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徐达(13321385),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元末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先后大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1367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次年攻入大都,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死后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在军中,军令一旦发出便不改变。各位将领遵奉其令都凛然畏惧,而在太祖面前则恭敬谨慎像不敢讲话一样。善于安抚将士,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无不感激他的恩德愿意报效尽力,因此,兵锋所向无不克敌制胜。他更能严格约束部队,所攻克的大都会、省会、府城县城等,均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战乱之苦。

——摘编自陈梧桐《明朝第一开国功臣徐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达的主要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徐达能够建功立业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治维新初期,暮藩体制下“‘国’即意味着各个‘藩’”的观念十分浓厚,出身长州藩等地的士族长期把持国政。鉴于此,19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在修身、唱歌、历史等课程中强烈灌输国家观念,统一国语,组织师生拜读《教育救语》,“将法理上天皇的绝对权力灌输到国民精补的各个角落”。1872年,政府在《征兵告谕》中晓谕全国所有“皇国一般之民”都有精忠报国之义务。1876年底,日本基本上变为整齐划一的3府35县的政治体制,统一的明治政府成为全国民众面对的政治对象。此外,政府还建立神道教,从宗教方面培养民众的国民意识。

——摘编自高燎《明治维新与近代日本乡村国民意识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强化日本国民意识的措施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强化日本国民意识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末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使得中国传统审判制度与现实社会的行进很不协调。伴随西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矛盾激化,民变不断,民众呼吁更公正的法律制度的出台。新兴资产阶级希望政府通过法律形式保护他们的一切,以便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此同时,西学翻译著作进入了中国人的视域,使中国人从学识上认识到了西方审判制度的先进。清末新政期间,朝廷派出考察团队学习西方审判制度,出台了效法西方的实体法律,比如《民律草案》《大清商律草案》等。经过法部和大理院的争论和博弈,最终明确了独立审判制度不受任何机构的干涉。《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明确规定,法官审案务必根据证据进行断案,所有证据必须在法庭上检验辨别真伪;规定了所有审判务必公开进行。《大清法院编制法》中规定了判案中原告与被告均可以请律师辩护的原则。清末审判制度改革建立起了我国审判制度和审判机构最基础性的框架体系,推动了我国审判制度和司法实践的近代化发展。

——摘编自周海燕《清朝末期我国审判制度改革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措施。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弭兵之议,倡于春秋末叶。宋向戌会当时诸强国于宋都,相与约盟,酷似今兹大战前之海牙平和会也。《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孟子》书中,到处发明此义,其极沉痛峻厉之言,曰:“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至墨翟一派,更高揭非攻寝兵之鲜明旗帜,以号呼于天下。墨家非从空谈而已,常务实行。见有斗者,匍匐往救之,且以善守为“非攻”主义之后盾,故其宣传乃实力的宣传也。自兹以往,我国民遂养成爱平和的天性。

——摘编自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一战爆发后,和平主义者莱文森提出了战争非法化的理念,希望在国际法中明文规定进攻性战争为非法。1921年,在各和平团体的支持下,莱文森创立了“美国促进战争非法化委员会”,推动战争非法化计划。19274月,法国外长白里安接受了美国和平主义者肖特维尔的建议,向美国政府提议在两国之间缔结一项永远使战争非法化的条约。美国和平团体积响应白里安的提议,主张将双边条约变成一项多边条约,并拟定了多个条约范本。面对强大的国内外舆论,柯立芝政府最终决定在多边条约框架内接受战争非法化的理念。827日,法、美等15国代表在巴黎签署《非战公约》。五个月后,美国国会正式批准了该公约。

——摘编自王立新《踌躇的霸权》

材料三   1985年,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制定了军队改革体制、精减方案。邓小平在会上正式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军队减到300万。到1987年,百万大裁军的浩大工程顺利完成。裁军百万,对于节省军费、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减轻人民负担,意义重大,也更有利于改善装备,提高部队战斗力。邓小平指出,“现在树立我们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形象十分重要,我们实际上也要担当这个角色”;裁军百万,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

——摘编自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国民“爱平和的天性”形成的历史渊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和平人士和团体在《非战公约》出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裁军百万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4年,45岁的西华师大“熊猫教授”胡锦矗,牵头全国第一次大熊猫野外调查研究。这次调查历时4年徒步9万公里,最终形成20多万字的《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报告》。基于胡锦矗科研团队的调查,国务院批准将2万公顷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扩建为20万公顷,同时建立唐家河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3年他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大熊野外生态观察站,取名“五一棚”,邀请著名动物学家夏勒等外国专家进驻“五一棚”,开启了大熊猫研究的国际合作,同时完成世界上第一部探索大熊猫生态环境和习性的巨著《卧龙的大熊猫》,出版专著20多部。胡锦矗发明通过龚便判断大熊猫特性的“胡氏方法”,沿用至今。他一直坚持授课到84岁高龄,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保护生物学人才。

——摘编自《西华师大三代科学家同获大熊猫研究与保护最高奖》


(1)根据材料,概括胡锦矗教授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胡锦矗教授取得成就的原因。
2023-03-24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口述历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该类历史资料源自人的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后工人的口述史   

口述内容口述人
那个时候宣传我们是主人……那个时候干活不是谋生,是一心为把鞍钢、把国家的企业、把国家的事办好。“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鞍钢工人MCX
班长可以当一日制的厂长,你对厂子有什么要求、合理化建议,你可以提,比如说生产上存在问题,技术上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鞍钢工人TCK
基本上拖厂职工的孩子都要在拖厂,从哺育室、幼儿园、小学到高中,都比较齐全。“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一拖工人DJT
当时市里面来人给我们开动员大会,号召我们现在要备战备荒为人民。毛主席说三线建设去的是好人好马好设备。1964年启动的“三线建设”贵州工人YFY

——摘编自周晓虹主编《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建国后初期工人的身份地位,并加以解读。
(2)研究新中国工业建设时,你如何看待工人口述史的史料价值。
2023-05-28更新 | 493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中昇大联考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一般是以官方订货方式来刺激工业生产,对与铁路修筑以及机车制造有关的工业和企业的订货价格往往高于市场上的价格;成立有工商业者参加的工业会议和商业会议,讨论工业、商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办技术学校,培养技术人员;出版有关杂志,以交流生产经验。为保证俄国铁路、重工业的发展,1868年沙皇政府准许免税进口冶金、机械制造、钢轨工业所需要的生铁、熟铁和一部分机器。随后,当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影响本国生产发展时,沙皇政府便应本国企业主的要求,实行了巩固关税壁垒的措施。1868—1891年,生铁关税增加9倍,钢轨关税增加3倍半。高额关税还涉及绝大部分工业品,沙皇政府在1861年改革后相当注意引进西方先进国家的机器设备、重要工业原料和新技术。改革前50年,俄国进口的工具和机器总计为83974件,“木犁与链枷、水磨与手织机的俄国,开始迅速地变为铁犁与脱谷机、蒸汽磨与蒸汽织机的俄国”。

——摘编自张桂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60年代俄国经济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60年代俄国经济改革的影响。
8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王大珩,中国现代国防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研制出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和首台航天相机,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光测设备,被誉为“中国光学之父”。1942年,王大珩受聘于伯明翰昌司玻璃公司,专攻光学玻璃的研究。1948年5月,王大珩受祖国召唤返回大陆。1952年,王大珩担任中国科学院仪器馆(长春光机所)馆长。1958年,长春光机所凭借研制高精光学仪器的“八大件、一个汤”(电子显微镜、高温显微镜等8种有代表性的精密光学仪器和一系列新品种光学玻璃)而闻名全国科技界。1986年3月,王大珩参与起草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该建议经修改完善后,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最终形成了至今都在影响中国科技发展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1985年,王大珩创办了以光学为专业的高等院校,并亲自制定专业课程,讲授基础课,为全校学生一一解答问题。他曾写道:“我已经95岁了,仍希望为祖国和人民服务鞠躬尽瘁。”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王大珩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摘编自齐芳《王大珩:赤子丹心中华之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学家王大珩为新中国所作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学家王大珩的优秀品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垣(18801971),字援庵,中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他在1943年叙述自己的治学经历时说道:“至于史学,此间风气亦变,从前专重考证,服膺嘉定钱氏;事变后颇重实用,推尊昆山顾氏;近又进一步,颇提倡有意义之史学”。他在“中国史学名著评论”的备课札记中写道“或问:‘现在中国史应如何做法’。答曰:‘一方面要发挥本民族伟大之精神,一方面要指责历朝政治之缺点;处处说明社会进化之原理,及国民与国家之关系’;目的在造就现代式的国家,与各国享平等之幸福。此现代本国史之做法’”。

——摘编自毛璃方:《陈垣“提倡有意义之史学”新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垣的历史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垣历史观形成的条件。
2023-04-21更新 | 312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淳熙元年(1174)、淳熙二年(1175),南宋在内政方面出现的最大问题是行用会子的弊端。宋孝宗诏令有关臣僚讨论应对“会子危机”的问题,任职于仓部的辛弃疾进奏了一篇《论行用会子疏》,提出应对“会子危机”的策略。“朝廷用之自轻故耳”“世俗之徒见铜可贵而楮(楮币即纸币)可贱,不知其寒不可衣,饥不可食,铜楮其实一也”“往时应民间输纳,则令见钱多而会子少;官司支散,则见钱少而会子多。以故民间会子一贯,换六百一二十足。军民嗷嗷,道路嗟怨”“夫会子之所以轻者,良以印造之数多,而行使之地不广”。政府“姑住印造”,停止滥印会子。

——摘编自《宋史·辛弃疾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时期“会子危机”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弃疾应对“会子危机”的主要主张并简析其作用。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