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秦和西汉时期“山东”“山西”的世风

材料一   世风即社会风尚,是指某一时期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众共有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汉代的“山东”、“山西”,又称“关东”、“关西”,乃是指华山和函谷关东西之地。山东主要包括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以及湖南、湖北诸省;山西主要包括今陕西、甘肃、四川三省。在西汉的四十六位丞相中,仅有李蔡、公孙贺等极少数人出身山西,且这些人也大多是以军功卓著登上丞相之位的。山东丞相至少有将近四十位,且大都是治国理民的文臣。秦代和西汉时期的将领,除开国功臣之外,大部分是山西人。“秦将军白起王翦。汉兴,郁郅王围、甘延寿、义渠公孙贺、傅介子、成纪李广、李蔡、杜陵苏建、苏武、上邽·上官桀、赵充国、襄武廉褒、狄道辛武贤、庆忌,皆以勇武显闻。”

——摘编自史建群《战国秦汉世风的区域性特征》

材料二   西汉疆域图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秦和西汉时期“山东”“山西”的世风。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秦和西汉时期“山东”“山西”的世风作出合理解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如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检索的历史知识词条,由此可知该小组研究的历史主题是(     

A.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B.秦朝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及速亡
C.西汉的强盛与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D.秦汉时期的生产力发展与政治变革
2023-12-22更新 | 68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秦始皇东巡所立碑刻石部分记述表中有关秦灭东方六国之举的叙述,旨在(       

名称

记述

《峄(yì)山刻石》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之罘(fú)刻石》

“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

《东观刻石》

“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阐并天下,甾(zāi)害绝息,永偃戎兵。”

A.谋求统一全国的合法依据B.强化对秦王朝的政治认同
C.解释秦能统一六国的原因D.宣扬“大一统”的价值观
4 . 纵观世界历史,中国文明源远而流长,成就辉煌,这是极为难得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初建朝廷后不久,丞相王绾等认为“…因此“请立诸子”…廷尉李斯则认为“置诸侯不便”,秦始皇当即予以肯定。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把铸币权收归朝廷,统一铸造五铢钱,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私铸者无利可图。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地方制度的措施。说出该措施的影响。
(2)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了什么货币?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的特点。请列举两项唐太宗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措施?
2023-02-1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


“中国观念”是历史发展中沉淀出来的传统中国各民族对多民族国家统一体认同的观念,是基于文化、历史、地理三者一体的整体国家观念。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境内各民族在形成与发展中相互冲突与融合,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民族观念。大一统国家观念与中国传统民族观念共同作用,保持了传统中国在文化、地理、历史上的完整性,从而把中国各民族整合到大一统国家的认同之中,维护传统“中国观念”经千年而不衰。

——据陆勇《传统民族观念与清政府—— 以“中国观念”为视角》

材料二:

       明朝形势图(1433年)                                                       清朝形势图(183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观念”的核心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明清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步定型”的观点寻求依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完成统一后,秦始皇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秦朝还曾经向丽邑(今陕西临潼)移民三万户,向云阳(今陕西淳化)移民五万户,向北河(今内蒙古中部)、榆中(今陕西北部)移民三万户。其做法旨在(     
A.解决人口分布不均的问题B.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
C.增强都城地区的经济活力D.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
2023-01-07更新 | 459次组卷 | 3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李斯痛斥儒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建议秦始皇下令焚书:“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最终秦始皇采纳李斯这一建议。此举(     
A.滋生了秦朝暴政B.强化了思想控制
C.强化了皇帝权力D.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
2022-12-1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选科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8 . 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并且用石刻的方式宣扬他的显赫业绩,宣称“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人迹所至,无不臣者”。据此可知(     
A.秦人普遍认可了郡县制B.关东人与秦人文化统一
C.秦朝创新了宣传的手段D.秦朝面临严重统治危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如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检索的历史知识词条,由此可知该小组研究的历史主题是(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统一车轨、统一文字
颁布法律、编制户籍
迁徙豪强、整顿风俗
A.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B.秦朝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及速亡
C.西汉的强盛与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D.秦汉时期的生产力发展与政治变革
2022-12-08更新 | 411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东穷燕齐,南极吴楚”的驰道;公元前212年,又命蒙恬开筑直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这些举措(     

A.加速了国家统一进程B.彻底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
C.实现了秦的长治久安D.有利于促进边疆与内地的交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