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人们心灵中留下了无法忘记的沉痛记忆。和平主义迅速蔓延并汇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和平主义者相信自己的理想主义是抵消法西斯主义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手段。整个(20世纪)30年代,英法两国始终处于经济危机与萧条的泥沼之中。十月革命的发生,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统天下开始被打破。英法决策者认为法西斯能够在本国阻止革命发生,在国际上成为遇制共产主义的屏障。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官员的大多数充满失败主义情绪,他们认为没有力量同时对付德,意、日三个敌人;法国人也一直觉得,德国作为自己的宿敌,在人口与经济潜力上大大超过了自己。同时,英法并不希望英国的影响深入欧洲,在东方,英法又害怕日本的强硬而企图把美国顶到最前面去。但美国受国内孤立主义的影响,并不肯把责任都承揽过来。

——据张继平、胡德坤等编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法“绥精政策"的后果。
2021-04-2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秘密的审判过程,复杂的诉讼程序,行政对司法的干预,低下的司法管理水平,普遍存在的腐败,这就是1864年以前俄国司法的基本情况。在这一环境下,司法很难体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1864年司法改革被誉为亚历山大二世“大改革”中最成功的一项,是近代俄罗斯社会转型和整个法制现代化的集中表现,它不仅有利于保障其他方面改革的推行,也促进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转型。

材料二   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沙皇拥有绝对权力始终是俄国法治的基础。……司法制度的变迁牵动着政治制度的改革,但当改革进入了实施阶段时所迸发出来的力量已经远远超过沙皇所能掌控的范围……专制制度与新制度之间的对抗自然出现,沙皇政府则开始破坏司法制度中不利于专制政权发展的部分,加强对司法的控制,行政权力继而渗透以不断挤压司法体制的独立空间。……当致力于维护专制权力的沙皇政府拒绝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时,是将巩固专制地位放在第一位的,“国家一只手推进资产阶级关系,另一只手却企图抑制它”。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中,司法改革是不可能深入下去的,司法现代化进程也必然受到阻碍。

——摘编自王海军《近代俄罗斯的司法现代化之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国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运用唯物史观有关观点解释农奴制改革与司法改革之间的关系。
(2)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的俄国司法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这次会议由毛泽东主持,总结了“五四”以来土地改革的经验,制定和通过了彻底实行土地改革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10月10日经中共中央批准正式公布。其中规定:“废除封建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此外,对若干特殊土地财产及分配中若干特殊问题的处理办法、土地改革执行机关及保护工商业等,也作了具体规定。在这个大纲的指引下,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

——摘编自董志凯《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得以制定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主要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法积则弊,法弊则更”

材料一   到战国初年,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社会结构处于大变动之中,各国都面临着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土地私有权逐步得到认可……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他们要求政治权利,主张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秦孝公即位后,下令求贤:“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与之分土”。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从19世纪下半叶起,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阶级基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问题:
(1)材料一、二中两次变法在背景上的相似处有哪些?(   
①都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②都出现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③主要目的在于富国强兵④都处于社会转型的潮流之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材料三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先后两次进行变法改革,时间长达20年……秦国在早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宗法观念相对淡薄、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的文化传统。商鞅变法充分顺应了这种传统,把其中的积极因素上升为国家统一的政策,利用政权的力量抑制其消板、落后的内容,发扬其能够服务于新制度的内容,使新制度与新文化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了秦国历史的发展。

——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泰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2)根据材料三,归纳商鞅变法的策略。

材料四   康有为在《日本变政考》中说:“既知比较宇内大大势,国体宜变,而旧法全除,宜用一刀两断之法。“维新派把变科举、废八股作为变法的第一步,接着又要求精简机构,裁汰冗员,这就使全国成千上万的官吏失去官位。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先后发布变法诏令184条之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军事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曾在慈禧太后面前自称为“康党”。他要求列名和资助强学会,但是康有为等人却以其名声太臭严辞拒绝。

——许跃字《循序渐进是政治改革的基本策略——析戊戌变法》


(3)根据材料四,简要分析维新派失败的原因。

材料五   秦孝公时,国家贫弱,守旧势力强大,东方六国又交相侵伐,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面貌为之一新,并最终统一了天下;晚清时节,社会矛盾激化,列强虎视眈眈,但戊戌变法的结果,却最终葬送了大清帝……历史上惊人相似的际遇,往往酿造出天壤之别的结局。

——蒙礼云《关于戊戌维新和商鞅变法的思考——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


(4)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对“历史上惊人相似的际遇,往往酿造出天壤之别的结局”的认识。
2022-02-20更新 | 198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桃浦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说: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中国历代名人词典》共收录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名人共750人,其中湖南85人,占11.33%

近代史上的部分湖南人才简表



(1)根据材料,归纳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湖南人才辈出的原因。
2022-01-1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2届高三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延年、陈乔年,陈独秀之子,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者。1915年,由于父亲陈独秀常年奔走革命,二人为躲避军阀迫害,来到上海求学,生活异常艰苦,但努力半工半读,自谋生活,后双双考入震旦大学。1919年,二人在上海组织无政府主义进化社,创办《进化》杂志,宣扬无政府主义思想。1921年,赴法留学的两兄弟在多次斗争中认识到无政府主义的欺骗性与反动性,在参与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得到蔡和森、周恩来等一批共产主义者的鼓励和帮助,转向信仰马克思主义。1925年五卅惨案后,陈延年在广东领导了省港大罢工,要求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震惊全国;陈乔年也在北京的工作中崭露头角,获得党内认可。然而好景不长,1927.1928年,在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之下,两兄弟先后被捕,但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二人均展现了顽强的意志,毫不妥协,最终壮烈牺牲。

——摘编自徐光寿等《陈延年、陈乔年兄弟的上海往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陈延年、陈乔年兄弟思想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延年、陈乔年兄弟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景,字仲通,东汉名臣。他从小就很聪慧,接交的朋友也很广泛。王景受人引荐得到皇帝赏识,却没有因为才华出众而招到他人妒忌。公元69年,汉明帝在黄河水患频发不止、百姓苦不堪言的情况之下,下令让王景和王吴治理黄河。王景在接下治水的任务,到达指定地区之后,首先做的是勘察发水处的地势,并根据勘察结果制定方案。第二年夏天,行洪渠道筑成,河水外溢问题得到解决。王景在面临治水工程浩大的情况之下依然保证了治水工程质量,在1048年(宋仁宗时期)之前,黄河没有再发生见诸正史记载的大规模改道。王景的治理黄河方案对现今中国治理黄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当时黄河周围的人民为水所患之时,王景勇于承担使命,给人民带来了富足和安康。

——摘编自刘朔《从﹤王景治河辨﹥看东汉王景及其治河的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王景治理黄河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景取得治河成就的原因。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初人户凋敝,政府控制的人口很少。为了增殖人口,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贞观年间,政府招徕塞外及突厥前后内附者男女120万口,党项羌前后内属者30万口。太宗下诏:“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戚资送之”。为了缩短生育周期,玄宗时期将结婚年龄提前,规定“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唐律》还专门规定,同姓为婚者徒二年,近亲通婚以奸论,并强令离散。此外,唐政府还鼓励寡者再嫁,提倡抚养孤儿,禁止妻妾逃亡和出妻,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等等。这些措施的推行,加之当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唐前期人口迅速增长。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前期鼓励人口增长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
2024-05-24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科尔沁左翼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联裁军会议最终于19322月召开,会上德国代表团自始至终地坚持其他国家必须裁减军备到凡尔赛条约的水平或承认德国重整军备的权利,否则德国将退出国际裁军大会。当时,正值经济危机的高峰和日本最激烈地进攻上海的时候,任何人都已明白,国联十多年的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消失殆尽了。

——摘编自E.H.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材料二   希特勒的伎俩是,他多年来一直向德国人民表示,他要的是和平,不是战争,而保证德国国防的最好办法就是重整军备。筹备多年,193222日首次召开的日内瓦世界裁军会议为达成国际裁军协议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尽付流水。各国(包括部分小国)都寸步不让地坚持本国利益,决心要保证其实是不可能达到的安全,这击碎了任何达成普遍协议的希望。

19331014日,希特勒宣布德国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联。退出后马上举行了一次公投。公投的官方结果是,95%的选民支持希特勒的行动,这大大提升了希特勒在德国人民心中的威望。希特勒突破了《凡尔赛和约》的限制,扩张了陆军和空军,进入了非军事区却毫发无伤,英法不准备和德国兵戎相见。

——摘编自【英】伊思克肖《地狱之行1914-1949》泰勒【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联裁军的努力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希特勒成功实现法西斯扩军备战的主要原因。
2024-05-13更新 | 21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丰溪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测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非殖民化政策的产生并非是要推动世界范围内实现非殖民化,而是要通过非殖民化政策的宣传,增强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自决意识,使殖民地与宗主国产生分离,进而实现美国在殖民地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利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非殖民化”首次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各种场合宣传非殖民化政策,但是由于国际社会的政治中心仍然在欧洲,威尔逊非殖民化政策并没有得到英法等欧洲宗主国的认可,美国依然被排除在国际政治中心之外。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国际联盟并未做出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实现非殖民化的具体规划。二战是美国推行非殖民化的契机,战争困境要求欧洲宗主国承认美国非殖民化外交政策。美国实践非殖民化政策实践的具体表现是废除殖民主义经济体系,建立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废除殖民主义政治体系,以国际托管形式处理战后非殖民化。

——摘编自张世超《美国二战前后非殖民化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提出“非殖民化”的根本目的,并概括美国一战期间推行非殖民化政策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及战后美国推行非殖民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