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十六国时期,随着战争爆发,社会矛盾日增,鲜卑国家经常展开多种社会救助活动.永宁中年前燕发生水灾,武宣帝多次开放粮仓赈济灾民。公元348年,文明皇帝下令“两千石令长,不规劝惰农,不开辟土地,刑法处置”,“寒者衣之,饥者食之,贫者全无资产者,不能自存,各赐牧牛一头”。公元359年,景昭帝下诏给年事已高的孤寡老人赠予粮食与布帛。后燕成武帝见战后“积骸如山”,亲自主持“吊祭之礼”,献武皇帝对战士“厚加抚接,人感其恩,皆乐为致死。”南凉祠部中郎史皓曾对康王进言,“不学礼,无以立、应建学校,开库序,选者德硕儒来教化子弟。”康王遂以田玄冲、赵诞为博士,鲜卑社会救助次数规模及种类虽与原来汉族政权存在一定差距,但对当时产生重大作用.

——摘编自张艳丽《北魏恤政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六国时期鲜卑国家社会救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六国时期鲜卑国家社会救助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代,高祖下令“军士不幸死者,吏为衣衾棺敛,转送其家”,后抚恤战死士兵成为常制;文帝下旨“赐天下鳏寡孤独、穷困及年八十以上、孤儿九岁以下,布帛米肉各有数”。这些举措(     
A.维护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构建了优抚赈济体系
C.体现了汉初的农本思想D.促进了国家走向强盛
3 . 隋朝义仓以“当社”为单位,粮食由当社“造仓窖贮之”,负责具体管理的不是政府机构而是“社司”。社司“执帐检校,每年收积,勿使损败;若时或不熟,当社有饥懂者,即以此谷赈给”。隋朝的义仓制度(     
A.推动了地方自治的兴起B.解决了基层治理难题
C.完善了政府的优抚政策D.凸显了社会保障功能
4 . 唐承隋制,于贞观二年(628)正式设置义仓并征收义仓税。据统计,自唐高祖武德元年 (618)至文宗开成五年(840)220余年间,中央政府实行赈贷共计136次,其中义仓赈贷106次,约占总赈贷次数的80%。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A.社会保障依靠民间力量B.赋税制度的日益完善
C.政府发挥社会教化功能D.政府有一定备荒意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苏轼(1037—1101),元佑四年任杭州知州,恰逢杭州大旱、饥疫并发。苏轼奏请朝廷,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用于救济饥饿之人。次年春,苏轼一方面降价出售官仓粮,置粥分药,救治百姓;另一方面,募集钱财二千缗和自资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储备钱粮,以防疫病……供应城内居民用水的六井年久失修,淤塞废置,苏轼请教精通水利的僧人子珪,予以修缮……城内有汇聚江中潮水的茅山河和接受湖水的盐桥河,苏轼组织人员疏通二河,以通航运。同时,苏轼将救荒剩余钱财招募工役,修筑堤坝,后又在堤坝种木芙蓉、杨柳,望之如画,杭州人称为“苏公堤”。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1)根据材料,概括苏轼治理杭州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苏轼治理杭州取得成效的原因。
2023-11-2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4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6 . 潘曾沂出生于清朝中期的苏州科宦世家,享有“天下第一大善人”的美誉。其慈善活动不仅包括创义庄、施衣馈药、建义塾、养灾民、凿义井等,而且他还撰有《劝济溺说》一文,规劝消除民间溺婴之风,倡导官绅创建育婴堂并身体力行。这说明古代中国的慈善(     
A.凝聚宗族力量以维护社会稳定B.政府倡导与民间自愿相结合
C.利于基层自治并减轻政府负担D.扶危济困与劝善教化相统一
7 . 隋文帝开皇五年(585年),度支尚书长孙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之灾,百姓生活困难,奏令民间设立义仓以资赈给,因上书曰:“请令诸州百姓及军人,劝课当社,共立义仓……若时或不熟,当社有饥馑者,即以此谷赈给。”据此可知,当时(     
A.政府与民争利现象较严重B.全国各地自然灾害频发
C.国家的财政收入大幅增加D.义仓具有备荒自救性质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8年至1943年间,日机疯狂轰炸重庆,国民政府采取措施救济空袭难民。先后成立了重庆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等专门空袭救济机构,颁布《关于重庆被炸受伤难民抚济办法》等。重庆市商会等组织也加入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机构中,负责救济和医疗工作。政府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救治空袭伤员,设立难民收容所或建立平民住宅,向难民发放急赈和举办空袭被炸难民小额贷款,免费提供或廉价出售生活用品,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还专门成立服务总队保健院,救济空袭中被灾婴童产妇。僧侣也参加了空袭救济活动。“政府当局……能以最快速度……进行善后工作,使战时首部能在最短期内,恢复秩序,这是可喜的现象!……更可以促进政府与民众间的团结。”抗战期间,物价高涨,发放急赈或疏散费对广大难民来说是杯水车薪。政府缺少全盘统一的规定和安排,制约了救济效能的全面发挥。

——据谭刚《重庆大轰炸中的难民散济》(19381943)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重庆大轰炸中难民救济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庆大轰炸中难民救济措施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清朝政府规定各地地方官员必须收集粮价,并建立了全国性的粮价奏报系统,以全面掌握各地的粮价动态,对于奏报不及时或者奏报不实的官员,皇帝经常进行追查,有的被严加惩处。这旨在(     
A.关注民生以切实救灾B.统一全国各地粮食价格
C.促进各地商品的流通D.督察官员对皇帝的忠诚
2023-08-26更新 | 271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2023届高三考前诊断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范仲淹认为“善政之要唯在养民;养民之政,必先务农,农政既修,则衣食足”,粮食是国家维持稳定的基础,灾荒年头百姓流离死亡,国家必须予以救济。他提议把常平仓工作列为各路巡查官员的首要任务,设定专职管理人员对常平仓进行管理并及时上报,奖优罚劣,从而把救灾粮的储备工作落到实处。他在杭州做官期间,鼓励地区间的粮食流通,增加灾区市场粮食供应,抑制米价上扬。范仲淹所提出的这些粮食储备思想对于保证现代粮食安全方面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摘编自支任霞《宋代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范仲淹粮食安全思想的来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范仲淹粮食安全思想的积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