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

从公元前323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去世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托勒密王朝为止,这一时期的地中海东部地区深受希腊文明的影响,该时期被称为“希腊化时代”。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对后来罗马文化乃至近代欧洲文化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希腊化时代的文化虽然在许多方面受之于古典希腊文化的影响,有的甚至是古典希腊文化的原样移植,但因历史遗留的社会、经济、政治土壤的不同,它就必然要在与这片土壤相适应中发生变异,也必然要与生长在这片土壤上的原有文化相汇合,彼此吸收交融,形成具有这个时代特色的文化。

——摘编自吴于廑《古代的希腊与罗马》

结合相关史实,以“交融与发展——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约问题”

1895年,法国通过中法《续议商务专条附章》取得在广东等地开矿的优先权。该约在签订和执行中,形成法国“独专”与其他列强“均沾”相冲突的“法约问题”。议约之时,中方对于其第五条原议“中国云南等处开矿,则向法国矿师商办”,考虑“以该国欲独专其利,恐他国不免违言”,故力争“改为中国将来开矿,可先向法国矿师商办”。

1896年,英法签署《伦敦协定》,规定“在云南和四川两省,中国已经让与或将来可能让与英国或法国的所有商业和其他特权及利益,都将为两国及国民和附属国人民所共同享有”。20世纪初,清政府重申三省矿务由国家办理的部分,按照法约规定先向法国厂商及矿师人员商办,由商民承办的则由其自行决定,同时向英国申明两广矿务并未给予法国“独专”权利。清政府利用英法之间的矛盾,避免了列强瓜分矿权的危局。

1901年,法商李三私下与土人订立合同承领开采增城县矿区,被两广总督驳斥。列强对广东矿权的觊觎与掠夺引起清政府的关注与抵制。1903年成立商部后,任命考察外埠商务大臣,招徕外洋华商,筹划在粤开办矿业。后又成立闽广农工路矿总公司等,经营管理矿业。

——摘编自莫婉娟《“法约问题”与清末广东矿权的挽回》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约问题”的来由。
(2)你如何看待清政府“法约问题”始末中的举措?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31871年这风云变幻的百余年间,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人类控制自身和征服人类之外的自然界的能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长足发展⋯⋯人们把人类能力的这种突然增长称为革命,却是当之无愧的。

——【英】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材料二   19世纪世界部分城市人口的统计表(单位:千人)。

城市1800185018801900
纽约6469619123437
伦敦956261847676581
东京800

——

10501600
莫斯科2503656121000
上海300250300600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世纪,伦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和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人口从1800年的100万增长至670万。19世纪的伦敦也是一座“贫穷”的城市,那里数百万人居住在拥挤和不卫生的贫民窟。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长篇写实小说《雾都孤儿》以当时的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该书揭露了许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如救济院、童工,以及帮派吸收青少年参与犯罪等。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1)指出材料一中“革命”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2024-05-09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三)历史(等级考)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各随意征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民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摘自《资治通鉴》卷226

材料二   某一制度之创立,绝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的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绝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之后影,渐渐地在变质。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唐朝赋税制度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钱穆的观点。
2024-05-0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洋务运动

材料一   因为洋务运动是个双向活动,即中国学习西方,接纳西方文化,西方各国向中国传授先进技术,协助中国建立西式的工厂、学校、机关……所以它的成行只必须具备另一个重要条件:西方列强的意愿。“西人所望中国者,一曰非强不可,不强则生意阻滞不行,西人于此多不便也。二曰非富不可,不富则西国之物无能买也”。因此,列强的需要毕竟与中国的国情需要“里应外合”了。

——摘编自高路《洋务运动发生的必然与偶然》

材料二   他们的成就有日共睹:兵工厂在我们的城市和港口建立起来;矿山得以开发;电报线网络连接国内各省和京域;悬挂中国国旗的轮船在沿海和内河的航道上进行贸易往来。

——摘编自(晚清驻法外交官)陈季同《中国人自画像》

材料三   自轮船通行江海,东南舟车多已经失业。现在津通失业之民,以车为生者约一万人,以船为生者约三万人,以行店负贩为生者约二万人……铁路开通之后,此项人等作何安置……今之谋国者,第之外洋之利,而不知所夺者止为中国穷民之利。

——摘编自《光绪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礼部尚书奎润等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里应外合”的角度,分析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指出作者对洋务运动的看法。你认为洋务运动有何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中枢机构

材料一

时期丞相命运
秦国吕不韦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唐朝中枢机构以三省为核心,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遇有军国大事,于政事堂召开宰相联席会议,来决定政府一切最高政令。皇帝的一切诏、敕、制书,均需在政事堂会议研究讨论,然后决定是否颁布,而且下颁的诏枚需要宰相副署,并盖上“中书、门下之印”才能生效,否则就是违制,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就可以不执行。

——摘编自《中国历代官制》

材料三   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门下)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摘编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七《官制总序》

材料四

时期职位所享有权力范围
明代中叶后内阁苜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
清代军机大臣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中枢机构面临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协调君权与相权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宋前期中枢机构的新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
论述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一部书的传记

《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工作从1751 年开始,至 1772年完成。

主编狄德罗决心通过对《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来改变人们的思想方法,掀起一场人类精神上的革命。出身于手工业家庭的他承担手工业栏目。他亲自到工场、车间去观察,甚至直接参加劳动,以准确地描述各种机器和工具,解释各种操作程序和工艺。此外,他还主张把国王的权威降低为由人民的允许才能获得。

其余的编者共160人,他们系统地把当时全部知识汇编为一部以字母顺序排列的多卷本图书。在生产与传播链条上,他们与出版商、经销商一起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处于一种恶劣的行业环境中。比如,一方面完善的版权保护缺失及盗版围困等;另一方面,由于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启蒙观念,招致了当局的不满。

《百科全书》历经流言、迫害最终保存下来。随着价格逐渐下降,读者群由传统的精英阶/层渗透到了诸如律师、医生等中产阶级,由法国境内到超出国界。作为编书官方语言的法语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最终法语取代了拉丁语成为国际通行的学术语言。在这一过程中,书在出版之初达到数百万图尔里佛的规模,此后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扩大,致使它成为 18 世纪最大的生意之一。

——摘编自[美]罗伯特·达恩顿著《启蒙运动的生意》

请你对“一部书的传记”加以解读。
2024-05-3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18世纪世界的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1490-15701570-16501650-1730
1519年,第一次在墨西哥种植了大麦。
1535年,法国探险家带来的流感病毒使圣劳伦斯河谷的印第安人灭绝。
16世纪60年代,出现中国种植甘薯的首次记录。
1563年,(巴西的)巴伊亚瘟疫蔓延。
16世纪90年代,爱尔兰、西班牙北部、法国南部都种植了马铃薯。
1605年,葡萄牙人把马铃薯引进到亚洲。
1644年,咖啡传入法国。1648年,巧克力被引入到英国。
1679年,威尼斯遭瘟疫之灾。
17世纪90年代,荷兰人把咖啡移植到爪哇。
18世纪初叶,每年大约有24000名非洲黑奴被掠夺到美洲。
1720年,瘟疫在欧洲爆发。

——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说明此时期世界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的联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期世界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咖啡馆的历史

中世纪咖啡馆诞生于君士坦丁堡,人们把咖啡馆视为休息娱乐和结交朋友最佳场所。15世纪后,咖啡传播到欧洲,咖啡馆在欧洲上层社会流行。

16世纪咖啡馆又成为新型金融活动场所,来自不同商业阶层的人在这里充当股票经纪人,现代金融市场中某些制度的雏形便是在咖啡馆中诞生的。

17世纪下半叶伦敦的咖啡馆在政治变革过程中成为自由平等思想扩散的场所,促使英王发布《咖啡馆封禁公告》,引发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

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适宜的气候让咖啡产量大增,价格下降,咖啡馆数量激增。

18世纪末,由于咖啡因具有缓解疲劳的功能,城市工人便将咖啡作为生活的调节剂,咖啡馆开始大众化转型。

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和咖啡吧应运而生。

二战时期,咖啡实行配给供应,咖啡馆的经营受到重大打击。

20世纪50年代自由贸易的回归刺激了“浓缩咖啡革命”,造就了消费主义浪潮,让咖啡馆迎来了新的生机。

21世纪以来,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品牌连锁咖啡店在全球疯狂扩张。

——摘编自【英】马克量·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概括咖啡馆的历史对我们认识世界历史的意义,并说明理由。
2024-05-1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唐代)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诸造籍起正月,毕三月,所须纸笔、装潢、轴帙皆出当户内,口别一钱。

——摘编自《唐六典》卷3“户部郎中、员外郎”条

乙:(自公元755年起,民户流亡、簿册散失。780年,唐德宗行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予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德患省。

——摘编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两税法推行后,白居易写诗道:“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泼(榨取)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同时期唐朝名臣陆贽称两税法:“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治国的制度)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摘编自李三谋《重新认识“一条鞭法”的征收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乙材料分别体现了唐代社会治理的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白居易与陆贽对两税法的观点的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