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光绪皇帝在百日维新期间,一方面启用康、梁,另一方面却赞赏《劝学篇》。百日维新所颁布的新政内容,也没有超出张之洞《劝学篇》所主张的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维新是洋务运动的一部分B.维新变法得到了各派支持
C.光绪帝变法立场不坚定D.维新变法仍具有保守性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美国引发了对日本旷日持久的贸易战,其直接缘由是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美国对日本贸易战的主要措施是在钢铁、彩电、汽车、电信、半导体等关键产业上提高关税,打压日本对美出口。1985年,美国要求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同意日元兑美元升值,贸易战达到高潮。“广场协议”后,日本陷入了长达十余年的经济停滞。

——摘编自华若筠、谢孟希《日美贸易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1979年底,苏联入侵阿富汗加深了美苏间的矛盾。美国开始对苏联实行经济制裁,美苏全面贸易战开打。美国在高端技术农产品、军事设备、电子、通讯、化工等领域对苏联实行禁止贸易等政策,还要求第三方国家对苏联相关领域的出口必须经过美国的许可。一系列制裁使苏联经济实力大幅下降。同时,在外交领域,美国联合西欧及日韩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进行联合贸易制裁;在政治领域,美国利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来联合欧日等国,同时通过与中国加深外交与经贸合作来匹配对苏联的经济技术封锁;在文化领域,美国对苏联及其影响下的各国进行文化战略渗透,宣传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精神。

——摘编自张明、陈骁等《美国贸易战历史回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日本贸易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日美贸易战相比,美对苏贸易战的不同,并分析不同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90年,德国工人政党一社会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选票为1427300票,占总票数的19.74%;1903年为3010771票,占总票数的31.71%;1912年为4250329票,占总票数的34.82%。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德国
A.社会主义运动走向高涨B.资产阶级专政土崩瓦解
C.工人政党政治影响加强D.议会民主改革成效显著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青霞(1877~1922),同盟会成员,近代著名女活动家、教育家、政治家。其父两广巡抚马丕瑶,为官清正廉洁,乐于济人。长兄吉森是著名实业家,次兄吉樟曾任湖北省臬台,但思想较为开明,支持革命党人。

1905年刘青霞随兄赴日考察,接触了孙中山及同盟会人士。当她了解到留日学生因经费问题不能办《河南》杂志,即慷慨捐资,使该杂志在东京出版。其后,她与友人在东京创办《中国新女界》月刊,宣传妇女解放。1908年参与创办公立中州女子学堂附小;1909年,在尉氏创办河南第一所女校-华英女子学校;又捐地2公顷,兴办蚕桑学校。她不但资助办学,还修建桥梁,开办“孤贫院”、“平民工厂”。回国后,捐巨款资助同盟会河南支部;同盟会员张钟瑞由日本返国,策动起义,她设法予以掩护。民国初年,被选为北京女子参政同盟会会长。她曾两次对孙中山表示要拿个人全部财产报效国家,这一愿望在1922年得以实现。同年末,刘青霞因积劳成疾去世,享年45岁。

——摘编自《中国档案报》总第2210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刘青霞投身革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青霞的革命活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明朝的科举制度被逐渐腐蚀,成为一种文官集团内部拉帮结派的工具。录取考生的主考官可以成为这些新进士的“座师”,以师生关系为名,座师提拔学生,学生孝敬座师,结成私党。

为消除科举考试中的作弊现象,从嘉靖七年开始,各省的科举考试改由中央委派,不再由地方自主管理。而且明确规定,录取的文章要求文风朴实,说理明白,对于空谈大道理、辞藻华丽的文章一概不予录用。后来把改革第一年录取的进士的文章,挑选了一批范文结集出版,颁行天下,以端正文体。在这个文集的序言中,指出了好文章的标准之一是:“于圣贤经义亦多发明,与古义无甚远。”即鼓励考生对儒家经典上的说法阐述自己的思考,有所创新和发挥。

嘉靖年间的科举考试录用了一大批富有改革精神、勇于突破常规的人物,包括后来隆庆变法的主持者高拱、万历变法的主持者张居正、抗倭英雄胡宗宪、谭纶、唐顺之,著名清官海瑞等。

——摘编自田澍《嘉靖革新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嘉靖年间科举制度被腐蚀的危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嘉靖年间科举考试改革。
2021-12-25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12月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6 . 梁启超曾说:“吾二十年来之生涯,皆政治生涯也。”戊戌变法期间,他积极倡导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后,他希望袁世凯建立政党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他联合蔡锷等将袁世凯推翻,又梦想段祺瑞再造共和,并出任段内阁的财政总长。这反映了梁启超
A.立宪派放弃建立君主立宪制初衷B.梁启超积极投身于民主革命事业
C.北洋军阀内有维护民主共和势力D.知识分子紧跟时代步伐思想嬗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在评价孝文帝时认为他“汲汲于用夏变夷”,完全接受了中原封建文化及其价值观,而全未虑及 其不良成分之腐蚀性。虽然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全面地实行“汉化”,而代价是本民族的消融;而 他的“欲传之子孙”,使北魏政权长治久安的目的也没有达到。由此可知,该学者
A.反对民族融合力主维护本民族特色B.认为北魏灭亡源于孝文帝改革
C.强调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D.批判了孝文帝的全面汉化政策
8 . 从1939年秋天开始,苏联媒体上的德国形象从“苏联人民的敌人”“世界和平的破坏者”,变为了苏联的“友好经济伙伴”,媒体对德国的宣传态度转变为中立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了当时
A.《布列斯特和约》使苏德关系有所缓和B.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开始实现和平共处
C.《拉巴洛条约》推动了苏德的经贸往来D.苏联为谋求自身安全调整了对德国关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京审判在国际惩治战争犯罪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审判以成文法的方式界定了战争犯罪的具体内容。另外为保证战争犯罪得到公正的审判,明确规定了法庭的组织程序、审判程序以及之后的执行方式。东京审判扩充了战争犯罪的内容,在已有的战争罪的基础.上,增加了“违反人道罪”,规定了破坏和平罪的定义,成为国际界定战争犯罪的通行标准。但东京审判存在着很多的不彻底:首先,被告只有作为甲级战犯的个人,没有对犯罪组织提出指控,其次,没有把裕仁天皇作为甲级战犯进行起诉和审判。而且东京审判中判的有期和无期徒刑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也使很多日本民众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并进而质疑东京审判的合法性。

——摘编自徐安军《国际惩治战争犯罪历史的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京审判在惩治战争犯罪方面的新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京审判的不彻底带来的消极影响。
10 . 古代作家对古代罗马由共和制转变为帝制、古希腊共和制最终归于衰亡的历史记述,在18世纪人们的头脑中深深地打下了烙印,以至于法国民众认为共和制只适应小国寡民的城邦,共和制是短命的、其必然为君主制所取代。据此可知,这一认识
A.影响了近代法国代议制的建立B.否定了近代共和体制的合理性
C.完全继承了希腊罗马政治遗产D.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不彻底性
2021-12-0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义马市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