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473 道试题
1 . 外交是国家内政的向外延伸。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相互交织,推动中国对外关系的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职贡,即向皇帝尽职纳贡。历代《职贡图》描绘了中国古代王朝与周边毗邻国家或部族间交往的场景。

表:古代中国部分朝代《职贡图》图画节选及说明

描绘唐太宗时期南洋的婆利、罗刹与林邑国前来中国朝贡及进奉各式珍奇物品的景象。各国使者呈现出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独特气质,并均具有作为使者的恭谨欣喜的情态。

乾隆年间编绘,合卷首共九卷,第一卷载朝鲜、英、法、日本、荷兰、俄罗斯等二十余国。第二卷以下分载西藏、新疆、东北、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各族。内容涉及对外关系与边地统治等议题,反映出乾隆皇帝的国际外交与民族政策。

——摘编自罗山《职贡图——古代中国人眼中的域外世界》

材料二   随着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以及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融入更多地表现出中国式的“积极主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通过对与不同国家外交关系进行的重新组合,以及由此展开的“中国全方位的外交布局”来推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在外交目标上,更注重“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在外交策略上,更强调“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在外交价值立场上,更明确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

——摘编自刘骞《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新时代意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形式,并简析这一形式长期存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交往的特点,并分析这一时期我国对外交往的意义。
2023-01-12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2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各国官员选拔与管理方式各异,但也呈现出相互学习、借鉴的特点。

材料一  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英]玛格丽特•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

材料二  以1855年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为标志,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公务员制度诞生并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到1927年,“吾国政治恶劣,强半由于官吏贪墨,贿赂公行”。有鉴于此,南京国民政府用考试录用和有效的管理方式澄清吏治,建立现代公务员制度必然成为其亟须进行的事务,正如国民党中央党部纪念周的报告辞中指出的那样,“至于我们今后实行总理所定的考试制度,当然是为的拔取党国的人才而考试,为的澄清全国的吏治而考试,为的实现总理的三民主义而考试”,由此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具备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摘编自张玲《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让“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朝在全国的局势基本稳定下来后,就把巩固政权,尤其是对广大东方地区的军事占领作为首要任务,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大封诸侯这一举措尤为重要。周王室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新占领的东方,“以藩屏周”。在诸侯国内部,诸侯王再行分封。诸侯对王室有按期纳贡、朝贡、出兵助王征伐等义务,其内政基本独立。周初的分封对各地的开发和文化传播、交融是有促进作用的。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在以武力夺来的广袤土地上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然而,这套地方行政制度对于专制统治者个人来说也有不利的一面。异姓的地方官吏多数是些见风使舵的势利之徒,他们往往在王朝危难之时为自己着想,不全力去拱卫统治者濒危的社稷。“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西汉各侯国的权力较大,但经汉景帝和汉武帝的努力,诸侯国势力大为削弱。

——摘编自万昌华《论制度的嬗变与实质》

材料三 元朝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出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王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力过重的弊端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摘编自孟广耀《蒙古民族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初分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到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并说出这两种制度分别给秦汉两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元代行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性。
2022-11-1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荷兰人对香料贸易和香料市场的垄断行为威胁到英国商人的利益,他们渴望涉足亚洲香料贸易,开始“讨论到东印度航行的事宜”。1600年底,伊丽莎白颁发了为期15年的公司特许状,标志着英国东印度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成立后,积极与东印度从事直接商业活动,并与荷兰在南洋群岛的香料贸易方面展开了长期的竞争。到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已经在印度营建4个较大的据点,“它们的位置决定了18世纪英国海外活动的大部分进程与方向”。到亚洲的航行与到欧洲大陆及地中海地区的航行相比,对商船的要求更高。英国航海技术及造船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训练了大量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水手,这些都是潜在的海军力量,随时可以被国家所用。

—摘编自孟宪凤、王军《东印度公司与I7世纪英国东印度贸易》

材料二   荷兰东印度公司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竞争中,长期处于上风,然而在18世纪末它却轰然垮掉。据统计,1766年到1768年期间其用于支付雇员工资的开支,很可能占公司在亚洲总支出的94.7%。早在1620 年,第一任巴达维亚总督科恩就提出,应当给予私人企业一定的自由贸易权,让公司摆脱各种不必要的管理费用,还能有效地遏制腐败行为,但建议最终没有被采纳。随着英国国内印染和纺织行业的迅速发展,英印公司将印度变成了棉织物的原料产地,原棉进口量迅猛增长。1770年之后,英国人在与印度的棉织品贸易中明显占据了上风,荷兰人只能为欧洲市场的低端消费者提供相对廉价的棉织物,市场份额逐渐缩小。1780 年第四次英荷战争中,强大的英国海军摧毁了荷兰舰队,荷印公司的欧亚航线停摆,公司在亚洲的贸易地位江河日下,最终崩溃。

——摘编自郑海洋《荷兰东印度公司衰落原因再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的背景,并分析其贸易活动对英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荷兰东印度公司衰亡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中的信息可以用来说明(     
A.白银流入中国的原因B.清朝税制改革的背景
C.中国外贸入超的影响D.清朝封建经济的繁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大力支援边疆建设和发展,使其长期落后的局面得到扭转,开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不局限于某种文化类型,而是关涉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少数民族的构成及其地理分布具有特殊性,中国政府往往使用“边疆民族地区”的概念,随着国家由建设时期向发展时期转变,内外情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边疆观念在适时调整,并在诸多边疆领域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

——摘编自杨力源《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进》

材料二  边疆治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方式。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的整理和分析,发现边疆治理的政策根据国家在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呈现出不同的特质,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政权巩固和民族团结、改革开放以来的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新时代的继承和创新发展等边疆治理政策。这些特殊的边疆治理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结合每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实际情况而创造性地提出的,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边疆治理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摘自白江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治理政策概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重视边疆治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边疆治理的特点。
2022-12-1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很多个世纪里,欧洲依赖的都是印度的平纹细布、印花布等广大消费品,因而欧洲的贵金属通过棉纺织品等贸易最终流入印度。印度纺织品的输入不可阻挡,威胁着英国的传统行业——毛纺织业。为此,英国政府实施重商主义政策,借助国家的力量,帮助本国商人减少市场上的阻碍。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工具——东印度公司——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在印度的行径被称为“强盗式的贸易”,他们对印度货物征收繁重的苛捐杂税。正是在这种“内外夹攻”以及英国大机器生产对它的反出口的背景下,印度的棉纺织业被摧毁了。到19世纪,英国的棉纺织业进入繁盛时期。

——摘编自杨松《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17601860)》

材料二   18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棉花主要产自西印度群岛、巴西、奥斯曼帝国和印度,并不会产自北美。但是一些敏锐的观察家发现,美国的环境非常适合棉花种植。在丰厚的利润刺激下,棉花种植很快推广到美国大片地区。为了扩大棉花生产,种植园主引入了成千上万的奴隶。到1830年,全美国有100万人种植棉花,其中大多数是奴隶。与世界上几乎所有其他棉花种植地区不同,美国种植园主不仅有着不受限制的土地、劳工和资本供应,还有着无与伦比的政治权利……在南方政客的支持下,联邦政府侵略性地获得了许多新领土,有些是从外国政府那里获得的,有些则是通过武力逼迫美洲印第安人获得的。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三   纵观一些西方国家的棉花产业,其历史实际上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紧密关联在一起,是一部充满掠夺的历史。其中,以美国为代表,奴隶制、强迫劳动对棉花产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编自中国经济周刊《美国棉花产业的发展与奴隶制》


(1)分析19世纪英国棉纺织业进入繁盛期的原因。
(2)概括近代美国棉花种植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3)谈谈你对近代西方棉纺织业发展的认识。
8 . 工业化是机器大工业在经济中发展并取得优势地位的过程,由于不同的国情和历史原因造成的不同的工业化道路。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后来向全世界扩展:工业革命首先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变。棉纺织业是实行机械化速度最快的行业,作为英国工业的支柱,其产品需求量最大,基础也最好。英国棉纺织业很早就出现了行业内部的精细分工,很容易转变成机械运动。机械化最早涉及的行业基本上都是这一类行业。纺织工业的许多发明是由未受教育的技工作出的:由于有利的经济环境,他们找到了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的机会。蒸汽机的出现是划时代的大事、瓦特完成了这一技术变革。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   作为苏联早期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必须发展各类工业”,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绝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到了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摘编自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

材料三   1928年苏联工业发展已经超过1913年沙俄帝国的水平,但与同期西方国家的差距过大。围绕推进工业化的任务,苏联政府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明确工业化战略的核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足够的国防基础。国家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法令,集中一切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国家最需要的工业部门。“一五”计划还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在苏联的亚洲地区新建工厂与工业城市,从美国和德国引进大量的工业装备、技术和管理方式,建立航空工业、装备制造业等新的工业部门。

——摘编自《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东欧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哈林和斯大林在工业化建设问题上的不同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战略的举措并说明当时实施该战略的背景。
2022-07-15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汕头育能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选择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工业革命冲击了农业和传统手工业,为寻求就业,大量劳动力进入新兴工业聚集区,这导致了两方面问题的出现:一,机器大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很多劳动力,但一些农村人口失去生计而成为“危险的职业讨饭阶级”;二,许多劳动力由于文化水平和身体等原因,不能获得工作,而且由于各地区的劳动力分布不均衡,劳动力过剩的地方会出现失业、贫困现象。1782年,英国议会通过《吉尔伯特法》对贫民实行“院外救济”。1795年,英国实施“斯宾汉姆制度”,根据食品价格决定基本工资标准,对不能达到这一基本工资标准者,由政府给予救济补贴。19世纪中叶,以马尔萨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斯宾汉姆制度提出批评,认为这种制度有可能带来英国人口无节制的增长,强烈要求对济贫法制度进行改革。在这种社会背景下,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济贫法》,主要内容有:18377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将救济对象严格局限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幼身上;废除以教区为单位的救济行政,实行中央督导制,组建济贫法实施委员会管理救济工作。

——摘编自《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劳动力政策及其特点》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颁布的背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的内容,并对《新济贫法》进行评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854日,两支部队会师的大会召开。陈毅首先讲话,他说:“今天是‘五四'纪念日,我们就在今天来开大会庆祝两个部队的胜利会师,是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并宣布两军会合后,全体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同志任军长,毛泽东同志任党代表。朱德在会上说:“我们的力量扩大了,又有井冈山作为根据地,我们就可以不断地打击敌人,不断地发展革命。”两支红军主力约五千人以上还有八千多农军,共一万多人,参加大会的群众也逾万人,两万多人在会场上高呼口号大唱战歌。

——摘编自付尚文《伟大的井冈山会师一纪念毛主席和朱德同志井冈山会师五十周年》

材料二 (1937年)8月上旬,应国民党邀请,中共中央派周恩来、朱德、叶剑英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并同国民党继续谈判。由于蒋介石急欲调动红军开赴抗日前线,在红军改编等问题上的态度有所松动。双方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8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各红军游击队也相继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达成停战以合作抗日的协议。928日,蒋介石任命叶挺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军长。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8年中共军队改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7年中共军队改编的原因,并分析其在抗战中的作用。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