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6 道试题
1 . 人类迁徙史。

人类的迁徙步伐塑造了今日世界的文明轨迹。

(1)小沈收集了不同历史阶段人口迁徙的资料,绘制了如下表格,根据以下提示填写完整。(填字母)
A.鲜卑人   B.英国人   C.日耳曼人   D.波斯人   E.赫梯人   F.非洲人
公元前17世纪,在小亚细亚建立政权,并将冶铁技术传入两河流域。
崛起于伊朗高原,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
3—6世纪,逐步向中原地区内迁,并最终统一了北方。
16世纪起被贩卖到美洲作奴隶,逐渐改变了当地人口结构,形成新的族群。
18世纪后期来到澳大利亚,19世纪中叶后开始招募华工开采金矿。

小沈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事件都与之有密切关系。(单选,填字母)

(2)由于此前人口流动加剧,户籍散乱。隋建立后,实行了更为细化的户籍管理制度(     
A.编户齐民B.大索貌阅C.诸色户计D.以里甲制为基础制定黄册
(3)1937年11月国民政府正式发表迁都重庆宣言,自此始,大量人口纷纷迁往西南、西北等地区,形成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大规模人口内迁运动。该宣言诞生的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华开始B.淞沪会战结束,日军占领上海
C.南京沦陷,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D.武汉会战结束,武汉、广州相继沦陷
(4)在印度人民反抗斗争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却导致了数百万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被迫迁徙。与之有关的事件是(     
A.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掀起武装斗争B.阿姆利则惨案C.甘地主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D.印巴分治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人类迁徙史的看法。
2024-04-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道路:印记历史。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1期发表署名文章《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与经验启示》,以下是文章的部分段落(引用者说明:段落与段落间多有大幅删节,不再提示)。

一、“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1.“走俄国人的路”意味着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道路

“走什么路”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人一直探索与争论的问题。为回答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前仆后继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并作出选择,即“走俄国人的路”。

2.“走俄国人的路”意味着学习借鉴苏联的经验

二、“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

三、“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四、经验启示

1.坚持独立自主,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成功。

2.坚持守正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3.坚持文明根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相结合。

4.坚持胸怀天下,走自己的路是走世界文明大道。

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实践中,从“走俄国人的路”到“学会自己走路”,再到“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转变过程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守正创新、文明根基与胸怀天下,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结论与宝贵经验。

(1)有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走什么路的问题,除了材料中提到的“走俄国人的路”之外,还有“走日本人的路”“走美国人的路”等说法,也都有一定的道理,请将以下表格内的历史事件与大概属于走什么人的路建立起联系。
A.“走俄国人的路”   B.“走日本人的路”   
C.“走美国人的路”   D.“走自己的路”
小题号历史事件道路(代号,请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维新运动
辛亥革命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人民公社运动
浦东开发开放

(2)借鉴材料中“经验启示”,谈谈你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从“走别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演变的认识。
2024-04-11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3 . 海报:映射历史。

图2: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于2024年2月23日发布海报《回家》,呼吁台湾尽快“回家”。
(1)从图1海报内容看,海报的核心立场在(单项选择题)(     
A.德国B.英国C.俄国

(2)从图1海报内容判断,这张海报创作于一战前、一战中还是一战后?简述判断理由。
(3)说出图1海报中一则代表德国的元素(人或器物等),并说明理由。
(4)图1海报中的“1914TO1918,NEVER   AGAIN!”愿望实现了吗?简述判断理由。
(5)结合所学,谈谈图1海报特提醒人们“牢记”的内容,对当下现实意义大吗?为什么?
(6)图2海报中代表台湾的元素最典型的是(单项选择题)(     
A.大手的护腕B.小手的手链C.游弋的军舰

(7)图2海报最右下角相对模糊的形象暗指阻挠台湾“回家”的重要外部力量,它是(单项选择题)(     
A.美国B.日本C.“台独”分子

(8)图2海报创作者以“小手抓大手”,而不是大手拉小手,其寓意很可能是(单项选择题)(     
A.寄望台湾同胞主动向大陆靠近B.展示大陆经济实力远强于台湾
C.隐喻台湾文化底蕴多弱于大陆

(9)在历史上,“游子”台湾曾不止一次“回家”。请举一例说明;
(10)以图1图2为例,提炼出两条以海报类宣传品探究历史的基本途径。
2024-04-11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4 .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柏利率舰队抵达日本。


图二:1871年岩仓使团乘美国商船“亚美利加”号、从横滨启航。


(1)图一和图二有怎样的联系?它们分别给日本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2)谈谈这两幅图给你的启示。
2024-03-2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痛斥下跪请安的礼俗:“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进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同年春,江苏巡抚陈夔龙也通令全省,在废除跪拜礼的同时,禁止在公札中使用“卑”字。此后,各省纷纷效法,废除跪拜请安礼风行全国。

材料二:本月十四日(指1907年1月27日)下午5时,有陆军部某大臣自天津乘火车晋京,在东站下车后,有铁路巡警某,见该大臣莅止,而一种媚气自生,身不觉其俯,腿不觉其弯,乃上前一步曰:“请大人安。”某大臣以其为巡警兵也,似不甚介意,但颔之而已。旁观者无不窃笑该巡警之旧习难改。

——《大公报》1907年2月3日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大公报》中所反映的现象?谈谈你的感想。
2024-03-27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魏源与其所处时代。

魏源与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在林则徐《四洲志》基础上,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

材料一   近些年来,特别是不列颠战争结束以来,在杰出的人士中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公共意识,也出现了几乎是史无前例的向其他国家学习的更大愿望。然而,他们仍然对自己在一切方面低于外国人这点上认识缓慢,并且不情愿承认。

——纪里备(西方传教士)《中国和中国传教》(1854年)

(1)材料一中的“不列颠战争”当指(     
A.甲午战争B.鸦片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材料二   英夷船炮在中国视为绝技,在西洋各国视为寻常。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魏源《海国图志》

(2)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是否可以相互印证?基于材料、联系所学,说明理由。

材料三   以彼长技御彼长技,此自古以夷攻夷之上策。

——魏源《圣武记》

材料四   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五   夫蛮狄羌夷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未知王化者言之……诚知夫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尚可称之曰夷狄乎?

——魏源《海国图志》

(3)结合材料面对千年之变局,魏源对“夷务”有何独到见解。

甲:魏源著《海国图志》倡师夷长技以制夷之说……实为变法之萌芽,然此后二十余年,迭经大患,国中一切守旧。

乙:(魏源)是开启近代打破封闭状态……支配国民心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进步思想家。

丙:由于当时学术水平的限制,魏源《海国图志》并不是一部完善的书。

(4)以上材料部分呈现了学者对魏源其人其事的评价。基于这些观点、联系所学,谈谈你对“魏源与其所处时代关系”的认识。
2024-03-27更新 | 58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第67页

材料二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19世纪30年代考察了工业革命中的英国曼彻斯特(棉纺织业中心)后,留下精彩评论:“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这里人性获得了最为充分也最为野蛮的发展;这里创造了文明的奇迹,文明之人却几乎沦回野蛮人的境地。从这里肮脏的下水道里却流出了足赤的黄金”。

(1)完成以下展板内容。

(2)托克维尔对工业革命时的曼彻斯特有什么印象?举例文中的关键词并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文明兴盛”的看法。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几乎所有的国内政治革命大体上都要经过这么一个周期,尽管具体表现形式可能有很大差异。由温和开始,继而是一个不断激进化的阶段,过了临界点之后便开始退潮并进入反动时期,期间将发生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反复较量,最后回到起点,并实现最初成果的巩固——这似乎就是革命的一般规律。”


(1)请以英国“清教徒革命”或法国革命为例概要写出其所经历的“周期”。
(2)谈谈你对这一“周期”的认识。
(3)你认为认识这一“革命的一般规律”的意义是什么?
2024-03-24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中外历史纲要》中的“洋务新政”在历史上有很多名称,如“夷务”“洋务运动”“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同光中兴”等等。不同的命名隐含着作者的史识。

材料一   在19世纪40-60年代,与外国发生战争、谈判、签条约、鸦片贸易、传教、通商等事项被称为“夷务”。

材料二   到20世纪30年代,一些注意社会经济变革的学者便把“洋务运动”的名称发明出来了。据考证,第一个使用这个词的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何干之。

材料三   另一些学者则从对外与对内政策相结合的角度,从19世纪60-90年代阶级斗争和政治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它,因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材料四   还有一些学者在文章中使用“同光中兴”等概念。

——据张海鹏《洋务活动及其现代的解释》整理

(1)以下哪项命名符合材料三中“从阶级斗争和政治发展的角度”来评价洋务新政。(     
A.夷务B.洋务运动
C.地主阶级自救运动D.同光新政

(2)材料一以“夷务”、材料二以“洋务运动”、材料四以“同光中兴”命名,请分别谈谈上述三种命名所采取的视角。
(3)同一历史事件往往存在不同的命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2024-06-12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下·上海·期中

10 . “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

材料一:商君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史记》

(1)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加以评论,主要因为(     )(双选)
A.秦孝公大力支持B.变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C.变法为各国沿用D.变法措施有助于秦国强大

材料二:“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材料三: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止,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改革名称,结合所学简述此改革有何影响。

材料四: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3)依据材料四,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从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视角谈谈你对变法改革的认识。
2024-04-2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4 中国史(上海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