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古埃及的奥西里斯崇拜以正义和来世观念为核心,原本只得到王室的尊崇,而后逐渐向地方权贵乃至普通大众扩展。这一变化有利于(     
A.宣扬君权神授思想B.强化社会等级观念
C.维护国家秩序稳定D.促进人文意识觉醒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汉时期,水利灌溉主要依赖官府统一兴修的水利工程。到了东汉,民间兴修的陂塘、井灌等水利设施遍布南北各地。这一变化源于(     
A.田庄经济的发展B.政府组织能力提高C.南方地区的开发D.个体农耕普遍存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7世纪的欧洲迎来了“科学革命的时代”,但被视为“近代化学之父”的约翰·道尔顿是一位虔诚的新教徒,被视为近代物理学创始人的牛顿也热心于炼金术。这表明(       
A.近代学者缺乏理性追求B.封建迷信束缚科学发展进步
C.教会依然拥有强力影响D.任何时代都有特定精神内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了所谓的“脑体倒挂”现象,即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者,收入远远大于从事复杂的科技工作的脑力劳动者。该现象反映出(       
A.知识分子的地位有待提高B.社会经济发展呈现活跃局面
C.人们的就业理念发生转变D.传统城市经济体制亟待改革
2024-03-07更新 | 441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阶段诊断(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曾言: “有人贬低游击队的领导人,说他们为什么不更频繁地攻击敌人的大据点。这种批评往往是由于对情况不了解。缺乏军火工业是一个根本的弱点,即使想出巧妙的办法也无法完全克服……因此,他们不得不选择打速决的、得过于失的战斗。”其意在强调当时(       
A.中国无法迅速战胜日本的根源B.中日两国的实力存在较大的差距
C.国民党以空间换时间决策正确D.中共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必要性
2024-03-07更新 | 469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阶段诊断(二)历史试题
6 . 资本劳动比率简称“劳资比率”,是资本与劳动的数量之比。高劳资比率的工业一般称为资本密集型工业,低劳资比率的工业一般称为劳动密集型工业。影响下图中欧美资本劳动比率上升的重要因素是(     

资本劳动比率(千美元/小时,1990年美元价格)
A.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B.国际竞争不断加剧
C.工人运动的持续高涨D.国家调控能力下降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巴拿马运河简史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发展史自拟一个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运动,是在面对过去、反叛过去的激烈态度中形成的。在民主方面,从对西方的议会制度产生兴趣和仰慕,到君主立宪主张的提出,再到民主共和方案的设计,最后人们认识到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在科学方面,从“师夷长技”阶段对西方“坚船利炮”的羡慕,到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引进,再到自然科学的传入,最后人们认识到科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知识和研究。

——摘编自薛于燕《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4年的价值观重建》

有学者认为,社会环境是外来文化作用于思想启蒙的主要原因。概括上述材料关于近代中西方思想启蒙所采用的外来文化,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观点均可,并阐述理由)
9 . 制度建设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注重通过制度创新,完善国家治理。摘编自《中国通史》
这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历经数千年,各项制度既前后相继、互为关联,又不断发展、持续变革。摘编自李国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
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
(拓跋魏)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
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围绕“制度建设”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763年到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具有显著地位。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而到1914年时,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14年以来的几十年中,西方一面在衰落一面又在获得成功。实际上,这两种表面矛盾的趋势是互相加强的。全球前所未有的一体化,导致了西方的技术、观念和制度正以加速度扩散。但是反过来,也正是这种扩散削弱了1914年之前似乎不可侵犯的西方的全球霸权。诸殖民地民族正在有选择地采纳西方文明来对西方进行更有效的抵抗。因此,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既是西方成功的历史,又是西方衰落的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说明1763年到1914年欧洲“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具有显著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既是西方成功的历史,又是西方衰落的历史”这一历史结论的史实依据。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