取民廪食,一切宽之,恐无以禁奸。”宋仁宗对曰:“天下皆吾赤子也。一遇饥馑,州县不能存恤,饿殍所迫,遂致为盗,又捕而杀之,不亦甚乎?”此后,朝廷动员社会力量和民间力量建立子义仓。这表明北宋(     
A.民众诉求推动荒政革新B.程朱理学影响治国理念
C.皇帝好恶决定制度存废D.社会保障逐步走向完备
2024-03-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宋代《庆元仓库令》篇幅庞杂,其涉及仓储管理的广度与深度大大超出前代,其条文共145条,特别是在上供、封桩、点磨、鼓铸、场务和籴买粮草等方面规定非常细致。就《庆元仓库令》的内容设置来看,其本质意图在于(     
A.解决积弱积贫B.顺应货币经济C.加强中央集权D.完善仓储体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宋朝廷非常重视官员的救灾能力,将灾后“振恤困穷、不致流移”作为官员考核和升迁的重要标准。《宋刑统》中规定,主司应上报灾情却隐瞒或是妄言,则“杖七十,覆检不以实者,与同罪”。由此可知,宋代(     
A.官员考核制度趋于完善B.法律严苛现象日渐加剧
C.社会秩序稳定备受重视D.社会救济体系逐渐建立
6 . 如表为北朝社会救济的部分记载,由此推知,这一类的社会救济(     
A.开创了预防灾害的救助体系B.确保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C.有利于降低政府的治理成本D.体现了国家治理的灵活性
2023-11-2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史载,唐永徽元年(650年),雍州等地爆发蝗灾后,按制,“里正需言于县,县申州,州申省(尚书省)”,经门下省“取裁”,上报皇帝,再经“细勘”“检覆”,最后于永徽二年颁旨“以正、义仓赈贷”。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唐朝(     
A.救灾体系规范严谨B.三省六部职责分明施政规范
C.义仓设置以民为本D.决策体制包含效能滞后隐患
8 . 宋代实行诉灾制度,灾情发生后,受灾百姓可以向官府报灾,逐级上报核实,由朝廷制定赈济之策;官员如果没有及时处理诉灾文书,按违法处理;灾民除了要上报受灾的具体情况,还需提供详细个人信息,并承诺如有作假,自愿服罪。这些措施表明宋代(       
A.儒家民本思想的落实B.防灾制度体系的完善
C.政府管理职能的增强D.社会阶级矛盾的缓和
2023-09-15更新 | 330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开皇十五年和十六年,隋文帝将西北地区原来由自发管理的赈灾机构“义仓”收归州或县管理,由之前民间捐助谷物,改为按户等定额征税,后全国推行。隋炀帝时期,地方政府开仓放粮要经过朝廷的批准。可见,这种变化(     
A.减轻了百姓负担B.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C.保证了隋朝稳定D.不利于政府备荒赈灾
2023-02-2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鸠杖,在先秦时期是长者地位的象征。汉代发展了先秦以来的“鸠杖”习俗并加以制度化。下图是四川新都出土的汉代《养老图》画像砖,描述了戴冠的官员向持有鸠杖的老者进奉食物的画面。据此可知,汉代(     

A.开始形成尊老敬老风气B.传统宗法观念得到复兴
C.社会治理融入儒家伦理D.豪强士族社会地位显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