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18年年底,梁启超等人前往欧洲考察一年,感觉“科学万能”的梦破灭了,于是孔孟之学在梁启超心里复活;他认为许多诞生于西方文明的学问、观念并不适用于中国。导致梁启超观念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依然存在B.启蒙运动在全世界走向衰落
C.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影响扩大D.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0年至1931年,国民政府提出,西南各省土司凡能直接改县的地方,须直接设县管理。1931年国民党提出在边地屯垦与移民实边。云南先后修建了滇缅公路与中印公路,滇黔公路等相继通车。教育部要求四川、云南、西康三省制定边疆教育三年计划。但西南各省组建的边政机构五花八门,如云南机构称“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贵州机构名为“边胞文化研究会”,川康机构则谓“川康滇三省边区边务设计委员会”。这些机构在行动上各自为政,政令更难以贯通,加上其他因素,国民政府治理西南效果大打折扣。

——摘编自马玉华《论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及边疆民族的治理》

材料二   1949年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民族自治地方纷纷建立起来。截止到1965年,全国共建立起五自治区,若干自治州、自治县(旗)。19845月,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2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对《民族区域自治法》进行了修改,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成熟。这种成熟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全面的实施;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摘编自周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形成和演进》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治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实施的主要价值。
2021-10-0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题(全国I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时,书法艺术进入了成熟期,主要表现在“书为心画”艺术本体观的成熟以及书法美学思想的整体框架的构筑和完成。上承魏晋下启唐宋的虞世南在其中做了突出贡献。虞世南师承王羲之的七世孙僧智永,深得王羲之书法的精髓,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刚柔并济”的艺术风格。虞世南现存的书法作品仅有楷书《孔子庙堂碑》,当时太宗观后赏赐王羲之的“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的黄金印作为嘉奖。虞世南还著有美学价值很高的《笔髓论》一文,详细地论述了楷书、草书、行书的书写方法,总结了自己的书法心得,为后人研究、临摹提供了有利的.参考。其中《契妙》篇主要论述了书法艺术的最高追求一“契于妙”,这是他书法理论的核心,也是书法艺术美之所在。作为初唐书法四杰之一的虞世南,地位在另三人之上,对唐代乃至后世书论家及书法审美风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程逸凡《虞世南书法美学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處世南在书法美学上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虞世南书法地位得以确立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晏阳初(18901990),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家、中国乡村建设家。1923年,晏阳初创办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在北京成立。他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出发,将乡村改造和平民教育有机结合、整体推进。晏阳初通过调查和实践,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治理方略。他希望以教育为工具,推动乡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此外,晏阳初始终相信中华民族的智慧潜力,他认为,这个民族的许多人正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官僚阶层的压迫,才变得自私自利、愚昧无知、贪图安逸、不求上进。“如果中国要再生,就得抓住真理、生命、信仰三种东西努力,不然,整个民族就完了,没有希望了”。在后学者眼中,他的平民教育、公民教育、组织教育和乡村建设理论自成一体,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教育思想之一。

——摘编自吴相湘《晏阳初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平民教育家晏阳初主要的教育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2022-01-11更新 | 14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学家,以其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而在西方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其严格、标准的证据收集工作,客观的分析因果关系,被称为历史科学之父。他生活的时代正值雅典的极盛时期,也是古希腊文化的全盛时期。希罗多德等人的历史著作,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所代表的实验的”“科学精神,都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后的20年间,他始终关注着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进展情况,随时记下具体过程。据说他经常到各地战场去进行实地考察,甚至还去过伯罗奔尼撒同盟军队的阵地和西西里岛。修昔底德不仅力求真实地记载历史,而且力图站在哲学的高度上去理解和概括历史、并把这种概括之后的历史事实传达给后人。他用简练的文笔、精确的词句,通过冷峻、朴实的具体叙述,抒发了自己那种悲天悯人的真切情感,使得整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充满着浓厚的悲剧气氛。他是想通过这种悲剧效果来强化著作内容在读者头脑中的印象,从而加强对后世的垂训作用。在写作的过程中,修昔底德还大量借鉴了诡辩派哲学家的演说和修辞手法,以致于整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约有1/4的篇幅是演说辞。

——摘编自《世界上下五千年》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修昔底德成为优秀历史学家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修昔底德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的价值。
2022-01-0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卷(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罗伯特欧文(17711858),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代表。欧文出生于工匠家庭,从小当学徒。1787年,欧文来到曼彻斯特,他对积累个人财富不感兴趣,童年的痛苦经历以及对工人苦难的目睹,使他决心要创立一个美好新世界。他从李嘉图的学说中发展出劳动价值论,认为工人消耗的产品价值要比他们创造的少得多,创造了利润的工人却生活在贫困之中,这十分不公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实行公平分配,消除剥削。因此提出“合作村”计划。1842年,欧文在印第安纳州买下“新和谐”村,开始为期四年的社会主义实验。但“新和谐”村脱离社会现实,最终失败。欧文设计的社会主义蓝图和实践,马克思、恩格斯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欧文进行社会主义实验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文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的贡献。
2021-12-11更新 | 147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六)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苏联首次成功爆炸了原子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麦卡锡主义迅速兴起,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于19504月出台了第68号文件(NSC-68)。该文件认为美苏之间的冲突是“自由思想”与“奴役思想”之间的冲突,苏联是无法容忍自由资本主义的长期存在的;在两极化的背景下,任何地区自由制度的失败都是整个自由制度的失败,美国的根本目标是确保建立在个人尊严和价值基础上的自由社会的完整和活力;苏联为了把自己的强权政治强加于其他国家,将会采用完全颠覆或武力破坏的手段,在拥有足够核力量的情况下,苏联可能会对美国发动攻击,为此美国对苏联推行的遏制战略需要大大加强。该文件首次全面阐述了战后美国国家战略,强调了美苏对抗的“全球性”和“军事性”,对此后美国历届政府的外交政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据万维百科


(1)根据材料,概括NSC-68号文件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NSC-68号文件。
2021-05-0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八)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唯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清实录·圣祖实录(二)卷一百五十二·康熙三十年五月丙午》

材料二   清入关后,摄政王多尔衮与亲政后的顺治帝继续执行皇太极的遗策,摒去“华夷之辨”的陈旧观念,坚持“满汉一家”的新的民族观念。到康熙时……他的民族观比之前辈,又大大发展,喊出愿“中外一体”“天下一家”的时代最强音。

——李治亭《长城新解》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较好解决了农牧民族之间的碰撞交融问题。中国古代高明的政治家们运用长城这道军事防卫线和经济、文化会聚线,巧妙地控制、调节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把农业经济和游牧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大大缩短了边疆与内地的距离和农牧文化之间的差异。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中,长城作为专制残暴的象征,备受劳苦大众诅咒;而在唐太宗、清圣祖看来,长城只能是蠢笨无用的化身。直到现代,长城才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标识和象征。这是在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险时刻,举国上下高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同仇敌忾、浴血抗战中提炼锻铸成的象征。

——整理自曹大为《长城:凝聚中华民族的历史半碑》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康熙帝不修长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长城的历史作用和现代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元代初年的钞法,有相当完整的制度,通行全国,信誉极好。然而,战争、赏赐和作佛事耗费巨大,每年收支亏短甚巨,中统钞价值逐渐下跌,物价上涨。1284年,忽必烈重用卢世荣着手“整治钞法”。把稳定币值和扩大财政收入、控制物价三者密切联系起来。主张“括铜铸至元钱,及制续券”以与纸币并行流通,恢复金银“听民间从便交易”。充分发挥常平仓制度的作用,多法管制物价,以谋币值的稳定。设立平准周急库。将平准库改为平准周急库,“轻其月息,以贷贫民,如此,则贷者众,而本且不失”。1285年四月因监察御史陈天祥上章弹劾被杀。

——摘编自李于、周社征《元代的理财家——卢世荣》


(1)根据材料,概括卢世荣“整治钞法”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卢世荣“整治钞法”的改革。
2021-11-0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吕思勉(18841957),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通史撰写成就突出。在某种意义上说,“通史”具有“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资政、育人的价值。进入近代,西方学术传入中国,传统的“通史”写作遇到西学的挑战。20世纪初,梁启超相继发表《中国史叙论》《新史学》,对中国传统史学给予激烈批评,鼓吹“史学革命”,主张参照东西洋新史学,重建中国史学体系、史学方法。吕思勉的第一部通史作品《白话本国史》由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年出版。严耕望后来讨论这本书时说:“在1920年代,一般写通史都用文言文,而先生第一部史学著作就用白话文,可谓是中国第一部用语体文写的通史。全书四册,内容丰富,而且着眼于社会的变迁,也有很多推翻传统的意见,这在当时是非常新颖的。”1940年,吕思勉在上海“孤岛”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需要编写《中国通史》,翌年出版下册。最后一章《革命途中的中国》,他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彻底完成有利于人民的社会改革。这部书的写作、出版时间与钱穆的《国史大纲》相距不远,只是《国史大纲》结尾处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视为中国的希望。

——摘编自马勇《从学术史视角看吕思勉的通史写作》等


(1)根据材料,概括吕思勉对中国历史学科发展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吕思勉取得成就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