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在美洲,玛雅人建立了一系列独立的城市国家,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却选择通过征服建立帝国,且阿兹特克人与印加人的帝国在制度上和文化风格上并不完全相同。这体现了世界历史发展的(     
A.偶然性B.统一性C.复杂性D.曲折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清时期水路运输】

材料一   1368年明太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扫平残余势力,其中北遁后盘踞于辽东地区的北元政权实力仍不容小觑,而海路则是太祖进兵的重要手段。从海路向辽东地区运送粮饷、兵士,无疑是太祖平叛北元、经营辽东的重要运输方式。其主要路径是经由江南苏州府的太仓,沿海岸线经山东半岛过渤海,最终抵达辽东半岛,每年大约可运送六、七十万石粮食,以及大量的布匹、棉花等军需物资,为终治平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海运还负有抵御倭寇的国防和对朝鲜外交的特殊任务。太祖时代保持一支强大的海运军队,对保卫海域边疆的安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摘编自许冰《明代漕运制度研究》

材料二   清代湖广漕运是隶属于清廷直接控制的漕运系统中的一个支系统,有自己的分省漕运组织和管理机构。主管漕运的官员为漕总督,长驻淮,“直隶、湖广等省文武官员经理漕务者,咸属管辖”。设巡漕御史,稽查漕运官吏漕务。设粮道,分管漕务与粮储。设监兑官,坐守湖广水次,监督漕粮开兑,验明米色好坏,然后交押运官。设押运官,监督湖广漕粮运输。此外,各级文武官吏皆负一定程度的漕务,湖广总督和巡抚协助管理漕务。湖广有漕府共九府: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荆州府等。主要从生产水平高低、道里远近、运输便利等因素综合考察。如郧阳、宜昌等因为道路遥远、凶险而未列入漕府。湖广漕额为二十六万石,湖北、湖南各半,包括正米和耗米。此外还有行月钱粮、赠贴、随漕席木板竹、厅仓茶果银、解费银、浅船银等随漕款。

——摘编自吴琦《漕运与中国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海运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湖广漕运的特点。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水路运输的影响。
3 . 中国是茶的故乡。唐代陆羽所撰《茶经》有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并主张细致观察茶的烹煮过程以体会天地宇宙的造化之功,“沫饽……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①开放包容,交流互鉴                                 ②崇德向善,注重操守
③革故鼎新,创新发展                                 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4 . 如图所示是一幅创作于1955年的年画,画中的核心人物正在种植向日葵的田地里劳动,而这些向日葵是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植的。该年画(     
   
A.表达了人民对合作社的支持B.宣扬了爱国奉献的社会新风
C.显示了“双百”方针的号召力D.真实描绘了农业的生产场景
5 . 根据北洋政府规定,文官考试合格人员学习期满后,可被授以荐任文职或技术职任用。事实上,如史鼐1920年任主事,杨晋源1924年任佥事,陆懋德也是在1924年才取得教育部视学的位置,而他们在1918年即已学习期满。这可用于说明,北洋政府时期(     
A.公务员选拔体现出新旧交织的特征B.注重对官员的甄别审查
C.文官制度实施过程中效度出现偏差D.文官制度已经初具体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人类城乡关系发展三阶段对比表。

城乡低水平依存

城乡加速分离

城乡高水平融合

时间起点

农业文明开始,城乡差异形成之初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经济形态

自然经济

古典市场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缓慢

快速的“被动城市化”

适度的“主动城市化”

城乡间劳动力

流动极少

农村到城市

农村到城市

城乡差距

城乡有差别,但差距极小

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且分离速度加快

城乡差距缩小,城乡逐渐融合

分工情况

农业、手工业、

商业三者分离

农业、手工业、

服务业三者分离

农业工业化,工业与

服务业既分离又融合

工农业政策

西方世界:重视商业和工业

东方世界:重视农业

重视工业,几乎都采取了

农业支持工业的政策

重视农业和工业,采取

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

——摘编自吴丰华《中国近代以来城乡关系变迁轨迹与变迁机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以城乡关系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
2023-07-10更新 | 52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为雅典城邦和雅典卫城布局示意图。

   

据此图可知(     
A.完善的城防工事表明雅典城邦思想观念封闭保守
B.以广场为中心的开放空间有利于公民的直接参政
C.雅典卫城布局集中表明城邦的城乡差别突出
D.公民数量不断增加推动城邦面积的不断扩展
8 . 下表是某学者对天津城市空间形态演变所作的阶段划分。其意在说明(     

时间

演变

1840年—20世纪初

步行时代——双中心沿河轴向生长

20世纪初—新中国成立

电车时代——单中心双带状蔓延

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末

公共交通时代——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相对独立生长

20世纪末—

综合交通时代——“双城双港(河港、海港),相向拓展”

A.出行方式决定城市空间形态B.交通系统影响城市空间发展
C.公共交通促进城市经济繁荣D.交通发展改变人们生活观念
9 . 在欧洲,美国热心“帮助自有民族维护它们的制度”的具体表现是,与西欧人认真地探讨如何解决困扰欧洲大陆的经济萧条、食品短缺、煤炭不足等问题。美国政府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根据所谓的“马歇尔计划”大量提供援助,帮助欧洲各国实现经济自主。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A.应对苏联“经互会”的成立B.稳定欧洲资本主义秩序
C.帮助欧洲走出经济困境D.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维护霸权
2023-02-21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自春秋战国时期起便产生了 “举贤才”的理念,儒家理论主张精英治国,春秋战国时期其他诸子百家也有一些人提出过贤能治国的思想,其中最突出的是墨子的“尚贤”理论。 中国传统社会奉儒学为经典,尊孔子为圣人,科举制更是将“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政治思想付 诸实践。汉代开始实行察举制度,并逐渐在考察推荐中加入考试的环节。为了防止在选举 人才的过程中有人弄虚作假,以及杜绝“人事因缘”和“属托之冀”,考试在选士中的成分越来 越大,最终,科举制的出现取代了察举制。自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建立进士科之后,经过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到宋代,科举制已成为一种“至公”的制度。明代人认为:“我朝二百年公道,赖有科场一事。清代科举制度为保证考试公平、防止作弊,其复杂严密程度真是登峰造极。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停废与文明冲突》

材料二   中国科举制对西方产生的影响可追溯到16世纪。从1570年至1870年,英国出版的介 绍中国科举制的书籍就有70多种。英国于1793年.1816年及以后,多次派外交使节到北 京实地考察中国的科举制度。目前,西方学术界公认:现代西方文官制度源于中国的科举 制。西方国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相继实行文官制度。在此之前,英、美等国政坛均实行“政 党分赃制针对“政党分赃制"的积弊,英、美率先进行了改革,效仿中国科举制建立了独立 于政党政治之外的政府官员的“考选制“考选制''的建立意味着西方政治体制中官僚政治 的产生。从此,西方政治精英中出现了一批不同于传统政客的、经考试进入权力体系的职业 技术官僚。现代西方政体中的所谓“文官”或“公务员”主要是指这批职业技术官僚。“考选 制''的实质是将“业务标准”引入政治录用,以提高统治效率。

-----摘编自房宁《科举制与现代文官制度——科举制的现代政治学诠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古代中国科举制度的相同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