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06 道试题
1 . 董仲舒认为“人受命于天”,人性是“继天而成”的。他把人性分成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见识短浅)之性,形成“性三品”的思想。据此可知,董仲舒的人性论(     
A.为天人感应思想提供理论支撑B.与先秦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C.为封建等级制度提供合理依据D.开启了儒学神学化的历程
2024-01-1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庠序学校”是“明人伦”之所,提出“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这表明孟子(     
A.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B.崇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C.注重道德伦理的自觉D.力图建立专制统治秩序
2024-01-1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39年5月,英国发表了关于巴勒斯坦地区问题的白皮书,规定未来5年到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数量不能超过7.5万人,超过这一数字必须经过阿拉伯人的同意,并承诺10年后在巴勒斯坦成立一个以阿拉伯人为主体的独立国家。英国的表态意在(     
A.示好德国以维持欧洲均势B.巩固在阿拉伯的殖民利益
C.顺应民族独立的历史大势D.塑造积极正义的大国形象
4 . 下图为《人民画报》封面女性形象(部分)据学者统计,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的封面女性为文体工作者,而90年代以来,大部分的封面女性为演艺明星。这一不同(     

A.适应了社会传媒的市场化趋势B.促进了“双百方针”的重新恢复
C.体现入世前后的价值观念转变D.不利于女性社会形象多元化发展
5 . 印欧人生活在东欧平原上,作为游牧民族,他们最先驯养马匹,发明了马拉战车,这从本质上说明(     
A.生活实践需要推动技术革新B.印欧人一直重视科技发明
C.印欧人善于吸取其他民族的长处D.印欧人和农业居民互动频繁
6 . 现代医疗机器人协助医生更精准地治疗病人,工业机器人协助工人完成危险、繁琐的工作等。这表明人工智能(     
A.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改变B.实现了生产的机械化
C.拓展了科学研究的范围D.取代了人类生产活动
2024-01-11更新 | 6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口岸城市及其区位表明,从农业文明向工商业文明转变之中所形成的初始动力是外生的,经由“口岸”传导到“腹地”,形成“点”、“线”、“面”三个层次,逐渐改变并塑造近代中国的经济空间秩序。该学者意在强调(     
A.西方侵略影响中国的经济格局B.工商业文明成为近代经济的主导
C.近代经济发展取决于口岸经济D.近代已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2024-01-09更新 | 413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博爱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解放战争初期,由华中野战军第1师第1旅第2团率先开展了立功运动,团党委在指战员立功后发“功劳证”,做到功劳随人走,调到哪里都光荣;连队建立“功劳薄”,有了功劳随时记;向立功指战员的家乡寄“功劳状”,一人立功全家光荣。这一做法(     
A.确保了战争取得最后胜利B.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C.激发了指战员的高昂斗志D.构建了完善的奖励体系
2024-01-09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的张伯苓,不仅是教育家,也是体育家。在他创办的学校里,体育真正摆在与智育、德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他幼年体质孱弱,在进入北洋水师学堂后,就格外重视这所军事院校开设的体育课程,通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了自己的体质,使他更加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各门知识的学习中。近代中国是落后的,这种落后也体现在体育上,张伯苓提出“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同时张伯苓还认为“研究问题,固然要紧,而熏陶人格,尤其是根本”,一个人的人格形成标志首先体现在身体逐渐摆脱对他人的依赖上,只有在身体上自立才能进一步实现行动自立、经济自立和精神自立,而身体上的自立是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的。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张伯苓力倡“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的思想。

——摘编自王彦力《张伯苓;中国注重体育第一人》


(1)根据材料,概括影响张伯苓力倡体育教育思想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伯苓体育教育思想的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部交通是张骞开辟、班超恢复的陆路交通——丝绸之路。西汉时期,丝绸之路东起长安,至敦煌分为南北两道,再西至西亚、大秦。东汉明帝夺取伊吾卢(今新疆哈密),开辟了一条新北道,由敦煌向北至伊吾卢……然后西经柳中车师前部交河城(今吐鲁番),史称“大海道”,……西至疏勒。南海交通是汉代中国与东南亚、印度的海上通道。相比较,南海交通并不发达,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主要通过陆路的丝绸之路。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唐代西北丝绸之路分成北、中、南三道。北道出玉门关经伊吾(今哈密)、碎叶城而西,被称为“碎叶路”。这段路东段与汉代北道和北新道完全相同。隋唐时期的中道则基本上沿用了汉代的北道国内段。隋唐南道则基本上与汉代南道国内段相重合。在唐代,还有一条连接敦煌与西州高昌间的、更直的大海道,又称“柳中道”,往来于吐蕃的“吐蕃道”,安史之乱后,吐蕃趁机占领了陇西、河西,丝绸之路梗阻,唐与西域的交通取道回鹘,形成了“回鹘道”。北宋时期,河西被西夏控制,北宋只有取青海道与西域交通。到南宋则完全失去对西北的控制。15世纪后,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加上南宋以来指南针普遍运用在航海中,海上丝绸之路更加发展,西北丝绸之路则更加衰退。

——摘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陆上丝绸之路衰退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