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汉成帝即位时下诏书“大赦天下”,诏书曰:年七十以上,人所尊敬也,非杀伤人,毋告劾,毋所坐……夫妻俱毋(无)子男为独寡,田毋租,市毋赋,与归义同沽酒移列肆。诏书内容反映出(     
A.社会救济体系完备B.尊老爱幼理念深入人心
C.政府重视优抚赈济D.民众日常生活得到保障
2024-05-1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 辽宁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开皇五年(585年),隋文帝下令在全国推行义仓制度。义仓所积粮食均来自民众自愿所纳。当灾荒来临时,政府优先支出义仓存粮。由此可知,隋朝的义仓制度(       
A.主要由民间力量主导B.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C.提升了政府行政效率D.利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2024-05-1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灾荒救济制度古称“荒政”。历经演变,中国古代逐渐形成了赈济粮食、蠲免赋税、平粜与禁阻籴、移民就食、以工代赈等“荒政”制度。同时,政府也重视对鳏寡孤独的救济与优抚。这些举措(       
A.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统治B.体现了官方储备和民间积储相结合
C.表明中国古代的灾荒现象很普遍D.真正解决了无助群体和贫民的温饱
2024-01-1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周礼·地官·遗人》中有各级机构储蓄备荒的设计: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乡里之委积,以恤民之艰厄;门关之委积,以养老孤;郊里之委积,以待宾客;野鄙之委积,以待羁旅;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

——《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材料二   



图一       沈阳社区食堂                  图二       沈阳社区老年大学                                图三     英国的社区活动

材料三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快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加快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制度,规范社保基金管理,发展商业保险。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91031日)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主要特点?
(2)分析材料二反映的中国和西方国家基层治理主要方式是什么?根据政府参与程度,该方式有哪三种类型?
(3)与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相比,材料三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不同是什么?
2024-01-1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相较于前代,宋代的城市救助主要面向广大的贫困民众,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令人惊叹的是,朝廷不仅有城市救助机构,而且还有诸多法律法规,如居养令(救助贫困者),乞丐法,安济法(救助身患疾病者)。这反映了宋代的城市救助     
A.植根于社会服务观念的转变B.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构建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D.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2023-11-1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隋代的义仓置于乡社,由社司(主管社仓储粮的官吏)进行管理,一旦遇到灾荒年,粮食出现短缺时,则社司就将义仓的粮食赈给本乡百姓,以此来帮助百姓度过灾荒年,从而不至于出现大规模的民变。”由此可知,隋朝设置义仓旨在(       
A.缩小社会贫富差距B.巩固隋王朝的统治
C.减少自然火害发生D.满足民众日常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朝政府规定各地地方官员必须收集粮价,并建立了全国性的粮价奏报系统,以全面掌握各地的粮价动态,对于奏报不及时或者奏报不实的官员,皇帝经常进行追查,有的被严加惩处。这旨在(     
A.关注民生以切实救灾B.统一全国各地粮食价格
C.促进各地商品的流通D.督察官员对皇帝的忠诚
2023-08-26更新 | 271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B卷)
8 . 元朝法律规定:“诸鳏寡孤独,老弱残疾,穷而无告者,于养济院收养。应收养而不收养,不应收养而收养者,罪其守宰,按治官常纠察之。”在法律规定的框架下,各地普遍设立养济院,这些养济院都是由官府经营管理的。由此可知,元代(       
A.社会维稳渗透民本思想B.行政法律法规繁杂严酷
C.官府极力扩大财政收入D.社会救济的主体多元化
2023-07-23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元史 ·顺帝本纪》记载:“六月丙寅,宣德府水灾,出钞二千锭赈之。大宁、广宁、辽阳、开元、沈阳、懿州水旱蝗,大饥,诏以钞二万锭,遣官赈之。”该史料反映出(     
A.政府对灾害的重视程度B.国家赈灾方式的多元化
C.国家是灾后赈济的主体D.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
2023-07-14更新 | 205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漫长的文明演进历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和内涵,而这些思想随着社会和经济进步,不断发展演进,最终为中国传统社会保障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礼记》中,记载了中国思想家孔子用精练的语言描绘出的“大同世界”,主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儒家思想注重社会成员互助,倡导地方士绅和商人救助无劳动能力人员,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忧患意识,注重于储谷防饥,国家建立了各式各样的仓储,在丰年之时把百姓手中的余粮收集起来就地建立仓库储存,荒年再行开仓赈济。政府实行“养恤”制度和“蠲缓”制度,不仅灾后有国家政府安置灾民,还减免灾民赋税,发展生产。

——摘编自朱晓宁《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初探》

材料二   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始终处于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核心地位,因为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浓厚的公平色彩,其功能是满足社会公平目标而提供的一种安全稳定机制。从当代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演变历程来看,其理论内容不断扩展,随着理论的演化而进一步地系统化。20世纪以前的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主要镶嵌在西方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当中,因而社会保障仅仅被当作一种收入再分配以及实现收入均等化的工具而存在。20世纪庇古创立的福利经济学,论证了社会保障政策的经济意义,这种理论对西方“机制模式”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了推动作用。二战以后“机制模式”在各国的迅速发展,则与凯恩斯经济学的影响密切相关,在其理论的引导下“机制模式”逐渐完备,并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保障模式。

——摘编自吴春明张辉《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沿革及其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的思想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代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主要特征。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对当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