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北宋皇祐二年,吴中、两浙路发生大饥荒,主政官员范仲淹根据当地百姓信奉佛教的特点,鼓励住持招揽民工翻修寺庙。明崇祯年间,“京城内外疫病盛行,小民无钱可备医药者……命选太医院精医,分拨五城地方诊治给药”。这些救助措施(     
A.体现了民本理念B.推动了佛教发展C.发挥了教化功能D.调用了社会力量
2024-05-0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王朝的存在与繁荣或者建立在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或者能够从外部获得稳定可靠的粮食供应,否则便会危机四伏。因此历代帝王都把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粮食供给作为立国之本,从政策和法令上予以保证,制定基本的土地政策和赋税政策。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遇到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力就会受到极大破坏,因此,历代王朝都建立基本的社会救助和保障措施,使广大农民得到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接济,度过危机,重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这就是义仓和常平仓的设置。

——摘编自杨海民《中国古代粮食生产管理研究》

材料二   隋代的粮食仓储有了很大发展,据《隋书·食货志》记述:“开皇三年,朝廷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于是诏于蒲、陕、虢、熊、伊、洛、郑、怀、邰、卫、汴、许、汝等水次十三州,置募运米丁。又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灌注。”炀帝时又在河南巩县东南原上置洛口仓,在洛阳北置加洛仓,这两个仓城共可储谷2600万石,足见隋代储积粮谷之多。从仓储形式上看,义仓的普遍兴建成为隋代仓储的一大特点。义仓的设置,对百姓确有好处,特别是设在乡间的义仓,不受州官控制,有灾时开仓较为方便,避免了官府赈给不及时的弊病。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府保障农业生产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隋朝粮食仓储的特点。
3 . 《周礼》记载:“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大荒,大札(注:瘟疫),则令邦国移民通财,舍禁,弛力,薄征,缓刑”。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A.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农业发展落后B.倡导敬天保民的德治思想
C.重视政府在社会救济方面的作用D.社会救济种类多且力度大
2024-02-0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明代旌表制度的相关史实。这些史实体现了(       
景泰四年(1453 年)戴庸……赵贤,各出谷一千二百石赈济,敕旌表其门。六年又各上米四百石赈济,冠带荣身
成化七年(1471 年)王信,抚宁卫人,出粮米八百石赈济,事闻诏旌其门,有尚义坊
嘉靖二年(1523 年)军民有出粟千石赈饥者,有司建坊旌之,仍给冠带
A.政府财政严重入不敷出B.儒家道德教育广泛推行
C.民间赈济力量受到重视D.基层社会管理得以强化
2024-01-0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十所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二上·湖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提出,“所谓老老者,凡国、都皆有掌老,年七十已上,一子无征,三月有馈肉;八十已上,二子无征,月有馈肉;九十已上,尽家无征,日有酒肉。死,上共棺椁”。据此可知,管仲意在(     
A.推行“休养生息”政策B.倡导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
C.维护儒家尊卑等级秩序D.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2023-12-28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宋熙宁八年(1075年)夏,越州大旱,知州赵扑下令修城,计用工3.8万,使“不能自食者,得以受粟”。这一做法(     
A.体现了以工代赈的思想B.凸显了政府救灾的重点
C.实现对流民的有效管理D.推动宋代进入全盛时期
2023-12-1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隋代的义仓置于乡社,由社司(主管社仓储粮的官吏)进行管理,一旦遇到灾荒年,粮食出现短缺时,则社司就将义仓的粮食赈给本乡百姓,以此来帮助百姓度过灾荒年,从而不至于出现大规模的民变。”由此可知,隋朝设置义仓旨在(       
A.缩小社会贫富差距B.巩固隋王朝的统治
C.减少自然火害发生D.满足民众日常生活
8 . 宋代实行诉灾制度,灾情发生后,受灾百姓可以向官府报灾,逐级上报核实,由朝廷制定赈济之策;官员如果没有及时处理诉灾文书,按违法处理;灾民除了要上报受灾的具体情况,还需提供详细个人信息,并承诺如有作假,自愿服罪。这些措施表明宋代(       
A.儒家民本思想的落实B.防灾制度体系的完善
C.政府管理职能的增强D.社会阶级矛盾的缓和
2023-09-15更新 | 330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8年至1943年间,日机疯狂轰炸重庆,国民政府采取措施救济空袭难民。先后成立了重庆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等专门空袭救济机构,颁布《关于重庆被炸受伤难民抚济办法》等。重庆市商会等组织也加入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机构中,负责救济和医疗工作。政府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救治空袭伤员,设立难民收容所或建立平民住宅,向难民发放急赈和举办空袭被炸难民小额贷款,免费提供或廉价出售生活用品,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还专门成立服务总队保健院,救济空袭中被灾婴童产妇。僧侣也参加了空袭救济活动。“政府当局……能以最快速度……进行善后工作,使战时首部能在最短期内,恢复秩序,这是可喜的现象!……更可以促进政府与民众间的团结。”抗战期间,物价高涨,发放急赈或疏散费对广大难民来说是杯水车薪。政府缺少全盘统一的规定和安排,制约了救济效能的全面发挥。

——据谭刚《重庆大轰炸中的难民散济》(19381943)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重庆大轰炸中难民救济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庆大轰炸中难民救济措施的作用。
10 . 《管子》记载“天时不祥,则有水旱;地道不宜,则有饥馑”,并提出“决水潦,通沟渎,修障防,安水藏”“修饥馑,救灾害;振罢露(疲敝困乏),则国家定”等措施。其意在强调(       
A.灾害形成源于自然因素B.国家治理在防灾中的作用
C.减灾救灾手段的多样性D.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2023-04-0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一高级中学等5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