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7 道试题
1 .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赋税的史实和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推论
A汉武帝推行“初算商车”(商贾拥有车船者须缴纳车船税)和“初算缗钱”(对商贾积存的现钱课税)。有利于汉朝工商业的发展
B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C唐两税法规定“资产少者其税少,资产多者其税多”;地税则按亩征粟,土地多的纳粟多,土地少的纳粟少。抑制了唐朝的土地兼并
D宋高宗上谕曰:“市舶(海外贸易)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带来了宋朝农业的发展
A.AB.BC.CD.D
2024-01-1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10年,川东道、重庆府举办第一次工商劝业会(赛宝会) “征集川东属之物品陈赛于南郊”,售货总额28万两。赛会选送重庆鹿蒿厂的玻璃器皿、江津的花麻布、璧山的蜀锦参加南京举行的博览会——南洋劝业会。这一活动的举办(     
A.得益于民国政府鼓励商业的政策B.促进商业活动向近代化发展
C.利于列强对川东地区的商品倾销D.瓦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模式
2024-01-1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康德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宁夏出土的北魏时期的一组漆棺画表现了虞舜行孝的故事,画中虞舜身着夹领小袖的鲜卑人装束,而且虞舜在两幅画像中都赤身裸体。这反映了(     
A.南方与北方文化不断交流融合B.儒学正统地位得以巩固
C.鲜卑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生活D.少数民族对汉文化认同
2024-01-1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有多次影响深远的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吸取了魏楚等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创造出了一整套适合秦国国情的变法思想体系,并以合理的策略和步骤在秦国推行。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为主旨说服秦国君臣,以“南门徙木”取信于民。分两次颁布变法法令,让秦人逐步接受和遵从新法。在变法法令上,他十分注意抓住秦人的特点,以“名、利”为导向移风易俗,促其“农、战”,效果颇著。

——摘编自张守慧《论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之成败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二   未几,王安石入相。安石为人,悻悻自信……青苗、保甲、均输、市易、水利之法既立,而天下汹汹骚动,恸哭流涕者接踵而至。帝终不觉悟,方断然废逐元老,摈斥谏士,行之不疑。卒致祖宗之良法美意,变坏几尽。自是邪佞日进,人心日离,祸乱日起,惜哉!

——摘编自《宋史·神宗本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效果颇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史》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态度进行简要评价。
2024-01-07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清末新政期间,政府开展教育改革并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不仅要求各中小学堂须开设地理、物理、化学等科目,还须开设“读经讲经”科目,要求“中小学堂宜注重读经以存圣教”。这些规定(     
A.对传统教育进行了价值重估B.折射出教育近代化转型的艰难
C.体现了基础教育体系的僵化D.旨在推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2023·四川乐山·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商鞅认为爵位是君主手里最贵重的东西,关系到国家存亡,民众为了获得爵位英勇作战,明君就应赐给他们爵位和俸禄。于是,规定按军功大小得爵赏,赐田宅。有爵者享有各种权益,如按爵级获得供驱使的“庶子”,犯罪时重罪减轻,轻罪免除,犯同样的罪,爵位高低受到的处罚有别等。当然要获得高爵很不容易,但相比身份等级的世袭,军功爵制算是提供了机会——不仅平民,甚至奴隶、刑徒,只要能斩获首级,也就可以获得爵位,循序升级。商鞅还提出“不官无爵”,以提高军功爵的政治地位。对此,有学者指出商鞅并没有废除等级与特权,只是把旧贵族特权转让给了军功贵族,造成了更多的特权阶级。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军功爵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与世官制相比,军功爵制的进步性。
2023-12-21更新 | 15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复习试卷
7 . 1898年12月19日,上海的《北华捷报》报道说:“我们欣慰地从北京获悉,新的京师大学堂正在开办……校长丁韪良博士已经搬入了位于大学校园内的临时寓所之中。”此报道可佐证,清末(     
A.戊戌变法顺利推行B.西方文化侵略加剧
C.新式教育已成趋势D.教育改革全面展开
2023-12-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8 . 北魏迁都洛阳后,太子元恂偷跑回平城,孝文帝说“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下诏废太子,后处死;同年鲜卑贵族的部分元老发动政变,孝文帝严厉打击并捕杀了很多人。这表明(     
A.改革变法是大势所趋B.鲜卑贵族不支持变法
C.北魏政权面临着分裂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2023-12-0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论述题

材料1: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材料2:北魏孝文帝即位后,推行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材料后,写一篇历史小论文【60-100字】阐述一下如何使国家变得强大。
2023-12-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限时训练历史试题
10 . 北魏孝文帝采取措施改革鲜卑族的婚姻丧葬、发式服饰、生活习惯等,此后鲜卑族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逐渐与汉族趋同。据此,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完成鲜卑族文化转变B.确立北魏政权的正统地位
C.推动民族的交流交融D.推崇儒家礼治与孝治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