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下面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朝代地方行政区划
秦朝郡一县
汉朝州一郡(国)一县
唐朝道一州一县
宋朝道(路)一府、州、军、监一县
元朝行省一路、府一州一县
明朝省一府一州一县
清朝省一府、直隶州一县、散州
A.一级行政单位变化较小B.州的行政地位不断提升
C.划界原则依据山川形便D.县的行政地位十分稳定
2024-05-11更新 | 32次组卷 | 25卷引用:重庆市永川景圣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古埃及王国时期,太阳神“拉”被奉为埃及的最高神,国王被说成是“拉”之子,是“拉”的直系后裔。国王的名字后面都要缀上“拉”的名字。这反映了(     
A.君主专制开始确立B.宣扬君主至上权威
C.官僚机构日益庞大D.王权带有神秘色彩
2023-07-27更新 | 93次组卷 | 36卷引用: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国在改革开放 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如表所示。这些成就表明(     

类别

制造业

货物贸易

商品消费

外资流入

外汇储备

整体经济实力

世界排名

第一

第一

第一

第二

连续多年世界第一

第二大经济体

A.“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
B.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逐步现代化
C.“一带一路”倡议辐射作用日渐凸显
D.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已经完全实现
2023-05-05更新 | 103次组卷 | 17卷引用:重庆市永川景圣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春秋战国时期质子制度成为处理诸侯国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式。中国最早的交质活动发生在东周王室和郑国之间。周平王太子狐“为质于郑”,郑庄公世子忽“为质于周”,史称周郑交质。交制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周王室与诸侯国地位平等B.诸侯纷争有效解决
C.旧有统治秩序受到了挑战D.阶级矛盾得以缓和
2022-12-04更新 | 348次组卷 | 28卷引用: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这一做法(     
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B.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
C.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D.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
2022-11-15更新 | 103次组卷 | 58卷引用:重庆市永川景圣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C.增强了国家综合国力D.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2022-10-27更新 | 170次组卷 | 72卷引用:重庆市永川景圣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唐代科举选官一般固定以吏部考功郎中或礼部侍郎为主考官,宋代则不是固定的,而是采取临时差遣,年年不同,不常任,而且任何官员都可以充任(主考官),并另增派若干人,互相监督。这一变化(     
A.有利于科举选官的公平公正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发展完善D.反映了文人的政治诉求
2022-09-07更新 | 260次组卷 | 23卷引用:重庆市永川景圣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列选官制度的标准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世官制(夏商周)→军功授爵制(秦朝)→察举制(汉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宋)(     
A.血缘→军功→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功绩→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血缘→军功→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D.血缘→军功→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
2022-07-07更新 | 488次组卷 | 65卷引用:重庆市永川景圣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16世纪以来全球联系加强,中西文化交流随之更加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欧洲被称之为“中国的欧洲”,欧洲的思想精英尤其是启蒙思想家通过文字认识中国文化。16世纪下半叶,欧洲陆续出现葡萄牙人的《中国报道》等记述中国的著述,种类繁多,如《中国新地图集》《中国哲学家孔子》《中国植物》《中医津要》《中国礼仪论》等。他们还将儒家的“四书”译为西文出版,既为欧洲“汉学”的兴起打下了基础,亦促成欧洲社会“中国热”风潮出现。

——马建春《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

材料二   但是“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几乎没有一个欧洲国家思想家认为中国社会及文化有可取之处”。赫尔德认为“这是一个为避免犯错误而仅有一个人干活的群体……它对一切外来事物都采取隔绝、窥测、阻挠的态度”。19世纪时,欧洲流传一个比喻“这个帝国是一个木乃伊,它周身涂有防腐香料,描绘有象形文字,并且以丝绸包裹起来,它体内的血液循环已经停止”。当更多的欧洲人这样看中国时,他们的军舰来叩关了。

——夏瑞春《德国思想家论中国》

材料三   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然自欧战发生以来,西洋诸国日以其科学所发明之利器戕杀其同类,悲惨剧烈之状态,不但为吾国历史之所无,亦且为世界从来所未有。吾人对于向所羡慕之西洋文明,已不胜其怀疑之意见,而吾国人之效法西洋文明者,亦不能于道德上或功业上表示其信用于吾人。则吾人今后不可不变其盲从之态度,而一审文明真价之所在。

——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1916年)


(1)据材料一、二,概括16至20世纪欧洲知识界对中国认识的变化及原因。
(2)分析材料三中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态度改变的原因。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途径,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是《左传》中关于周、郑关系的一些记载,这反映出当时
公元前720年周、郑交质,王子州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公元前720年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公元就707年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A.诸侯交战此起彼伏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C.中央集权受到挑战D.君主专制日益衰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