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如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检索的历史知识词条,由此可知该小组研究的历史主题是(     

A.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B.秦朝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及速亡
C.西汉的强盛与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D.秦汉时期的生产力发展与政治变革
2023-12-22更新 | 68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图中秦朝的举措(       

秦朝统一文字表
A.促进各地区的交往交流交融B.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不利于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D.推动社会文化的多元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出土于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简,成书于战国晚期至秦统一初期,隶化特征明显。这说明(     
A.隶书是从李斯创制的小篆演化而来B.雏形的隶书并非秦国一地所独有
C.字体演进是循序渐进的创造性积累D.秦统一文字前小篆与隶书并用
2023-10-0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盐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秦律规定,县廷不仅要记录农作物的数量、生长状况,还要按时“以书言年,别其数”。待到年终,还要对各地农官“以正月大课之”,若考核结果较差,相关官吏要受到相应惩罚。促成秦朝出台这一规定的主要因素是(     
A.官僚政治发展的要求B.巩固小农经济的现实需要
C.统治区域的不断扩大D.强化专制集权的历史趋势
2023-06-03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完成统一后,秦始皇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秦朝还曾经向丽邑(今陕西临潼)移民三万户,向云阳(今陕西淳化)移民五万户,向北河(今内蒙古中部)、榆中(今陕西北部)移民三万户。其做法旨在(     
A.解决人口分布不均的问题B.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
C.增强都城地区的经济活力D.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
2023-01-07更新 | 459次组卷 | 38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7 . 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其观点意在说明(        
A.秦朝确立了贵族政治B.郡县制不利于实现君主集权
C.中央集权体制具有合理性D.专制暴政与秦朝的灭亡无关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一统”所包含的具体内涵随着历史的演进而有所丰富和发展。在秦汉时期,其地理概念是指国土统一,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政治概念是指全国上下高度一致,听命于量高毓治者,即所谓“天下若一”“夙夜匪解,以事一人”。时间概念是长久统一,千秋万代江山永固,即所谓“至尊休德,传之亡(无)穷,而施之罔极”。到了宋代欧阳修、朱熹等人那里,又将“正统”说纳入“大一统”理论体系之中,强调“大一统”要以“正统”或“有德”者为中心,以弥补早期“大一统”说之不足。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秦汉时期的历史,对材料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自秦以来,锤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慎悬殊。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汉治理地方的主要举措。简述秦汉大一统国家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材料   二要全面理解“大一统”的演进,游牧民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基于生活方式的差异,北方游牧区和南方农耕区,时而通过贸易,时而通过战争而彼此发生关系。在没进入南方以前,他们的压力促使南方形成以农耕区为主体的大一统;在进入中原之后,他们大多积极学习中原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与原有的中原政权分享或争夺正统;而从元朝到清朝,中华大一统格局得到极大的拓展和深化,向“大中国”时代迈进。

——摘编自李勇刚:《天下归心:大一统国家的历史脉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的依据。并概述古代游牧民族在中华大一统格局中承担的作用。
10 . 下图为秦朝的诏书版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状、绾均为人名),法度量则不一,歉疑者,皆明一之。”下列关于该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确立了丞相制度       
③该诏书的条令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④该诏书所写字体为隶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