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   吴孟超是抗战时期成长起来的外科医生。在国家风雨飘摇的年代,青年时代的吴孟超立下了报国救民的理想。新中国成立后,吴孟超全身心投入到肝胆外科事业中,为中国的肝胆外科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他组建了国际最大规模的肝脏外科研究所,领导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医学研究。虽受众人仰望,始终保持着平易近人、勤俭朴素的作风;虽身为资深院士,依然把尊师重道放在首位,培养提携后辈,坚持参加义诊,对年轻医生言传身教。他用个人积蓄设立“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和“吴孟超医学科技基金会”,奖励为中国肝胆外科以及基础和临床医学作出贡献的人才;并专设青年基金,奖励杰出的医学青年工作者。

——摘编自王德《苍生大医》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吴孟超院士的主要贡献。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吴孟超院士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宋朝开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宋代政府在对农业与商品经济关系的处理上出现了许多与历朝的不同之处。唐朝的“坊市制度”在宋代被取消,此举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情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国家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因而商业的发展只能对统治者有利,而不会影响其统治地位。宋代仍然把农业放在经济发展首位并注意改进农业生产工具,奖励垦荒,因此,至天圣年间(1023~1033年)农业得到很大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手工业的兴旺,造船的发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这时指南针已普遍用于航海。造纸、雕版印刷、火药均已出现。此外,纺织、制瓷、矿冾等各部门都有显著发展,各业作坊规模之大,超越前代。

——摘编自邓晓影《宋代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的提高》

材料二:到了晚明时期,由于玉米和番薯等新的粮食作物的引进和推广,粮食生产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由于经济效益可观,种棉和养蚕更是蔚然成风。各地商品的种类比以往更丰富,而这又进一步促使工商业专业市镇的大量兴起。如松江,是明代最著名的棉纺织业中心,有众多手工业专业市镇和商品集散地,其中朱泾镇“四乡盛产棉花,乡人精于纺织,所产标布质地精细”。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资本的增多、竞争的激烈,开始产生了一批商业集团,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商帮。其中最著名的是徽商,不仅人数多,而且资本雄厚,经营多种行业。在明清之前,人们都以习儒或做官为一生的奋斗目标。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四民观”和“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许多文人学士也开始加入到从商队伍中,“弃儒就贾”成为当时的风气。但是商业化的发展也进一步刺激了社会的世俗化,社会的商业化使人心趋于机械、变诈,人们唯利是图。

——摘编自陈君齐洋锟《晚明的商业发展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明商业发展的表现及影响。
2021-12-25更新 | 443次组卷 | 15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重商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于封建制度瓦解和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初的理论考察。16世纪,随着王权的扩张,封建国家开支增加,商业资产阶级希望国家对工商业活动和商业资本给予支持和保护,早期重商主义思想在西欧得到发展早期重商主义强调民族国家利益至上,增强国家陆海军武装力量,以武力为国家经济发展开道。在经济政策上主张实行国家主导的间接宏观调控的政策,以财政主导为中心,利用关税、汇率和行政管理手段等力量保护发展本国制造业主张鼓励本国产品出口,缩减外国货物进口,防止外来产品竞争,出口商品要用本国船只运输,以减少支出和增加收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商品价格以保证金银货币流入本国。主张国家垄断对外贸易,保证外贸通畅,发展航运业。这一时期的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作为新兴阶级代言人的重商主义者政治上主张支持王权,实行君主专制。重商主义学说开始是作为“国家政策”形成的,而后才产生了从理论上阐述这些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从而形成了重商主义理论体系。

——摘编自黄光耀《论17世纪英国重商主义殖民思想的发展》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商品入关,中国重商主义思想兴起。郑观应主张摒弃“崇本抑末之旧说”,“大力振兴商务”康有为指出以商立国是救亡图存的良策,提出一系列新措施。甲午状元张謇从官场跳出,把全部精力用在经商事业上。湖广总督张之洞也支持实业的发展。但是自汉而始,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社会形成了“贵义贱利”的价值观念,社会结构中形成了士农工商为基础的有序结构模式,限制了新的经济因素的成长,民族工商业发展缓慢。长期的封闭锁国使中国对外了解有限,固守封建观念的体制官僚排斥任何新的信息。中国是帝国主义货币积累链上的一环,不平等条约导致外贸入超和白银外流,外商还恶意倾轧中国企业。1874年轮船招商局的船只由初创时期的12艘增至30余艘,外国轮船公司以消减运价挤压,致使轮船招商局债台高筑。重商思潮呼声微弱,自身观点分散,不成体系,始终无法成长为社会思潮的主流。中国重商主义在遭到强大的阻隔力量以后没有成为解决中国社会形态的强有力武器,资产阶级最终也没能领导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摘编自梁莹《试论中国近代商业思想的演进》


(1)依据材料一归纳西欧早期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早期重商主义形成的背景。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结合近代中国重商主义的主要实践,从中国的社会环境和中国重商主义思想本身的缺陷指出其为什么没有成为解决中国社会形态的有力武器。
2022-01-18更新 | 279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对西域地区民族政策的实施是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根据对局势的整体分析作出的卓有成效的正确举措。通过与乌孙和亲,达到了断匈奴右臂的目的,同时也将势力深入西域,保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屯垦戍边、宽抚厚等政策的执行,增进了汉王朝与西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巩固了西汉王朝在西域的政治地位,使西域各国衷心臣服于西汉,最终形成了抗击奴的强大力量。战胜勾奴统一西域,为设立西域都护府奠定基础,终于在公元前60年使西域正式纳入西汉版图。

——摘编自张倩《汉武帝在西域的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 贞观二十ー年(647)在唐太宗晚年总结统治经验时,就曾以“自古皆贵中华,贼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作为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向群臣宣扬。唐朝对包括西域在内的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宽和团结政策,得到了各少数民族的束心拥护。唐朝沿袭汉朝的做法,对于归附的西域各国君长都加以册封,设置羁縻州的即以其首领为都督、刺使,皆得世袭。由于唐朝皇室有少数民族血统,吸取历史经验,承继两汉和亲、通婚政策更为积极广泛,经常用之解决争端改善与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据史籍记载,唐朝下嫁给少数民族首领的和亲公主计15名。唐太宗还采取采断措施使商道杨通,来往商旅络绎不绝,同时以绢马贸易和茶马贸易为中心的互市也趋向兴旺。

——摘编自殷晴《汉唐民族西域政策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朝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汉朝相比,唐朝民族政策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2021-12-06更新 | 187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理)
5 . 某学习小组以“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为课题展开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1〜1839年英国农村地区的死亡率约为18.2‰,而城市则高达26.2‰,尤其是新兴的工业城镇死亡率更高。1831〜1841年间,伯明翰每千人的死亡率从14.6上升到27.2,曼彻斯特从30.2上升为33.8

——摘编自赵秀芬《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发展与国家权力》

材料二1832年,曼彻斯特棉纺织家詹姆斯菲利普凯出版了《曼彻斯特棉纺织厂工人阶级的道德和身体状况》一书,认为劳工阶层集中居住的这些贫民窟则成为疾病流行的中心。很多工厂的空间里充满灰尘、湿热与有毒气体。

——摘编自李宏图《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材料三 英国查德成克被认为是“公共卫生观念之父,,和英国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1843年发表了《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认为环境卫生不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事关全社会每一个人。从1844年开始,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向社会宣传倡导公共卫生的观念,并且成立了一些机构,如促进清洁协会、城市卫生健康协会等群众卫生组织。1848年,议会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同时政府建立了第一个卫生机构——中央卫生署。1875年,英国议会通过《公共卫生法》,标志着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开始建立。政府在各城市建立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并拆除贫民窟建筑,改善工人住房。政府对公共卫生的管理逐渐放弃自由放任的态度,越来越积极干预,这对20世纪以后英国实施福利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李宏图《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1)围绕课题,研究材料一可得出什么结论?并指出其运用的研究方法。
(2)材料二是从什么视角进行课题研究的?
(3)依据材料三,归纳推动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的因素。
(4)通过本课题研究,谈谈你的收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   16世纪很多西欧天主教的传教士经由海路来华,真正在中国打开局面的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1582年来到中国,他采取了较为明智的办法传教。首先,争取上层官僚、士大夫和皇帝的支持。1601年利玛窦到北京,明神宗召见了利玛窦,破例允许他在北京居留传教,礼部尚书徐光启、工部员外郎李之藻等均与利玛窦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玛窦采取中国习俗进行传教的方式。他穿儒服,习华语,研究中国典籍和社会风俗,尊重中国人的尊孔习惯和纲常伦理。利玛窦还采取以学术为媒介,借助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艺术等方式传教。他在北京参与译书修历、绘制地图、传教等活动,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同时,在中国奉公守法,为朝廷,为官府勤劳服务,坚持与官府和民众保持友好关系。利玛窦等采用的天主教儒学化的传教方式,被康熙命名为“利玛窦规矩”.利玛窦之后,耶稣会传教士中影响最大的是德意志人汤若望和比利时人南怀仁.综观明清之际耶稣会士传播的西方学术,有欧洲古典科技知识和学术思想,还有近代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徐光启认为这些西方学术“是格物穷理之学”。西学启发了中国思想界,促使中国思想家重新审视中国文化,提出了具有近代特征的思想命题。李贽的人类天赋平等思想或从天主教教义中得到某些启发.黄宗羲系统研究了传教士介绍的西方学说,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类似孟德斯鸠表述的权力制衡思想和民本思想。

——摘编自吴乃华《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


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西方传教士在华的传教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依据材料归纳利玛窦的传教策略。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利玛窦规矩”对国际文化交往的借鉴意义。
2022-01-18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原地区,标志着华夏族群完成了内部整合,并建立起统一的封建集权制王朝国家。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在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条件较好的地域设郡县直接管辖,公元前214年的岭南越族地区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三个郡。在中央设置了典客和典属国,专门负责盛情款待与秦王朝友好往来的陆地边疆各少数民族领袖或部落头领,以及管辖治理依附、归降和顺从秦王朝的各少数民族或部落。

——摘编自李庚伦《中国历代陆地边疆政治安全治理研究》

材料二   汉朝廷续了秦朝的治边策略,坚持“守中治边”的原则,集中精力建设中原地区,增强中原地区经济文化实力,保持中央政权整体相对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绝对优势,从而达到“治安中国,则四夷自服”的治理效果。汉朝通过联通西域、大规模的移民实边,将中原的农耕灌溉技术、历法等传至边疆,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之间出现了少量的相互吸收现象。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群在与其他族群交往的过程中被称为汉人,汉人也逐渐成为指代生活在中原地区人群共同体的新称谓。

——摘编自杨力源《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进》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汉时期对边疆管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对边疆管辖的积极作用。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建国以后,土地兼并便在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增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宰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到建中元年(2780年)正月,正式以敕诏公布。

两税法改变了租税徭役据丁口征收,租税徭役多落到贫苦的劳动群众头上的做法,它以财产的多少为计税依据,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由于依照财产多少即按照纳税人负税能力大小征税,相对地使税收负担比较公平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同时简了税目和手续。这对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它奠定了宋代以后两税法的基础,是中国赋税制度史上一件大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实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税法的积极作用,并指出两税法反映的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发展趋势。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在兴衰迭起中维持了千年,1453年被奥斯曼人灭亡。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控制着重要的商路,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地中海地区的商业中心。它的货币是国际标准交换媒介,帝国的出口转运贸易和国内商业达到了西方国家无法企及的水平,不仅推动了本身的经济文化发展,也促进了中世纪西欧贸易活动的复兴和城市的兴起,加快了整个地中海地区的商业活跃。拜占庭政府积极吸引各国商人进入帝国境内经营,把征收进出口关税的特权赐给了在东地中海地区进行贸易活动的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为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帝国的商人及其商品,对西欧摆脱其封建的自给自足经济,对意大利城邦走上控制地中海商业的道路,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拜占庭商业的不断进步,使帝国始终保持强大的国力,积累了雄厚财富,传下了由查士丁尼编纂的罗马法、由认真的学者们加以汇集、注释和保存的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的文学、艺术名著和宗教。

---摘编自徐家玲《拜占庭在中世纪地中海商业复兴中的地位》

材料二   唐朝长安城的坊市制度不仅进行了市与坊的划分,而且在市内又设有行与 肆。随着商业的繁荣,产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如绢行、肉行、磨行、药行等。市坊制对市坊、行、肆的划分,推动了行业分工的细化。在商业发展的推动下,长安城内出现了南市与北市,城郊草市的繁荣扩大了城市规模,推动了古代城市化进程。市坊的划分将商业贸易空间规定在狭小的范围内,政府还运用行政法律手段限制市的规模的扩大。经考古勘测,长安城面积约为83平方公里,东西两市分别为 0.924平方公里、0.956平方公里,仅为长安城面积的 2.2%。市坊制下的商业贸易活动范围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不利于商人扩大经营。市坊之下商业原有市铺已经划定,投身贩卖之业的平民不得不进行灵活性较强的流贩贸易。唐初,对坊市商贩征税为“三十税一”,后来变为“税十之一”甚至“税五之一”。中唐以后,管理者“大索长安城中坊市商贾所有积屯货物,意其不实,辄加榜捶,人不胜苦,有缢死者”,政府越来越腐化,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弊端显露,坊市制度走向瓦解。

----摘编自李小虎、卢川《从市坊制度看唐代商业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拜占庭帝国商业繁荣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坊市制度的积极作用。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后期市坊萧条和走向瓦解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参加一战后,陆续提出了几个关于国际联盟的重要文件,内容包括支持成立国际法庭,以仲裁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方法,用全面封锁作为制裁手段并可以付诸武力;坚持成员国间互相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同时,在民族自决的原则下进行必要的领土调整;各成员国军备必须裁减,裁军由联盟行政院直接负责;国际联盟行政院由大国外交代表和少数几个小国的代表组成,并提出通过大国的一票否决权而使大国能够在行政院中起到领导作用等等。

——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材料二 联合国的宗旨是成为一个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和解决国际问题的中心,它设立有以下机构:联合国大会:审议机构,有权讨论宪章范围内的任何内容;安全理事会: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机构,五常在重大问题。上拥有一票否决权;此外,还设立有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等。

——据《联合国宪章》整编


(1)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对于国际联盟的构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相同之处。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