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政治形势混乱,但十六国统治者并不满足于建立割据政权,如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在修建都城时宣称“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魏孝文帝更是志在“南荡吴越,复礼万国”。这可以说明当时(     
A.大一统思想普遍存在B.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C.统一趋势逐渐加强D.南朝局势相对稳定
2021-05-24更新 | 645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数量的增多,部分中心城市空间扩展受到周边城市的限制,相邻城市之间的摩擦也逐渐增多,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以“撤县(市)设区”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区划调整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行政手段开始大行其道。早在20世纪50年代,上海等城市就曾经出现过这种调整,通常的做法是将大城市周边的县或县级市改为区,纳入到大城市行政区范围内,从而为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统一规划和协调发展创造条件。撤县设区改革,在发展意义上,契合了由“农村中国”向“城市中国”的变革趋势。在实践中,“撤县设区”与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工业化、城镇化基本是同步进行的。

——摘编自王禹澔等《“撤县设区”研究刍议与展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撤县设区”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撤县设区”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材料   自建安十三年(208年)以来,曹操以丞相之官号令天下,独自控制着财政收支的重大决 策权,中央没有设置财政主管机构和主管长官,重大财政事务多派他官负责执行。黄初元年 220年)十月,魏文帝曹丕以魏代汉后,国家财政事务由作为政务管理中枢的五曹尚书及尚 书郎分管,其中,置度支尚书寺,专学军国支计,左民尚书以及民曹、仓曹也负有相当重要 的财政管理职责。建安年间的,大农官职被改为大司农,名列九卿,以管理全国粮仓的出 纳政务为主要职责;同时少府主管帝室消费事务的职责明显加强兼具财政与民政双重管理 职责的典农职官系统最终消亡。这种演变趋势与曹魏代汉之后财政管理体制逐渐脱离战时 财政状况是相适应的。这体现了曹魏财政制度在汉唐财政制度变迁中承上启下的历史 地位。

——摘编自陈明光《论曹魏财政管理的专职化演变》


(1)根据材料,概括曹魏国家财政管理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曹魏国家财政管理改革的历史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894年6月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主张:国家不应片面追求坚船利炮,而要大力发展经济,培养经济人才。11月制定的《兴中会章程》中则写道:“中国积弱,非一日矣……庸奴误国,荼毒苍生”。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体西用无法挽救危局B.战争失败加快革命进程
C.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分化D.孙中山对国情认识加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艾森豪威尔第一届政府时期对外援助并不积极,但基本上维持了杜鲁门政府经济、技术援助的规模。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即第二届政府时期,开始更多地关注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由强调军事援助,逐渐演变为突出经济援助和经济建设。这些变化(     
A.说明美国改变了冷战的思维B.反映出美苏由对抗走向缓和
C.旨在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D.加重了美国冷战的经济成本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杜佑(736——812),出身于仕宦世家,他十八岁开始从政。在淮南经历了十三年,杜佑到淮南时,遭逢早灾,饥荒严重,他一面下令富户出售粮食,救济灾民:一面革除苛捐杂税,安定社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休整旧有的雷陂,还开凿了胡渠,……稻子产量很高,于是淮南兵精银足。杜佑生平好学,手不释卷,公事之合,……完成了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通典》。《通典》凡二百卷,分有九门。以……职官、礼、乐、民、刑、州郡、边防,每门又各分子目,专叙历代典章制度。《通典》整合历史代史志中有关典章制度的资料,分门别类,为史书编撰提供了新的素材。《通典》综合历代史志中有关典章制度的资料,分门别类,竟委穷源,为史书编纂开辟了新的途径;杜佑还发展了史书自注的方法,不但可以补正文的不足,而且指出材料的出处,便于稽考;“酌古之要,通今之宜,既弊而思变”;反对墨守成规……这就可见社佑从历史的发展变化中,认识到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定征度上冲破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思想的桎梏。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总结杜佑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阐述《通典》的重要价值
2023-04-03更新 | 4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北魏中期,私家佃农纷纷脱离世族庄田,世族地主要追回逃亡人口,势必将抢夺国家税户。这是与孝文帝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力量和对基层的控制相冲突的。李冲提出的三长制得到北魏中央高层赞赏。三长制是参照我国古代的乡、里组织制定的。它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取乡人强谨者充当。三年没有过失,可以升迁录用。三长制与新租调力役制结合使北魏政府改变了过去乱征乱要的状况。同时,北魏政府还检括出了强宗豪族大量的“苞荫之户”,国家控制的税户因而增加。三长制的建立,健全了北魏政权的基层统治机构,它既使均田制的推行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又使北魏政府增加赋役来源如愿以偿,这对北魏政权的巩固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北魏以后,直至隋唐中叶,各代虽有变化损益,但都基本沿袭了北魏三长制和租调制的基本形式。

——摘编自青林《陇西李冲与魏孝文帝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北魏推行三长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三长制推行的效果。
2023-02-10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联盟学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62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到延安采访,写下《西行漫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革命,扩大了中国革命在国内外的影响,一定程度促成了美国对于延安政权的支持。斯诺和他的《西行漫记》对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关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斯诺又曾三度来华访问,其中最后一次访华意义重大。1969年尼克松出任美国总统,他深感苏联严重威胁美国。为此他提出了“尼克松主义”,其中一个重要战略部署就是通过改善中美关系,以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1970年8月至次年2月斯诺对新中国进行最后一次访问。次年4月斯诺以《与毛泽东的一次交谈》为题在美国杂志上发表了同毛泽东的谈话,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关关系将要发生重要变化的爆炸性信息。以这个信息为前导,中美双方采取了一系列微妙的却是意图明确的外交行动,这些行动震动了全球。1971年4月毛泽东批准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中美正常交往的序幕缓缓拉开。

——摘编自陈龙娟《斯诺三次访华与中美建交》中国石油大学学报1998年第四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诺在上世纪30年代,70年代两次访华,拉近中美关系的背景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总体上简评斯诺在改善中美关系中的作用。
2023-02-1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联盟学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当时的人们,包括社会精英和新近成长起来的企业家阶层,都把妇女看成仅仅承担家庭职责、相夫教子的角色……当战争爆发后,男人都走上前线,而妇女则承担了后方沉重而繁杂的工作。还有一些女性也走上前线。可以作为证明的是,英国宣传画中有大量展示妇女风貌和精神状态的内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30岁以上的妇女获得选举权。”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一战对妇女社会地位的影响B.英国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
C.妇女对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D.宣传画对社会动员的作用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起初,村社除了按比例分摊向国家缴纳赋税、监督农民完租纳税外,还负责国家和地主的徭役。改革后,村社有权对所掌握的共有土地进行重新分配,但重分的周期被延长,有的一直没有重分过。村社在行政管理上被赋予更大的权力,更加正规化,在农民与国家的天平上,出现了偏向国家的倾斜。村社还开展禁止酗酒和各种文化教育活动,拨款兴建图书馆等。但是,农民在改革后,困境并没有得到任何缓解,在暴力夺取地主土地的斗争中,村社逐渐成为了农民天然的组织形式。村社非但没有成为国家理想中维护专制制度的支柱,反倒成了农民反对专制统治的斗争团体和武器。1906年斯托雷平进行改革,企图通过摧毁村社、培植富农,使富农成为农村决定性的经济力量,从而维持沙皇的专制统治,结果失败,更多的贫苦农民成为反对沙皇政府的力量。

——摘编自王文娟《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村社职能嬗变的分析》


(1)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村社职能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社嬗变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村社嬗变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