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290年波罗的海周边不来梅、汉堡、科隆等城市组建了汉萨同盟,全力维护海上通道、反对海盗,保障贸易自由。14世纪同盟达到鼎盛,加盟城市多达70—80个。汉萨同盟的建立主要是基于(       
A.各城市经济具有一定的互补性B.联合反对教会的压迫剥削
C.王权无力为城市提供有力保护D.加强对城市公共事务管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781 年,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颁布宽容法令,宣布:新教徒及希腊正教徒均可自由建立自己的教堂、学校,并可自由集会,甚至担任军政职务。此法令(     
A.开启了宗教改革运动B.推动了民族国家形成
C.受到了启蒙思想影响D.削弱了教会权威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助捐”是清政府要求洋务企业在某一方面的无偿捐款。下表是轮船招商局的部分“助捐”情况。这些“助捐”(     
时间助捐项目金额
1878年县捐18 000 余两白银
1879年筹防捐15 000 余两白银
1890 年江浙县捐20 000 两白银
A.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危机B.有利于激发人们的投资热情
C.反映了洋务派热心公益D.体现了洋务企业的社会担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313 年,元仁宗颁布的科举程式规定:“蒙古、色目人,第一场经问五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用朱氏章句集注。……汉人、南人,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此规定(     
A.反映了朱熹理学开始官方化B.消除了蒙汉两族的文化差异
C.推动了元代思想文化的繁荣D.增进了南北方思想文化认同
5 . 明代思想家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明代的文学创作也非常关注饮食与服饰,如《祷杌闲评》中出现糕点、粥品 40 余种,《金瓶梅》中出现 29 种酒类和200 余种菜肴,《三言两拍》中对儒生、商人装扮的描写尤为细致。这反映出当时(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日趋强化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
C.社会生活呈现出世俗化趋势D.描写民众生活成为文学主流
6 . [制度的继承与创新]

材料

唐政府中出现了一个根深蒂固的紧张局面:一方是隋唐从北方诸王朝继承下来的制度,一方是出于把它们应用于重新统一的帝国中远为复杂的形势的要求。唐代政府的各个方面都处于一个激烈变化的时期,这些继承的制度在此期间或被修改,或被更先进、更适用于新形势的体制所代替……这是一个使行政程序合理化、简化和效益化的时期,又是对行政活动进行法典化和正规化的时期。当时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对长治久安怀着信心,致使政治家们都倾向于以全帝国适用的统一制度和社会行为的持久准则来考虑问题。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请以“制度的继承与创新”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自17世纪后期以降,财政长期盈余,即使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仍能保持盈亏的大体均衡。甲午战后,清廷开支急剧上涨,入不敷出状态愈演愈烈。清政府不得不推行改革,力求财政的“近代化”。考察东西洋各国的大臣回国后提出效仿东西各国,设财政部、会计检察院等,慈禧等最终弃“财政部”不用,改户部为自古已有的“度支”,对会计检察院等更是置之不理。1908年,清廷决议“采行新的预决算制度,欲整齐天下之财政”,具体的过程中,各省与度支部的主张并不相同,特别是涉及到各省岁入、岁出的安排,在各省造册上报的省预算中,体现出保护地方利益、推诿抵制的倾向。清政府为推行“新政”、摊派赔款等,默许地方就地筹款,国家传统税收外的各种捐税逐渐取得了合法地位,一时间民心涣散,民变四起。

——摘编自王燕《晚清财政变革与国计民生》

材料二   财政收入从1950年的62亿元提高到2018年的18.3万亿元,财政支出则从68亿元提高到22.1万亿元。长期计划经济时期生产建设型财政之后,逐渐演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公共财政,以2018年为例,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等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4.6%、12.3%、10.3%,均超过了10%。财政政策在历经长时期的紧缩被动选项之后,自1998年以来逐渐走向主动积极,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两个重要工具之一。我国长期实行的高度集权的统收统支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的分税制改革后,明确了地方财政地位、注入了确定性,充分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主动性。

——摘编自王振宇《新中国财政70年回眸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财政近代化转型的背景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财政治理的变迁并分析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二战后,粮食禁运和粮食贸易战频频发生。如1980年美国卡特政府喊出“饥饿迫使苏联人屈服”,宣布对苏联采取部分粮食禁运;但与此同时,与美国同一阵线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却在美国开始粮食禁运后又继续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这表明(     

A.美苏冷战导致苏联粮食紧张B.全球性粮食危机的频繁出现
C.冷战思维影响国际粮食贸易D.粮食贸易体现国家利益冲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太平天国运动以摧枯拉朽之势将清朝原有的军政体系冲击得七零八落。为挽救危局,清朝最高统治者被迫起用有救时之才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兴办洋务,一种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现象,开始涌动于古老的中国封建机体的内部。该学者意在(     
A.全面阐释洋务运动兴起原因B.揭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客观影响
C.揭露晚清统治者的腐败无能D.肯定清政府自我调整的成效
2023-12-2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份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10 . “他(哥伦布)与他带来的动植物,在过去的400年内消灭的生命种类,可能比100万年进化灭绝的种类要多……尤其是新世界的动植物种类,都已经被人类缩减或专门化了。专门化往往意味着未来改变的可能性愈趋窄化:为了眼前利益,我们劫掠了未来”。与作者观点相吻合的是,哥伦布远航(     
A.推动世界各地联系加强B.对人类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C.加快列强殖民扩张进程D.促使不同文明碰撞与交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