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初赋税制度实行“租庸调制”,唐德宗以后改为“两税法”,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是(   
A.前者以粮纳税,后者以钱纳税B.前者四季都征,后者夏秋两收
C.前者以地为准,后者以人为准D.前者以人丁为主,后者以财产为主
2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了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材料二   清朝的田赋和商税统计(1776年-1911年)

阶段时间田赋工商税总额对赋税结构的解读
数额(单位:元)%数额(单位:元)%
第一阶段1776422771300731593020027______
184242293282765303058924
第二阶段188549829423485340520152______
189051999194446632310056
第三阶段190357629194389214342262西方国家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清末推行新政,近代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工商税收成为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
1911740760732720272365873

——摘编自林满红《银钱: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特点及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仿照第三阶段对前两个阶段的赋税结构进行解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明万历九年(1581),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这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下列各项中,对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前所处的经济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A.白银已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B.通过清丈全国土地,土地兼并现象已经得到根本遏制
C.美洲等地白银的大量流入,解决了明朝府库空虚问题
D.商品经济已超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优势地位
2023-01-10更新 | 4330次组卷 | 29卷引用: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朝人头税征收的是钱而非粮,如果一个农民家里遇到了危机,恰好又是钱贵粮贱,那他只能卖地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甚至“无立锥之地”,只能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受冲击
C.谷贱伤农抑制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5 . 从春秋战国至唐代前期,赋税的征发主要是依照人丁和家户进行的。唐朝中期以后,实行以地税、户税为基础,以资产多寡为课税标准的税制。明朝“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清朝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赋税和户口之间的关系被土地所取代。这说明(       
A.国家财政困难得到有效缓解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C.户籍服务赋税的功能被削弱D.封建人身束缚逐渐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政府形成了“科敛之名凡数百”的局面。另据唐大历四年(769年)《宜禾里手实》记载,陇右道敦煌县悬泉乡二十三户中,减除已除户和全家都已死亡者外,实际存在的十七户内,已有九户大多逃亡或全部逃亡。这些现象表明唐代(     
A.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B.战乱破坏农业生产方式
C.战乱导致户籍管理失序D.进行赋税改革的必要性
7 . “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该诗反映了(     
A.租调制下商品经济的发展B.两税法实施后存在的弊端
C.租庯调制推动政令的实行D.贞观之治隐含不稳定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户主邯寿寿年伍拾陆岁   白丁 课户见输
女娘子年拾叁岁   小女
亡弟妻孙年叁拾陆岁 寡
计布二丈五尺
计麻三斤
计租二石
廿亩永业
肆拾肆亩已受 廿三亩口分
合应受田壹倾叁拾壹亩 一亩居住园宅
八十七亩未受

——《(武)周大足元年(701年)沙州敦煌县效谷乡户籍》

材料二

两税法一条鞭法
量出制入。中央合并原征各项税役,定出“两税元额”,向各地摊派。各州县根据所摊税额,向下摊派
取消租、庸、调和一切徭役、杂税,但丁额不废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论主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
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两税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
无固定居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的1/30征税

——宁欣《中国古代史》

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金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明史·食货二》


(1)提取材料一的信息,说明材料一对于研究唐朝的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从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视角,阐述两税法与一条鞭法之间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对下图所示《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和赋役制度关系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历代户籍制度只有创新没有继承B.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束缚逐渐减弱
C.户籍和赋税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D.元朝时期的地税完全取代了丁税
2022-11-17更新 | 199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自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推行两税法以来,国家财政体制也由统收统支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划分收入,中央对地方收支实行定额管理。据此可知,两税法的推行(     
A.强化了中央集权B.助长了地方割据
C.减轻了农民负担D.引发了藩镇叛乱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