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36月,以佐野敏男为团长的日本静冈县日中茶业考察友好访华团一行十人,由上海入境到访江西省,与江西省农牧渔业厅及江西省农科院蚕桑茶叶研究所科研人员围绕茶叶生产、贸易、消费等议题进行了座谈。19838月,日本静冈县茶叶试验场副研究员后藤正访问杭州,对当地的茶树品种、茶树种植、茶叶加工等方面进行了技术考察,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交流了日本茶园施肥的生产实践经验,探讨了如何优化茶园土壤、培育香气高的茶叶优良品种与提升制茶工艺等方面的问题。

——摘编自振华《日本静冈县茶叶专家来杭考察》

材料二   日本茶道里千家(茶道文化社团)与中国开展的茶文化学术交流,不仅仅派遣访华团开展短时间交流,还着眼长远,积极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等著名高校合作,通过开设茶道文化课程、接纳留学生等,培养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的人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日本茶道里千家与天津商业大学合作开办了“天津商学院里千家茶道短期大学”,不仅招收日本留学生进修汉语、京剧、太极拳、陶瓷、绘画、书法、茶道等课程,还招收中国学生学习日本料理、茶道等。

——摘编自汪伟《商学院里千家茶道短期大学举行毕业典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派出茶业友好考察访华团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日双方进行茶文化交流活动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日茶文化交流。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城,本来是阻隔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推进的一道实体墙,但随着历史发展,长城内外不同的文明在共同存在的过程中相互冲突、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融合,长城也从隔离带变成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桥梁和纽带。经过岁月沉淀,长城文化由长城的本体建筑的物质文化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文化,也成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

——摘自王金梅《浅谈长城文化内涵的阐释与呈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长城内涵的历史演变进行评述。(要求:围绕“长城内涵的演变”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98年,梁启超创意的《皇朝经世文新编》刊行,书中“地球事势通论”这样评述某一事件:“强藩世室之家乘间而起,废封建之制而为郡县,易锁国之党而成维新”“举国嚣嚣咸有愤心,精神丕振上下一治。习英荷之语言、法英国之商务、师美洲之学校、效德国之军制。”此事为(     
A.明治维新B.戊戌维新C.俄国农奴制改革D.清末新政
2024-03-22更新 | 222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番薯最先传到了菲律宾,在当地广为栽种,因而为了让与其贸易的褊建商人所熟知,这些商人在明末把它引入福建种植,“初种于漳郡,渐及泉州,渐及莆田,遮则长乐、福清皆种之”。后来,番薯从福建传入江浙,广泛种植,接着在其他地区也推广开来。花生,又名落花生,最早在福建引种。到了清代,花生在全国各地普遍种植。

大约16世纪末和17世纪前半期,已有一些中国商人、工匠、水手、仆役等,到墨西哥和秘鲁侨居经商或做工。由于他们是从福建月港经由马尼拉辗转而来的,因而被称为“马尼拉华人”,其中绝大多数为福建籍移民。据估计,从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移居拉丁美洲的马尼拉华人有五六千人。据记载,早在16世纪,墨西哥城和阿卡普尔科就已出现了“唐人街”或“唐人城”。

——摘编自林国平《闽人与海外农作物的传入》

提取材料中的一则或多则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述。(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述准确全面。)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开始,大批白人陆续移往北美大陆。从英格兰来到北美大陆东海岸定居的称为新英格兰人,同时还有来自荷兰和斯堪的纳维亚的西北欧人,他们及其后裔一直是美国文化的中坚力量,掌握政治和经济的大权。还有大批黑人奴隶从非洲被贩运来北美,充当南部种植园的劳动力。到独立战争时,黑人人数约为当时移民总数五分之一。19世纪中期,加利福尼亚州兴起的淘金热,招来了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大批移民,其中有不少的华侨,他们为美国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丁则民《外来移民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二   美国移民政策变化表

时间政策
177618811790年,国会制定统一规则,任何在美居住两年的白人都可申请公民身份。政府总体上对移民持欢迎态度。
188219201882年,国会通过第一个限制移民入境的法案——《排华法案》,规定10年内禁止中国移民入境,禁止华侨入籍。此后,日本人、犹太人等移民也成为被排斥的对象。
192119511921年,国会首次制定移民配额法规,允许进入美国的外国移民总数不得超过35万人,亚洲人仍然被禁止。直到1943年《排华法》废除,中国移民配额每年象征性地被确定为105人。
1952年至今1952年,颁布《移民和国籍法》,该法案取消以种族认定移民身份原则,制定了以家庭团聚、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和要求移民拥有技术的有关法规。20世纪60年代后,《移民和国籍法》不断修订,越来越鼓励技术移民进入,并对接受难民予以特殊照顾。

——摘编自林珏《美国移民政策演变及评述》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19世纪中期美国移民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外来移民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移民政策的阶段性变化,并具体分析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移民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
2023-02-17更新 | 24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辽西育明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民初盛行“军国民教育”思潮,学校体育被西方体操霸占,“体操科一律为主课”并由学部施行,而武术则“各地方自行举办”“高等小学以上兼习之”。彼时国人出于民族自尊心,用武术来证明中国自古就有“体操”。武术进入学校是武术步入教育领域的大胆尝试,亦是出于文化自觉,争取与西洋体育并驾齐驱的话语权的创新形式。但一味追求动作的规范、标准,丢失了传统武术的核心特征。由霍元甲主持的精武体育会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则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超越强健身体的范畴,从宏观上聚焦于种族与国家延续。新文化运动时期,“土洋体育之争”推动武术走向科学。国术的“传统”在“科学”的语境中显得格格不入。要想以武图强,武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彼时的武术规则深受西方体育影响,趋向竞技化,初成之规则在比赛中成为裁判依据,使比赛“有法可依”。武术对抗赛在“全运会”中可谓昙花一现,但民国时期的武术套路、对抗赛实践为当代武术竞赛进行了有益尝试,积累了经验。1936年,中国武术代表团成功参加了第11届柏林奥运会,在该届奥运会上的武术表演惊艳世界。

摘编自张银行、谢海柱《中国近代武术“转型”研究评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武术“转型”的背景和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代武术转型发展的看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地区,一些商人为彰显自己的财富而穿戴夸张,居住奢华。他们常通过纳捐行贿获得某种头衔或官职,或通过投资于其子弟的教育帮助他们通过正途考取功名。尽管明政府一直禁止王公贵族涉足商业活动,但这一政令从来没有被认真执行过,皇亲国戚投资商业的比比皆是。商人跻身士绅之列与士绅卷入商业潮流,催生晚明乃至整个帝制晚期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那就是绅商。“所谓奢者,不过富商大贾豪家巨族,自侈其宫室、车马、饮食、衣服之奉而已。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

——摘编自原祖杰《奢侈性消费与晚明士商的身份认同》

材料二   时尚的商业化和休闲娱乐的商业化,将英国深深地卷入消费社会。如果说17世纪以前的几个世纪里奢侈品消费的主力是皇室、贵族群体,那么进入18世纪,奢侈品消费新的需求力量转向正在崛起中的中产阶级群体乃至社会下层。作为消费需求的奢侈品逐渐从社会高尚文雅之举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中国的瓷器、印度的棉布等奢侈品在英国经历了引进、仿制、创新的过程,逐步推进“进口替代”,“英格兰造”的优质产品被销往世界各地。

——摘编自曹瑞臣《论海外奢侈品消费对近代英国社会的推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晚明奢侈消费风尚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明与近代英国奢侈消费风尚的不同。
2023-01-0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史籍评述汉末一人物:“资益州(今四川成都)之殷富,凭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乘间阻远,保据庸蜀,遂使西隅殊封,方外壅隔。”据此判断,这一人物是(     
A.刘备B.孙权C.曹操D.刘秀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是推动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下面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相关内容

北洋军阀是近代中国的一股特殊政治力量,它移植了西方现代国家制度,为中华民族的构建奠定了基础性的政治框架。北洋政府延续与维系了五族共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结构,肯定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及其内部多样性,并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框架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展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与整合,进一步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和凝聚力。同时,这一时期也暴露了中华民族构建过程中的深层困境,如民主制度流于表象,民族文化内在冲突等。北洋军阀及其移植的西方竞争性政党制度无力应对这种困境,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权威性领导主体——集权化政党。这说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道路应该是多元和多样的,应符合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与发展现状。这也为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探索,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摘编自张健《北洋军阀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路径与效应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民族同家”的角度,评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政治状况。(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
2023-09-0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8月11日,中共在上海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同年8月20日,书记部出版《劳动周报》,宗旨是“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它深受工人喜爱,发行了16.5万份。同时,以“唤醒工人的觉悟”为方针,书记部还创办了工人补习学校。到1922年,书记部共建立100多个工会组织,拥有会员90万名。1922年5月1日,书记部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了中共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和《罢工援助》。1925年5月,书记部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至此,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摘编自刘宋斌等《中国共产党创建史》

材料二   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下茶陵县城。毛泽东立即指示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工农兵政府,保卫商店、邮局和学校。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后,立即号召广大群众建立工农武装,惩治土豪劣绅,土地革命在茶陵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28年1月,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颁布实施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临时政纲明确规定和保护广大工农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和受教育权利。

——摘编自戴雪梅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演进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活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进行政权建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权建设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