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19 道试题
1 . 法国学者勒内在《亚洲简史》中,将亚洲历史归纳为五个阶段。如图为该书的目录,其中第三章合适的主题是(     
第一卷古老时代
第二卷东方的形成
第三卷四大帝国
第一章中华帝国
第二章波斯帝国
第三章……
第四章印度帝国
第四卷征战与融合
第五卷亚洲的谢幕
A.亚述帝国B.阿拉伯帝国C.罗马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
2024-04-30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宽仁”之君-金世宗

金世宗完颜雍(1123-1189)是金朝历史上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帝王。正隆六年(1161年),完颜雍在辽阳即位,年号大定。金世宗尤其重视借鉴唐太宗治国的经验,汲取海陵王“淫嬖不择骨肉,刑杀不问有罪……遂至于败”的深刻教训,以“宽仁”治国。

金世宗的主要政策取向

金世宗一方面尊儒兴学,学习中原先进文化,另一方面继承女真民族纯正、朴实的优良传统文化。大定二十年(1180年),特授袭封衍圣公孔总为州曲阜令,封爵如故。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译经所进所译《易》《书》《论语》《孟子》《新唐书》等,他还多次表彰孝道行为,以资劝勉。

金世宗多次到郊外“观稼”,并多次遣使检查农业生产的情况,遇到灾伤,“常加蠲免”;多次下令严厉惩处“有敢损禾稼者”。

金世宗指出“赏罚不滥”才是宽政,若“赏罚不明,岂能劝勉”,他允许出现贪腐问题的各级官吏知错改错。他还提出“国家事务,皆须得人”的人才思想,注重选拔廉洁、纯正、能干的基层官吏。他吸取海陵王独断以致败亡的教训,广开言路、虚怀纳谏,对于事关治国安民、朝政得失的大事,能够与众大臣一起讨论,共同商量,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谏诤风尚。

虽然金世宗的观念中也不乏所谓“生杀予夺之权,当出于朕”,优待女真贵族,民族歧视,等等,但时人仍称之为“小尧舜”。

《金史》对金世宗及其统治时期的评价

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可谓得为君之道矣。

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然举贤之急,求言之切,不绝于训辞,而群臣偷安苟禄,不能将顺其美。

金世宗“宽仁”之名的争议

清朝学者赵翼说:“金代九君,世宗最贤。”而当时的学者多用“宽仁”形容金世宗的性格而非政策。

下表所示为以“金世宗”和“宽仁”为关键词在两大学术文献数据库检索的结果。

学术数据库平台论文数量备注
中国知网4其中一篇文章因内容较多,在期刊上分两期刊载,实际只有3篇论文
万方5其中两篇文章与金世宗的统治措施没有直接联系

——整理自张志勇《论金世宗以“宽仁”治国的思想》等


(1)根据材料,归纳金世宗的“宽仁”治国思想在政治制度、官员管理、法律与教化等方面的表现。
(2)《金史》与现代学者对金世宗的评价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由,并谈谈从国家治理角度评价古代君王应遵循哪些原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39年《大众日报》筹备期间,筹备组归纳出这份报纸的性质须遵循以下三条:
第一,这是个党的报纸,代表山东分局的机关报;
第二,这是一个统一战线的报纸,一切消息、言论等都要考虑到有利于统一战线;
第三,这是群众性的报纸,要广泛发动群众。
由此可见,该报刊(       
A.体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B.服务于斗争环境中传播知识的需求
C.致力于开辟一个服务现实的思想阵地D.凸显了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精神
4 .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世纪末至18世纪世界人口移动简表

时间主要流向主要人流
15世纪末和16世纪从西欧到中、南美和北美从宗主国派去的殖民统治者或移民者及其后裔
16世纪和18世纪从非洲到美洲从非洲运去的黑奴

——摘编自《世界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15世纪末到18世纪人口移动的重要事件,归纳人口移动给相关地区带来的影响。
2024-06-0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孔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有同学研究“近代中日文化重构”问题,收集了以下两组材料。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组

   
图1照片《买办和他们的洋老板一起吃西餐》(晚清中国)

   
图2杨洲周延的木版画《鹿鸣馆内跳交际舞的场景》(日本明治时代)

第二组

清末广州的一位商人,随朋友到十三行中参加西餐宴席,在餐饮之后写信寄给北京的友人讲述吃饭情形:“他们坐在餐桌旁,吞食着一种流质,按他们的番话叫做苏披。接着大嚼鱼肉,这些鱼肉是生吃的,生得几乎跟活鱼一样。我目睹了这一情景,才证实以前常听人说的是对的,这些‘番鬼’的脾气凶残是因为他们吃这种粗鄙原始的食物。”

——摘编自郭晔旻《西餐如何走上中国人餐桌》

明治时期日本有人这样评论鹿鸣馆的舞会,“黄色皮肤的脸面,佩戴着羽毛装饰,来细腰,手拿西式小饰物的日本女性,合着西洋音乐,踏着斯拉夫舞步。这是日本人为了看上去像西洋人而做出的滑稽而悲哀的努力。”

——摘编自《鹿鸣馆:日本欧化主义的象征》

(1)分别阐述每组材料对研究“近代中日文化重构”的价值。(请从史料类别、内涵和作用等角度作答)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日两国文化重构中的共同特征。
(3)除上述材料之外,全面研究“近代中日文化重构”问题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至少列出两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狱有死囚,岁夕,撼行狱,愍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撼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撼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曰圣君。

——《晋书·良吏曹撼传》

贞观六年,十二月辛未,亲录囚徒,归死罪者二百九十人于家,令明年秋末就刑。其后应期毕至,诏悉原之。

——《旧唐书·太宗本纪》

材料二   太宗以英武定天下,然其天姿仁恕。初即位,有劝以威刑肃天下者,魏征以为不可,因为上言王政本于仁恩,所以爱民厚俗之意,太宗欣然纳之,遂以宽仁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

——《新唐书·刑法志》

材料三   唐太宗与宋代若干时期大赦情况对比

帝王名在位(年数)大赦(次)
唐太宗236
宋太祖179
宋太宗2011
宋真宗2616
宋仁宗4220

——据《历代刑法考》和《宋史·本纪》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太宗的做法所体现的唐代法律的特征。
(2)北宋政治家欧阳修在《纵囚论》中说:“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立异以为高”“逆情以为誉。”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欧阳修观点的理解。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经历了“单一产权——二级产权——三权分置”的改革。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建立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仍是当前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首要问题。


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和推动力之一、未来的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使命依然艰巨。因此,在了解土地产权制度现状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是回溯新中国70年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历程的重要价值。

——据缪德刚《从单一产权到“三权分置”:新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70年沿革》


根据材料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制度变迁的规律性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4-02-0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欧洲,香料的用途广泛,可用来烹饪菜肴、配制药剂、制作香薰。在大部分欧洲人眼中,香料比黄金更加重要,是欧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3世纪以来欧洲进入小冰河期,气温偏低且十分干燥,不适合种植肉桂、丁香和胡椒等作物,因此高度依赖产自印度、中国及东南亚的香料。在传统贸易体制下,香料需要辗转陆路和海路,或横跨中国及欧亚草原,或途经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后进入地中海,最后才能抵达欧洲,耗时极长且运费高昂,一路上香料要在不同商贩手中转手十余次,每次转手都会使价格飙升。阿拉伯人为了维护自己在行业中的垄断地位,还隐瞒各类香料的原产地,以便坐地起价,攫取大量财富。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切断了亚欧之间历史悠久的陆路香料贸易通道。为满足本国对香料的需求,欧洲国家纷纷寻找新的海上航线。

——整理自【美】劳伦斯·贝尔格林《黄金、香料与殖民地-转动人类历史的麦哲伦航海史》

材料二   17世纪的东南亚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香料贸易中心,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都争相进入东南亚,设立贸易据点,以谋求殖民扩张和商业利益。除了直接同当地商人进行香料交易之外,欧洲国家还在东南亚设立贸易公司,通过垄断贸易和殖民政策,获得了更大的利润和控制权。例如,17世纪20年代荷兰通过血腥屠杀独占班达群岛,垄断了肉豆蔻的生产;17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毁树政策提高香料售价,并获得了丁香贸易垄断权。自此荷兰在世界香料贸易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

——整理自金祎成《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南亚的香料贸易》

(1)根据材料一,归纳15世纪欧洲国家开辟香料贸易新航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7世纪世界香料贸易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料贸易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53年,英国派船前往北极。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发现了斯瓦巴德群岛(以下简称“斯岛”)。18世纪上半叶,俄国制定了北极探险计划,发现了阿拉斯加。19世纪,欧洲再次掀起北极探险热潮。1858年后,斯岛发现了煤矿及其他矿产资源,引来众多开采者。1875年,奥地利探险家建议在北极建立考察站,这催生了第一个国际极地年(1882—1883)。在第一个国际极地年期间,12个国家的700多名研究人员进行了12次北极考察。

20世纪初,斯岛主权归属和资源开采问题引起国际争议。1920年,18个国家了《斯瓦尔巴德条约》。该条约规定挪威享有斯岛主权,但各缔约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入;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目的所利用。1982年,中国签署了适用于北极地区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2010年底,该公约缔约方为161个。2012年,中国与冰岛决定联合开采北极油气。

     ——摘编自北极问题研究编写组编《北极问题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进行北极探险开发的动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北极探险开发变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治理的角度,说明开发北极应遵循的原则。
2023-12-20更新 | 1333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城市治理反映了国家的文化历史传统和政治意识形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工业化过程中,英国城市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此,1835年议会通过了《城市机构法》设立了各种专职的政府管理机构。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来治理城市公共卫生;1868年和1875年两次通过了《工人住宅法》来解决贫民窟的问题,如利物浦市到1891年,每间房屋所住人口减少到5.68人;1870年通过了《初等教育法》,规定所有儿童均有接受初等教育的权利和义务;1844年规定13岁以下儿童每天的工作时间最多为6.5小时,1847年通过了《10小时工作日法》,1880年颁布了《雇主责任法》,规定雇主应对雇工的安全负责。此外,社会各界提出了种种改革的方案,如社会活动家埃德温·查德威克在18481854年领导了公共卫生改革运动。城市管理有效地推动了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初步治理,并为英国构建现代城市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材料二   清末北京街道改造是城市现代化和社会变革的重要环节。晚清京城街道脏乱不平的状况引起各界不满。清政府于1902年发布上谕成立内城工巡局,督修街道工程。但直到19044月,内城工巡局才开始改修街道,并要求“逐段前进,务令工坚料实,一律砥平”。1905年,清廷谕令设立外城工巡局,拟仿内城“参照津沪暨东西各国修路成法”。后设立巡警部,管理“所有京城内外工巡事务”。1906年,谕令将巡警部改为民政部,将路政进一步专责化。从1904年到1911年,共修整街道82条,共计耗银87.4万两。京师修路虽然波及民房众多,但因修成之路“矢直砥平,行人称便”。

——摘编自杨剑利《清末北京街道改造的兴起:论争与实践》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英国城市治理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结合材料二概况清末街道改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