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08 道试题
1 . 北宋规定,枢密院和三衙分别掌握调兵权和统兵权,地方上的将领要受到枢密院和三衙的双重领导;战时,军队由枢密院调发,朝廷通过三衙临时调派将领统率,给以都部署、招讨使等头衔;战毕,则兵回原属地,将领回原来岗位。这些规定(       
A.开创了分权制衡的先例B.适应了皇权专制的要求
C.实现了兵农合一的目的D.落实了崇文抑武的政策
2 . 乾隆后期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持续十年之久,导致这场大起义的社会根源是(     
A.经济凋敝B.宗教信仰C.人口膨胀D.民族矛盾
2023-12-2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张耀翔在《论吾国父母之专横》中直言,“世之闻吾言而摇首切齿,骂我为忤逆不道,加我以冒天下大不韪之名者,则必仍属太古时代家天下之遗民,未足以语共和国民之精神者也”。该学者意在(       
A.关注对民众革命宣传B.批判儒家封建伦理道德
C.积极宣传进化论思想D.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弊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1年11月13日,《民立报》报道:“自鄂事发生后,粤垣官吏异常戒严,民间谣言尤多,无日不宣传党人将于某日举事。粤督大恐,因邀集省中大绅江孔殷、梁鼎芬等筹商解息之策。”这可用于解释(     
A.辛亥革命产生深远影响B.武昌起义重创北洋军阀
C.清廷专制统治难以维系D.广东革命力量较为强大
5 . 睡虎地秦简《语书》对“良吏”的界定标准是“凡良吏明法令,事无不能殿(也)。”汉代良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力行教化而后诛罚”。这说明(     
A.两朝非常重视对官吏的考核B.秦汉选拔官吏的途径有所不同
C.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的建立D.汉代治国理念较秦朝有所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原始社会看起来简单,它的变化却是多层的,体现在区域分布,生产工具、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管理多方面,每个阶段却有不同,从姜寨聚落遗址到良渚文化遗址反映了 (     
①从母系氏族公社到父系氏族公社的变化   ②从事采集和渔猎到刀耕火种的转变   ③从氏族成员平等到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的转变   ④从氏族组织到部落或部落联盟的转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周时举凡事关国之安危、迁都改邑、推选冢宰重臣等重大决策,均须由小司寇征询国人意见。西周的基层官吏乡大夫亦掌有“大询于众庶,则各帅其乡之众寡,而致于朝”之职责。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基层政权实行自治B.儒家德治理念盛行
C.保留原始民主传统D.监督机制较为健全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任官者的官品必须与其乡品(指中正的评定)相适应,乡品高者往往为“清官”,升迁较快,受人尊重,乡品卑者做官起点往往为“浊官”,升迁慢,受人轻视。这(     
A.引导官员清正廉洁B.造成朝廷党争严重
C.易于导致士族专权D.杜绝庶族地主入仕
9 . 西汉萧望之曾借昭公三年出现雨雹、而后季氏专权的故事来解读雨雹现象,借此批评专权的霍氏,结果得到宣帝赏识;而夏侯胜以武帝在位时灾异频现说明其德有亏为由,反对宣帝为武帝立庙乐,最终受宣帝处罚。这说明(       
A.西汉时期君主专制不断走向强化B.君权神授思想成为政治主流思想
C.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官员直言敢谏D.政治斗争工具的效用受皇权影响
10 . 明清两代,地方官员上自督抚,下至知州知县,都有督责人民植棉纺织的责任;不论社会条件是否适宜发展棉纺织业,处处都有人提倡。到15世纪末叶,棉花已“遍布于天下”。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B.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C.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