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5-1909年出版的代表性画报

创办年份画报名称创办者身份创办地点备注
1875年《小孩月报》美国传教士上海近代画报的萌芽。
1877年《寰瀛画报》英国传教士上海中国最早以画报命名的刊物。
1880年《画图新报》美国传教士上海宗教刊物。
1884年《点石斋画报》英国商人上海借用外国采用石印技术,新闻画报。
1890年《飞影阁画报》中国人上海创办者为点石斋画报主画师,内容广泛。
1902年《启蒙画报》中国人北京以识字不多的“妇孺”为拟想读者。
1905年《时事画报》中国人广州政治上较为激进,编绘者为同盟会成员,注重书写革命。
1906年《赏奇画报》
《北京画报》
《星期画报》
《开通画报》
中国人广州
北京
北京
北京
1907年《醒俗画报》
《人镜画报》
中国人天津
天津
以唤醒国民,校正陋习为宗旨。
1909年《正俗画报》
《醒世画报》
《民呼日报》
中国人北京
北京
上海
《民呼日报》以“大声疾呼,为民请命”相号召,创办不久就遭当局嫉恨,创办者于右任被捕并逐出租界。

——整理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

材料二   晚清民智之开,庚子事变是个重要转折点,“土地割让,主权丧失,国民为之震惊,志者为之愤慨。人人发愤求强,深识者成以振兴教育,启发民智为转弱图强之根本”。一时间,北京城里,出现了民间办学、办报的热潮。

——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

材料三   郑振铎认为《点石斋画报》里发表的许多生活画,乃是中国近百年很好的“画史”……用这段话用来描述整个晚清一百多种画报,也都大致合适。但从“画史”的角度解读晚清么报,并不意味着画家对于“时事”的描述精确无误。

——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浙:晚清画报研究》

和《以“图像”解说“晚清”—<图像晚清>导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画报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画报兴起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画报作为史料的优势与不足。
2024-01-3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置备利器必先储人才》:中国自三十年来,亦尝有志自强,既在各省设立制造局,自制枪炮,又时向外洋不惜重价购置各种新式枪炮,其于置器一道,可谓尽心焉耳矣。惟有利器,而无用此利器之人,徒饰外观,毫无实际。

——《申报》社评1895年2月1日

材料二   《善后十策》:朝野上下,费尽数十年之心血,耗尽数亿万之赀财,及两国交绥,而文臣噤口而不能言,武臣束手而无所用,所恃以为长技者,惟是搜括银两,携带妻孥,远举高飞……苟非振刷精神,一洗旧习,恐再阅数十百载,亦不能收富强之效,得战守之功矣。”

——《申报》社评1895年4月28日

材料三   报刊一般要求迅速、准确、广泛,堪称第一手材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有学者形象地谈到报刊的作用:“天地像一座大舞台,历史剧目波澜壮阔、绚烂多姿、复杂多变。后排的看客,由于距离的缘故,如置身云雨巫山。一些前排看客,甚至能到幕后打探的特殊看客,便充当起解说的职责。这特殊的看客就是新闻记者”。因此报刊对于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都十分重要。

——据严昌洪《中国近代史史料学》

(1)指出材料一、二中两种观点提出的背景,分析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
(2)结合材料三,说明材料一、二对研究近代中国有哪些史料价值。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先秦时期的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礼》中记载“大司徒”负责实行荒政和救济孤寡等;“遗人”具体负责日常及灾荒时的救济与施舍;《周礼•地官司徒》中记载了“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十有二曰除盗贼”等荒政措施.还规定了“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购(救济)”的救助措施;在为齐宣王解说周文王如何治理国家时.孟子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强调“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墨子主张通过利他和利我从而达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世界。

(1)根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说明先秦时期社会保障思想的特点。
2023-05-21更新 | 303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19501970年中国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部分情况介绍。   

高潮时间引进对象手段规模
第一次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借贷,以货物偿付结算;引进技术设备的同时强调自力更生共计102.3亿元,按20世纪50年代年均美元比价折合40.4亿美元
第二次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延期、分期付款、补偿贸易43化美元引进方案,总投资的200亿元
第三次20世纪70年代末各类国家大规模借贷,开办合资企业,境外发行外债,出现设立特区思想78亿美元计划,总投资600多亿元

——摘编自陈东林《1564378: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5 . 下表是中国传统文献中有关饮食的记载。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中华饮食(     

内容

记载

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

《黄帝内经太素》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素问·五常政论》

以方药治已病,不若以起居饮食调摄于未病

《老老恒言》

A.遵循药食同源理念B.浸润者劳动人民智慧
C.凸显鲜明伦理秩序D.根植于传统佛道思想
6 . 有学者提出:明朝建立者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不过,他的继承者则将实际上的宰相权力,赋予了内阁大学士。然而,大学士们的地位最终还是取决于皇帝的个人选择,即便16世纪70 年代权重一时的大学士张居正也不例外。因此,他们也无法对皇权形成有效的监督。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继承者”是指明太祖的儿子明神宗
B.内阁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
C.张居正一度获得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
D.内阁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皇权的制约
2023-03-24更新 | 422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托勒密世界地图》范围包括西起西班牙、东至中国的欧亚非大陆和海洋。其中地中海世界被刻画的比较准确,而世界的其余部分则充满着想象的成分。对如图解读正确的是(     

A.古代欧洲对世界的科学认知B.因充满错误而不能作为史料
C.社会发展程度影响人类视野D.受新航路开辟的启发而制定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成都杜甫草堂,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他曾在此创作了240余首诗歌。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使之成为中国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据不完全统计,杜甫草堂现有馆藏珍贵文献3万余册(含十数种语言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刻本120余部);各类文物2000余件,包括古今与杜甫及杜诗有关的碑刻、书画、对联、印章等,它们共同构成杜甫草堂“文本化的风景”。

表:成都杜甫草堂部分“文本化风景”

内容来源
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北宋王安石为《杜甫画像》题诗(部分)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流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晚清名士顾复初于光绪年问题写、现代书法家邵章补书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学者郭沫若1953年题联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学者谢无量1955年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部分)
对人类最伟大的诗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法国前总统希拉克2004年题词

——据《杜甫草堂诗艺文研究》等整理

围绕杜甫草堂“文本化的风景”,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予以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9 . 读《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1789年生效时的主要内容》列表
序言宪法产生的渊源
第一条规定立法权
第二条规定行政权
第三条规定司法权
第四条规定授予各州的权力
第五条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
第六条规定宪法的效力地位
第七条规定宪法本身的批准问题
下列选项中,对表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突出宪法制定的群众基础B.全面借鉴启蒙运动的成果
C.重视中央集权的体制构建D.缺乏人权问题的具体规定
10 . 下图是 1885年英国画家创作的漫画。图中左边的“妇女”象征英国,右边肥胖的“男孩”象征德国。“男孩”餐盘中已经有了非洲的纳米比亚,又继续将手伸向东方的新几内亚。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贪吃的男孩》
A.大国争夺霸权矛盾尖锐B.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欧洲民族主义情绪高涨D.传统国际法体系被颠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