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1 道试题
1 . 唐朝官员考核系统分为“善”与“最”两个部分。“善”属于德行范畴,被归纳为德、慎、公、勤四个方面,是对九品以上官员的品德要求;“最”则根据各职能衙门责任的性质,被归纳为二十七类。由此可知,唐朝(     
A.忽视低级官员的管理B.强化了以德治国理念
C.重视官员的综合素养D.完善了地方考核系统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日本社会发生了“自由民权运动”,旨在追求民主自由,实行君主立宪,因此,明治政府决定采取措施来加强近代政权的建设。由于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制度在法制方面的进步和先进,日本也迫切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制制度。为此,大久保利通等人提出“按照我国天皇统系的典例和人民的开化程度,斟酌其得失利弊,制定法宪典章”。18851222日,伊藤博文出任日本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成立文部并积极推进文官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姚春海《日本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启示》

材料二   18877月,明治政府参照欧美国家主要是德国的官吏录用制度,颁布了《文官考试试补及见习规则》,初步建立了日本的官吏考试任用制度。为防止政党滥用私人,保证常职文官的稳定,明治政府修订了文官制度。189310月,明治政府颁布了《文官任用令》和《文官考试规则》。这两个法令的制定,表明以考试任用高等文官的原则已经基本确立。为进一步防止党人猎官现象的发生,明治政府于18993月再次修改《文官任用令》,同时颁布《文官分限令》和《文官惩戒令》。前者是对在职文官的资格和地位给予法律上的保障,后者规定了对文官的惩处条件和惩处形式。这三个法令即是后来著名的“文官三令”。至此,日本的近代文官制度乃全面确立。

——摘编自姚春海《浅论日本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政治条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日本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日本文官制度建立的经验。
3 . 周代施行于贵族王室社会上层的礼仪到汉代时一变而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汉儒把这些规范归纳为六礼、七教、八政,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能从这庞大复杂的网络体系中找到依据和评价标准。这反映出汉代(     
A.礼乐制度文化得到重建B.儒学思想走向了世俗化
C.纲常伦理体系日益完善D.国家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2023-05-18更新 | 1040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同学在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时,整理出如表内容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埃及新王国时期,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古希腊的人像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字母文字起源于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交汇点的腓尼基。
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巴比伦王国通过扩张把文明的势力扩展到地中海东岸。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灭波斯帝国,征服印度河流域,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1)请参照“一、古代文明的扩展”的子目样式,为“二、三”编写一个子目标题,并指出导致“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优势。
(2)请归纳指出三个子目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
2023-04-26更新 | 148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古代官吏考核】

材料一   中国古代,考核官吏是官员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各朝文献中都有对考核范围、方式、标准的记载。以下是文献中对于官吏考核标准的部分记载:

出处内容
睡虎地秦墓竹简“忠信敬上”、“精洁正直”、“恭敬多让”
“凡良吏明法律令,事无不能也”
(唐)《通典》“诸州县官人,抚育有方、户口增益者,各准现户为十分论,每加一分,刺史、县令各进考一等”
(宋)《神宗正史·职官记》“凡考监司以七事,一曰劝农桑,治荒废;二曰招荒亡,增户口;三曰兴利除害;四曰劾有罪,平狱讼;五曰失案察;六曰屏盗贼;七曰举廉能。”
(宋)《庆元条法事类》“一善德义有闻,二善清谨明著,三善公平可称,四善恪勤匪懈。
《明史》“其目有八:曰贪,曰酷,曰浮躁,曰不及(才力不及),曰老,曰病,曰罢(软弱无为),曰不谨”

——摘编自李金鲜《从云梦秦简看官吏考核》、王文吉《宋代著名法典中官吏考核制度之考证》等

材料二   范仲淹的名篇《答手诏条陈十事》中曾对官吏考核制度进行批驳:“今文资三年一迁,武职五年一迁,谓之磨勘。不限内外,不问劳逸,贤不肖并进。”……庆历新政随即开始,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在考核官吏中更加注重在任官吏的实际政绩,结果引发了那些腐败官员的危机感,在多种阴谋的策划下,范仲淹、富弼等变法派被谏官钱明逸弹劾:“更张纲纪,纷扰国经。凡所推荐,多挟朋党。乞早罢免,使奸诈不敢效尤,忠实得以自立”,皆被罢官,这项考核官吏政绩的改革也随之失败。

——摘编自王文吉《宋代著名法典中官吏考核制度之考证》

(1)依据材料一,从考核标准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庆历新政中官吏考核制度改革的原因。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官吏考核制度的认识。
6 . 日本学者西嶋定生对汉文化圈界定:“‘东亚世界’是以中国文明的发生及发展为基轴而形成的……构成这个历史的文化圈,即‘东亚世界’的诸要素,大略可归纳为一、汉字文化,二、儒教,三、律令制,四、佛教等四项……因而共通性并非抹杀民族特质,相反是民族性的特质以中国文明为媒体从而具备了共通性。”该学者意在强调(       
A.汉字文化是维系汉文化圈的精神纽带B.汉文化的正统地位
C.周边民族、国家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D.汉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发展
2023-03-21更新 | 646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受气候、棉花生产特性等自然因素影响,中国棉花主要产区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浙江、江苏、陕西等省。民国时期,这些省份的棉花种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如1914年,河北省棉花种植面积为4124千亩.1937年增至12760千亩。近代中国棉花的消费对象主要是.上海、天津、汉口以及华北4省的华商纱厂、日本纱厂以及日本本土纱厂。这一时期新增的棉花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毗邻纱厂或近代交通线的地方,如山东棉花种植集中在黄河以北、小清河流域、津浦沿线一带。由此可见,棉花种植所引发的农村经济结构变动是区域性的。

——摘编自王建《市场导向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材料二   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一些实业家开始注意中国农作物品种的改良问题。上海德大纱厂创办人曾呼吁改良中国棉种和扩大植棉面积,并亲自编写《植棉改良浅说》一书,散发给纺织界同仁及棉农,以传播植棉改良知识。1914年,他在筹办德大纱厂时,开办了穆氏植棉试验场,引进美国长纤维棉种。经过探索,优质棉种试种在第三年获得成功,产量比一般农家旧的棉种高出五六倍。不久,上海工商界名流联合发起并组织了中华植棉改良社。开辟了更大规模的植棉试验场,推广美国优质棉种。

——摘编自戴鞍钢《民族工业与近代中国农村》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民国时期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初年工商界的植棉改良行动进行评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康乾盛世”被部分学者称之为古代社会的最后一个“太平盛世”。也有学者指出在乾隆时期,存在着中国历史发展的很多消极因素,并将这些消极因素称之为“盛世的阴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   乾隆(爱新觉罗·弘历,17361796年在位)时期,严格官吏考核制度,过去免于考核的布政史与按察司,也要考绩。严肃处理侵贪案件,将性质严重、核实无误的贪污犯即行正法。政府一直保持着高效的办事效率,中央有决策,地方马上就可以执行。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鼓励开荒,扩大种植面积。全国可耕面积从683万余顷扩大到741万余顷。1751年,乾隆主持制订《西藏善后章程》,废除了藏王制度,确立了达赖喇嘛为政教合一的代表并与驻藏大臣共治西藏的体制。相继平定准噶尔地区的阿睦尔撒纳和大、小和卓等少数民族的叛乱,攻取了新疆地区,天山南北彻底归入清朝帝国版图。1762年,在新疆设伊犁将军,驻扎军队,巡查边界;移民实边,进行屯垦。乾隆时期,开博学宏词科,招纳天下人才,倡导并编纂大型官修文献丛书《四库全书》,保存了大量古典文献。在编《四库全书》时,烧毁了大量“违禁”书籍,成为文化的浩劫。

——摘编自《清史研究·乾隆时期的政治变化与边疆管辖》1992年第1


(1)根据材料,概要归纳乾隆帝的主要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乾隆时期在统治政策上存在着哪些“盛世的阴影”?
2022-06-2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2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悝说:“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此外,他还编制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封建法典——《法经》,分为盗、贼、囚、捕、杂、具六篇,以此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李悝还革除旧有的阡陌封疆,鼓励自由开垦土地,提倡在一块土地上杂种各种粮食作物,要求农户在住宅周围栽树种桑,充分利用空闲地扩大农户农副业生产。增产者赏,减产者罚。在粮食生产上,实行“平籴(di)法”。在年成好的时候,政府以平价收购余粮作为储备,使粮价不至于暴跌;荒年时再以平价出售,保证粮价不至于暴涨。用这种方法限制商人的投机活动,保护农民利益。他改革军制,精选武士。中选者免除全家徭役,并奖给田宅。“魏用李克(即李悝),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

——摘编自《史记·平准书》《史记·魏世家》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李悝变法的主要措施、简要评价李悝变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视经验与积累B.注重观察实验归纳综合
C.上帝面前人人平等D.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2022-04-28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东丰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