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变迁反映了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服饰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骨针,证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 缝制简单的衣服,中华服饰文化史由此发端。从原始社会到夏商周,直至清代,中国这个“衣冠之国”的服饰表现出以款式、色彩、面料等的不同体现不同等级身份的特色。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编自《中国服饰鉴赏》

材料二 礼乐制度较西周其它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可视化。《周礼》规定了周王和贵族在各种场合的服饰要求,王室公卿为表示尊贵威严,在不同礼仪场合,顶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须采用不同形式、颜色和图案。《周礼》中关于服饰的规定,紧紧围绕了周人的治国思想,是穿在身上的政治。

——改编自谢红《中国历代服饰赏析》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等级服饰有所变革,民族服饰大为交融,且这种变化是双向的。一方面,汉族发现胡服短小紧身、便于活动。南方出现的新服饰之一是裤,即上身穿齐膝长衣,下身穿裤。这是汉族服受少敏民族文化影响最直接的特征。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服饰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鲜卑族北朝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推行华化政策,改拓跋姓氏,率“群臣皆服汉衣冠”。使秦汉以来冠服制得以续,推动了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

——改编自谢红《中国历代服饰赏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占代服饰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西周的服饰)是穿在身上的政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出现双向变化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谭嗣同1865年生于湖南官僚家庭,其父曾任湖北巡抚。自幼接受传统教育,但省试六次不第。成年后漫游南北十年之久,期间结交江湖豪杰,也对中国社会有了深刻认识:整个社会腐败与黑暗,民众愚昧与困苦。1889年后,投入专研明清时代的启蒙思想,也开始认识西方文化。30岁那年,思想发生激变,并在北京参加了强学会。此后进入仕途,并参与了维新变法。他提出尊君思想是两千年来最大害,以此为发端,对儒家“三纲五常”也提出了质疑。人类之初,人人平等,无君民之分,随着社会事务繁杂,为了治理,才产生君臣,人民可以根据君是否为民办事而决定是否更换君主。为促进社会发展,变法图强,他提出应进行“顺乎天,应乎人”的“汤武革命”。谭嗣同虽然是温和改良运动时代的豪杰,但却为未来社会发展献出了生命。

——摘编自谢遐龄主编《中国社会思想史》


(1)根据材料,概括谭嗣同的政治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谭嗣同虽然是温和改良运动时代的豪杰,但却为未来社会发展献出了生命”。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建立后,少数民族的广大农民积极要求进行土改。在刘少奇的组织和领导下,1950-1953年,社会经济结构与汉族基本相同的内蒙古西部、新疆维吾尔族、云南白族等民族地区,采取与汉族地区相同的作法,完成了土改。1955-1961年,处在奴隶和农奴制阶段的四川彝藏族、甘青两省藏族、西藏等地区,经与上层人士反复协商,在不降低其政治地位和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完成了土改。与此同时,处于原始公社末期的云南景颇、东北鄂伦春等民族地区,则以建立生产文化站的形式,在国家帮助下发展生产和文化事业,直接过渡到了社会主义。截止到19563月,我国3500多万少数民族中已有2800多万人口基本完成了土改,少数民族地区土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据祁若雄《刘少奇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改革》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土改特点的成因。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土改的意义。
2021-10-0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韬智杯2022届高三9月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杨崇瑞,河北通县人。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她认为“强国必先强种,有了强健的种族,才有强健的国家”,并将其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杨崇瑞从北京协和医学堂毕业后,留学美国,并赴欧美各国参观和考察公共卫生设施和医学教育。回国后,杨崇瑞成立中央助产教育委员会,至1937年,建设中央、省、市及私立助产学校五十四处,毕业生约二千多人。20世纪30年代初,杨崇瑞“预见到我国人口增长的严重性,提出要‘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除此之外,她在近代中国的妇婴卫生机关担任多种重要职务,促进了中央及地方各级妇婴卫生机关的建立和发展。同时她还精心撰写《妇幼卫生纲奚》《妇婴卫生亭》《简易产科学》等专著,这些论著是当时最好的教材,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摘编自杨红星等《留美医学生杨崇瑞与中国妇婴卫生事业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崇瑞走上“医学救国”之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杨崇瑞的历史功绩。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初,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乘胜进攻,收复大量失地,但德军在溃败的同时,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也开始计划向苏联红军反扑。1943年7月5日—8月23日,苏德两军在库尔斯克展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规模的对攻战役。最终苏军以数量上和武器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库尔斯克会战对德军的打击是巨大的,彻底结束了“苏军冬季进攻,德军夏季进攻”的神话,导致了德军士气的崩溃,德军精锐装甲部队的士气受到沉重打击。此后,纳粹德国永久性地丧失了战场主动权,德军再也没有在欧洲东线发起有威胁的攻势,苏军开始了大规模反击,欧洲东线的战局演变成了苏联红军的长途进攻。

——摘编自贾易飞《库尔斯克战役回眸》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库尔斯克会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取得库尔斯克会战胜利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2021-07-08更新 | 8878次组卷 | 133卷引用:广西百色民族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的军阵生动再现了秦统一中国的磅礴气势。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
A.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
B.实用性与装饰性精确巧妙地结合
C.鲜明的民本意识和高超的表现技巧
D.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
2021-06-15更新 | 2176次组卷 | 33卷引用: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有学生以下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唐)刘禹锡
《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五代)刘昫等
《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2021-06-09更新 | 4093次组卷 | 48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苍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A.儒学地位颠覆B.列强侵略加剧
C.政局变化迅速D.西学深入民心
2021-06-08更新 | 12488次组卷 | 112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八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北魏早期,祭祀以自然崇拜和女性祖先为主。孝文帝执政后改革传统祭祀制度,华夏圣君日益与北魏统治者的血缘祖先结合成为北魏政权的祖先神并与儒家先贤共同成为祭祀的主要对象。这一改变意在
A.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B.削弱鲜卑旧贵族势力
C.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D.变革传统的社会习俗
2021-05-22更新 | 995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