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对华地图盗绘一览表(部分)

制图年月

地图名称

制图机构

1872

台湾南部之图

外务省

1874.4

台湾全岛之图

海军水路寮

1874.10

清国渤海地方图

陆军参谋局

1874.10

陆军上海地图

陆军文库

1875.10

北河总图:通州-北京

兵学寮、学课部

1876.4

辽东大连湾图

陆军文库

1877.7

清国沿海诸省

海军水路局

1879.1

直隶山东两省全图、福建省全图

参谋本部

1879.5

江苏省全图

参谋本部

1879.10

广东省全图

参谋本部

1894.9

满洲全图

参谋本部

——整理自许金生《盗测中国:近代日本在华秘密测量史概述》等

提取材料信息,得出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要求:提取至少2条信息,推论合理,表述清晰。)
2024-02-22更新 | 172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16 中国近现代史(8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063月,拿破仑宣布派其兄约瑟夫·波拿巴为那不勒斯王。那不勒斯的中产阶级早已在封建制度下蠢蠢欲动,他们欣然接受了波拿巴王。可是一般老百姓视他为篡国贼和异端,不欢迎他的来临。为了治理好那不勒斯,约瑟夫·波拿巴将拿破仑欣赏的财政专家罗德勒子爵从巴黎请来掌理财政,课征国民税金,无论贵族、平民、教士都必须纳税。其他经验丰富的官员在王国各地区建立了免费的学校,各省建立学院。政府废止了封建制度,将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再售予农民及人数日增的中产阶级。同时,政府依照《拿破仑法典》,根据当地环境,稍作增减以制定法律。政府整顿司法,简化烦琐的程序,改革狱政及刑法。

——摘编自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大陆各国的封建主义正逐步走向崩溃,新兴的资本主义法国同封建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拿破仑掌握法国执政权后, “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拿破仑战争破坏和动摇了欧洲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并在占领区实施了若干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在拿破仑统治期间,意大利不仅修建了良好的公路、桥梁和学校,而且有效进行了国家财政制度改革并建立了富有活力的资本主义管理制度。

——摘编自许丹《论拿破仑战争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约瑟夫·波拿巴治理那不勒斯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2024-02-05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民认同国家,是因为中华民族正在经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这种转变“根植于对荣耀过去的颂扬之中”。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这一政治话语相比“民主”“法治”“群众”而言增长趋势更明显。在党代会报告文本中,有“全国各族人民”“带领人民”“造福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摘编自殷冬水、范京京《“人民”话语与国家认同—当代中国国家认同话语建构的政治学分析》

材料二亨廷顿的《我们是谁?》(2004年发表),通过考察“国家认同危机”的现实,揭示出因移民问题导致的“次国家认同”和“跨国认同”与国家安全的相关性。正如该书扉页强调:美国面临着自身安全的空前挑战,重新估价“之所以使我们成为美国人”的核心价值极为重要,因为没有什么比我们的“国家认同”对国家安全来说更为重要的了。在他看来,宗教虽是国家认同的最主要因素,重建宗教信仰对建立美国认同至关重要,但这还不足以确保国家安全,况且“仅靠信念无法立国”“美国面临易受外来攻击的新局面”,为此他把关注的侧重点转向了在国际上“寻找敌人”。

—摘编自余潇枫《“认同危机”与国家安全—评亨廷顿〈我们是谁?〉》

(1)指出材料一、二论述“国家认同”的不同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认同”增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亨廷顿解决“国家认同”危机的方案。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家认同”的重要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广告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生活嬗变的记录者,征婚广告的出现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艰难足迹。

1902626日《大公报》上刊登乐于奉献的中国历史上第征婚广告。发布这则广告的男士并未提供自己的信息,只提出了对所求女士的要求:“一要天足(未缠足》;二要通晓中西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请即邮寄,亲笔覆函,若在外部能附寄玉照更妙。”

1922年到1936年在《大公报》刊登的征婚广告中,男士征婚者有56人,明显占优势。在自我描述信息中,有学历者占多数,其中有中学1人,大学15人,硕士1人,留学生8人,共25人,45%;女士征婚者提及自己的学历的,中学学历7人,师范7人,大学2人。

征婚广告中大多反叛婚姻观的传统束缚,大多数都提到了要求女子"不缠足"。征婚者大多对别的学历提出了要求,72个征婚男士中有43人对女方的学历提出了要求,其他的也强调要能“亲自书写信函"。女性征婚者中基本都提出了中学以上的学历要求。

男士征婚广告中多强调自己“月薪百五十元”"有相当地位”“有相当职业"等内容,而女士征婚中则多要求对方"月供五十元生活费""有高尚职业""月新二百上下”。

——摘编自孙会《《大公报〉的征婚广告与近代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大公报》征婚广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5 . 社会结构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政治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中世纪后期,随着社会交往和商业经济的发展,绝对王权国家采纳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各国君主需要一批富于生气的新人来充当推行者,或者是由于王室国家财政困难、入不敷出,只得靠卖官鬻爵来弥补财政亏空,在欧洲各国都出现了一批出身市民和资产者的人士进入贵族阵营的现象。而一部分贵族转而采取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以获取较多的利润,出现了贵族资产阶级化的趋势。至于在法律、政治和文化观念上彻底摧毁等级制度的任务,则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

——摘编自沈汉《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从中古到20世纪》

材料二   新兴的工业家不但在经济特征上,而且在社会特征上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工业家——手工工场主。被统治阶级的面貌也随着工业化进程被彻底改观。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所有的城市、乡村破产者忝列其中,从长远和整体利益来看,他们是一致的——需要共同反对资本对他们的经济剥削以及统治阶级的政治压迫。……“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

材料三   19241970年英国财富在各部分人中的分配比例表

192419301951195619651970
上层1%57.7%40.9%31.9%28.2%
上层5%80.1%66.7%56.8%54.0%
上层10%87.9%77.6%70.3%65.4%
上层20%93.6%83.6%85.4%81.5%
下层80%6.4%16.4%14.6%18.5%
注:表格中百分比均指成年人口的百分比

——摘引自鲁宾斯坦《英国的财富与不平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中世纪后期社会结构的新变动及成因。结合所学,写出1789年法国颁布的有利于“摧毁等级制度”的文献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新兴的工业家”出现的根本推动力。19世纪中后期,为反对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第一次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分别是什么?
(3)能够运用表格等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是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请参考这一要求,分析材料三的数据变化,并从原因和影响两个角度加以简要评析。
2023-09-11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三年(2021-2023)学考真题分类汇编之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6 . 国家治理法治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韩非认为给“小过者”施以重刑,就会使人小过不犯,重罪更可以避免,最终达到“无罪而乱不生”的境界。他又说:“然则去微奸之奈何?其务令之相规其情者也。则使相窥奈何?曰:盖里相坐而已。”他坚持“必罚明威”的杀无赦观点,“吾能治矣!使吾法之无赦,犹入涧之必死也,则人莫之敢犯也,何为不治?”

——摘编自谷方《韩非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唐律疏议》规定,贵族犯罪,分别得以议、请、减、赎和官当;如犯谋反大逆罪,则因家庭关系,按亲疏分别“缘坐”;如家属或亲属间一般犯罪,可“同居相为隐”;如夫“殴伤妻者,减凡人二等”,而妻殴夫,要徒一年;如“主人殴部曲至死者,徒一年”,而部曲、奴婢过失杀主,处绞刑;等等。

——据冯红《唐代刑法原则考论——以<唐律疏议>为中心》等整理

材料三   民法典是一部非常接地气的法典。从未出生胎儿的权利到不同年龄段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从公民乘车出行到房屋出租买卖,从结婚离婚到家庭关系和遗产继承,它涵盖各个方面。民法典的许多内容体现出对社会发展新需要、人民权利发展新需求的积极回应。它摈弃了历史上资产阶级民法典重物不重人或者见物不见人的缺点,把对公民享有的人格尊严的权利,全面纳入民法典的调整和保护范围。

——据刘丹《民法典:充分彰显中国特色与时代精神》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述韩非重刑的思想,结合所学分析其提出上述思想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律疏议》的立法特色及其历史地位,分析其立法特色形成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评析“民法典”的特色。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开滦煤矿是中国近代煤矿业中的巨擘,前身为1878年清政府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官督商办企业“开平矿务局”,为当时所办新式煤矿中成功之代表,但不幸于1900年庚子国变时落入英商之手成为英资煤矿。滦州煤矿为1907年招集民族资本创办,原为试图收回开平而设,但终于在与开平的竞争中失利,为开平所并。1912年二矿实行名义上的联合,称“开滦矿务总局”,实际为英商掌控;1934年进一步合并,正式成为合资煤矿。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被日本夺去。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南京国民政府接收,交还英商经营。

——摘编自云妍《近代开滦煤矿产出的“Solow余值”分析》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评析开滦煤矿的产量趋势。(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62年,清政府开始尝试引进西方的先进器械,尤其是军事器械。该年,奕䜣试图通过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的人脉网络,自英国直接购回一支近代化舰队。1863年1月,李泰国代表清政府与他选定的舰队司令阿思本(Sherard Osborn,原英国海军将领)在伦敦签署了合同,内中规定:“凡中国所有外国样式船只,或内地船雇外国人管理者,或中国调用官民所置各轮船,议定嗣后均归阿思本一律管辖调度”“凡朝廷一切谕阿思本文件,均由李泰国转行谕知,阿思本无不遵办;若由别人转谕,则未能遵行”……奕䜣察觉到情况不对时,钱已经超支花了出去。1863年9月,阿思本率舰队抵达天津,与李泰国联手威胁清廷:要么接受既成事实,要么承受全部投入血本无归的代价,听任舰队解散。这就是中英外交史上著名的“阿思本舰队事件”。事件最终以军舰送回英国由英方变价出售、李泰国海关总税务司职务被解除告终。在这场闹剧中,清廷白白亏损了白银69.9万余两。“阿思本舰队事件”这个沉痛的教训,让奕䜣急切地感受到清帝国有必要建设自己的军工企业。

——摘编自谌旭彬《大变革:晚清改革五十年》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析“阿思本舰队事件”。
2024-05-14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立法权应该委托给贵族集团和由选举产生的、代表人民的集团。贵族集团的成员应该世袭。人民参与治国应仅限于遴选代表,代表的优点是有能力参与各种事务的讨论,人民则完全不具备这种能力。行政权应该执掌在君主手中。

——摘编自【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关于孟德斯鸠思想的阶级立场,以下两种观点比较有代表性。

观点一观点二
孟德斯鸠的理论主张的是要摧毁当时已经腐烂透顶的封建主义和狂暴的君主专制政体,他所维护的是即将登上历史舞台的新兴阶级的利益。

——摘编自张雁深《孟德斯鸠和他的著作》

孟德斯鸠认为“没有君主就没有贵族,没有贵族就没有君主”,他向往的是君主与贵族的共治。

——摘编自王养冲等《法国大革命史(17891794)》

(1)围绕材料一中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学者对孟德斯鸠阶级立场认知的差异。
(3)有学者认为,“历史学家像小说家一样,是虚构故事的创造者”。结合两则材料,以孟德斯鸠思想的解读为例,对该观点予以评析。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末,美洲大陆逐渐被欧洲认知。在欧洲人看来,这个被命名为美洲的大陆,能看见的所有事物——土著的生活、动物的种类等,一切都和欧洲、非洲、亚洲不一样。那里有多样的物种、丰富的黄金矿藏。在进入美洲大陆的欧洲人眼中,土著缺乏宗教信仰,生活十分原始,没有科学,没有文字,除了一些绘画中保留着晦涩不清的记忆以外,他们没有自身的历史记载。当时欧洲人编撰的有关美洲的文本,尽管编著者职业不同,国籍不同,但他们都将战争的起因归结到美洲土著身上。白人总是表现得彬彬有礼、友好:而土著人则十分奸险,不断制造出抢劫和谋杀。随着土著与白人战争的进行,土著们又变得像妇女般懦弱不堪,成百上千的土著总是敌不过几个白人。新世界的某些现实也刺激着欧洲人,他们发现古典史学家对人类文明的描述,不能够说明欧洲人在美洲所发现的文化,甚至有人怀疑基督教是否为唯一正确的宗教?

——摘编自何文华《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建构的“美洲形象”》

(1)根据材料,概括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建构的“美洲形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对“美洲形象”的建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