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01年,清政府谕令自1902年起各省科举要考试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和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并存的发展特征
2022-12-23更新 | 227次组卷 | 6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
2019-01-30更新 | 618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六安一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3 .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而,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
A.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
B.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
C.儒学思想适应了所有时代的社会需要
D.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
2018-11-11更新 | 477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4 . 下图为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趋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
①从秦汉到晚清人均粮食占有量逐渐下降
②生产技术进步影响隋唐至宋元粮食供求
③高产作物使明至清前期粮食总产量大幅增加
④赋税制度变革影响了清前期人均粮食占有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19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描绘北宋都城的水陆交通及日常生活的《清明上河图》中,缺乏两种市井常见动物——马和羊,画面上,开封的大车都用黄牛或水牛拖拉。对这一信息解读合理的是,宋代(     
A.交通工具的落后导致马匹供不应求B.政府严格执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文人阶层对市井生活缺乏基本常识D.边患使政府加强对战备物资的控制
2023-10-07更新 | 740次组卷 | 2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读如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时期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解读
15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皮科意志自由论人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
16世纪法国思想家蒙泰涅认识自由论迷信和宗教狂热是科学的敌人
17—18世纪荷兰思想家斯宾诺莎思想自由论想方设法控制人心的政府是暴虐的政府
A.自由主义逐渐成为主流B.工业化时代呼唤民主政治
C.人文主义内涵不断丰富D.政府的言论控制日趋解体
2023-07-2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慕尼黑——悲剧的序幕》中写道:“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慕尼黑’结合起来,并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慕尼黑协定解读不正确的是(     
A.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B.加速了德国吞并奥地利
C.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因素D.助长法西斯的侵略野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21年秋天,列宁主张从当年春天新经济政策实施之初的粮食税和商品交换退到“由国家调节商业”,退到以货币为媒介的流通。 “1921年春季,我们在经济方面实行了退却,我们在1921年的秋冬和1922年初,还要继续退却”。据此推知,对该时期的经济政策解读合理的是(       
A.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
B.重心是国家和农民关系调整,运用市场机制
C.为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物质基础
D.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性质具有一致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图是苏联(含沙俄、苏俄时期)与美国工业生产指数(即设定1913年指数为100,以此为基准两国各自工业产值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③处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跃居世界首位
B.②处苏联工业生产发展得益于苏联模式建立
C.①处美国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得益于工业革命
D.④处美国工业发展遇挫主要受“滞胀”的影响
2024-06-0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10 . “何以中国”一直以来是我国学术界研讨的重要命题。唐人孔颖达解读“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规定“以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为两国之界:河以南诸地,尽属中国,河以北诸地,尽属俄国。”根据材料,下面说法正确的(       
①孔氏之“中国”以中原文化为标准       ②条约之“中国”具有主权国家含义
③“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④“中国”内涵从文化认同感转为政治归属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4-02-23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