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粮食储备制度最早出现在2000多年前。古代时期的粮食储备分为官办储备和民办储备两种类型,政府对粮食储备实行专管,由中央财政直接控制。具体来讲,历代政府对不同类型的仓储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实行分仓储备、分仓管理、分仓核算方法。封建政府还制定了比较严密的管理条规和制度,如西汉的粮食会计簿册和秦代的仓律等。另外,还建立了仓储保管者责任制度,设立了审计机制和账实核查机制,并且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使所有环节都能按制度进行。

——摘编自姚荣《中国古代粮食储备制度及启示》

材料二   193310月,南京国民党政府在南昌举行粮食会议,制定兴办仓储计划,对原有“仓储管理规则”进行了修改与补充。在仓储种类上,将仓储分为国立储备仓、省立储备仓、县仓、区仓。国立储备仓由中央设立,省立储备仓由省设立,省以下各仓,乡仓、镇仓必须普遍设立,县仓、市仓根据地方情形分别设立。至此,已基本确立了现代粮食三级储备的雏形。19355月,实业部制定《农仓业法》及其施行细则,鼓励金融机关经营农业仓库,规定农民银行必须在各县设立农业仓库。之后,这一新式仓储制度的推广得到了各省及各银行的响应,农民银行、中国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新华银行、金城银行等均在各地分别设立了农业仓库。

——摘编自任新平《近代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变迁》

材料三   据报道,为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防范和抵御粮食安全风险能力,维护社会经济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2023626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草案共1169条,包括总则、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粮食储备、粮食流通、粮食加工、粮食应急、粮食节约、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笔者注意到,这是该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也意味着各方期待的立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事宜已加快步入“办事”日程。

——摘编自人民网《立法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粮食储备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国民党政府粮食储备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并进行简要评析。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如何保障粮食安全”这一问题谈谈你的合理建议。
2024-05-1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北宋的救助机构种类增多,设置较前代更为普遍。北宋初年,政府于开封设立东、西福田院,收容老幼、乞丐及残疾之人;此外,类似机构还有慈幼局(资助贫穷人家生儿育女)太平惠民局(为平民提供低价药品)等。北宋这些机构的设置(     
A.维护了封建纲常礼教B.减轻了民众的差役负担
C.践行了儒家民本理念D.彻底解决了社会的危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古代的义庄是以宗族为单位的,自主设立赡济族人的田庄。据统计,宋代苏州共设立了4个义庄,明代苏州也只设立了8个义庄,而清代的苏州义庄共设立了128个,其中大部分设立于1840—1911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官方救济系统的失灵B.传统宗法观念的复兴
C.社会局势动荡的加剧D.自然经济模式的解体
4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杜预,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他从小博览群书,勤于著述。司马昭素闻杜预才能,极力争取他。264年7月,司马昭改制礼仪、法律、官制。杜预认为法律是断案定谳的准绳,而不是穷理尽性的工具,反对烦琐的法律条文和晦涩的辞意。他还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和《春秋释例》等,集解汇集了前人对《左传》中记述的先秦法律制度方面的注释,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左传》注解。268年,杜预向晋武帝建议实行考课制度,按照官吏的实际情况评定优劣。为解决洛阳的交通问题,他力排众议,主持修建了富平津大桥。他发现当时通行的历法不合晷度,修订出《二元乾度历》。杜预曾前后两次上书晋武帝陈述救灾计划。280年正月,杜预命令军队包围江陵,设计巧取乐乡,使部下将士十分钦佩。西晋统一全国后,杜预反对天下安定了就要废弃军备的观点,在任职期间,他始终没有放松部队的训练。杜预的政绩,受到了当地人民的赞扬,被称为“杜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杜预被称为“杜父”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杜预功成名就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乾隆会典》规定:百岁老民赐银30两,建坊里门题以“升平人瑞”四字,若是老妇人,则题“贞寿之门”四字,逾百岁者加赏银10两内府币;一百有十岁者,倍之;百二十岁以上者,请旌加赏不拘成例,此举旨在
A.缓和满汉矛盾B.增进政权认同C.重塑理学地位D.延续敬老传统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范仲淹认为“善政之要唯在养民;养民之政,必先务农,农政既修,则衣食足”,粮食是国家维持稳定的基础,灾荒年头百姓流离死亡,国家必须予以救济。他提议把常平仓工作列为各路巡查官员的首要任务,设定专职管理人员对常平仓进行管理并及时上报,奖优罚劣,从而把救灾粮的储备工作落到实处。他在杭州做官期间,鼓励地区间的粮食流通,增加灾区市场粮食供应,抑制米价上扬。范仲淹所提出的这些粮食储备思想对于保证现代粮食安全方面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摘编自支任霞《宋代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范仲淹粮食安全思想的来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范仲淹粮食安全思想的积极意义。
7 . 北宋范仲淹及其后人通过购置田产以开展宗族救济,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义庄组织。为贫困的族人进行救济、对族人的婚嫁丧葬进行资助、支持和奖励族人读书进仕,同时祭祀祖宗.修缮坟墓等以凝聚宗族力量。范氏义庄成为当时及后世族田义庄发展的基本参照。由此可见,义庄(     
A.丰富了宗法制的内涵B.发挥了社会整合功能
C.履行了政府救济职能D.巩固了封建专制统治
8 . 乾隆六年,全国在册人口总数达1.4亿,此后,每年保持着高增长率。乾隆八年,清政府规定:“外洋货船带米一万石以上者,免其船货税银十分之五,五千石以上者,免其十之三。”这反映了(       
A.海禁政策日渐松弛B.清廷关注民生问题
C.对外贸易出现逆差D.官营商业持续发展
9 . 唐朝贞观年间,在长江以北地区八个州设立常平仓;到唐玄宗时期,常平仓已遍及全国大多数地区。各地常平仓有数额不同的仓本,参照当地粮价,按政府指令,或将所掌握粮食加价籴进,或减价粜出。关于常平仓的设立,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有利于平抑市场粮价B.有利于防止谷贱伤农
C.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D.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
2022-05-1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文科)试题
10 . 宋代城市民间救助活动的主体包括倡导儒家义思想的官僚士人,倡导慈善和救济思想的佛道人员,还有以积极姿态参与各种社会救助的工商业者。这表明宋代
A.社会责任意识有所增强B.儒家义理渗透较为广泛
C.官方救助体制形同虚设D.三教合一淡化阶层差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