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西晋张华编纂的神话志怪小说集《博物志》中,有近20条有关张骞和西域的资料,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对丝绸之路记载最丰富的典籍。所谓“小说”,如《汉书·艺文志》所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野史。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博物志》中共记载了9种来自丝绸之路的植物:胡桃、大蒜、胡荽、石榴、红蓝花、葡萄、胡葱、苜蓿、胡麻豆,其中8种为张骞带回。而在《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中,明确提到的植物只有葡萄和苜蓿,是否由张骞引入也不太明晰。《博物志》卷二《异产》载:“《周书》曰:西域献火浣布……污则烧之则洁……汉世有献者。”火浣布即石棉,在古人眼中是神奇之物。《博物志》所谓“《周书》记载”,实际上来源于“周穆王大征西戎”的传说。但东汉时石棉的确仍通过丝绸之路流入中原,《后汉书·西域传》载:“大秦国作黄金涂、火浣布”。《博物志》卷三《异兽》中记载了一种能“食虎豹”的“小兽”,并刻意描写其“大如狗,然声能惊人”。后世学者考证这一小兽为“狻猊”,即东汉时西域诸国多次进献的狮子。《博物志》的记述,与同时期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密切相关,佛教经典中将“佛祖讲经”形容为“狮子吼”。

——摘编自张黎明《史料与传说:<博物志>中的“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使用文学作品进行历史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并简析《博物志》对研究丝绸之路的史料价值。
2 . 下图所示为北宋仁宗时期始铸的天圣元宝钱,被视为对钱(又称“对子钱”)的“鼻祖”之一,有楷书和篆书两种笔体,铜钱为小平版式,另有铁钱的平、折两类版式。目前南方出土的天圣元宝钱的数量远远多于北方,而天圣元宝钱也是北宋各种年号钱中保存相对完好的。天圣元宝钱(     

   

A.具有研究宋代经济生活的史料价值B.可实证北宋冶铁工艺水平十分高超
C.是两宋时期书法艺术集大成的体现D.因收藏价值高而鲜少进入流通领域
2023-09-09更新 | 398次组卷 | 9卷引用:陕西省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1   明清时期的《竹枝词》描绘道:“济宁人号小苏州,城面青山州枕流。宣阜门前争眺望,云帆无数傍人舟。城中阛阓杂嚣尘,城外人家接水滨。红日一竿晨起候,通衢多是卖鱼人。”

史料2   乾隆时编修的《济宁直隶州志》记载:“济州城南天井闸之东有祠曰报功,祀宋康惠(明朝工部尚书,治河名臣)而下治河诸名臣于其中。”道光时编修的《济宁直隶州志》记载:“总督河院在州治东,或曰元总管府旧治,明永乐九年工部尚书宋礼建。弘治间尚书陈某、隆庆间都御史翁大立重修。”

材料二   明朝时,皇帝下令疏浚大运河,罢黜海运漕粮,全由运河运输,不断减少漕运船只顺载货物的限制,济宁地区的经济迅速恢复。明太祖下令“开垦成熟者,听为己业”“敢有荒芜田地流移者,全家还发北外充军”。此外,明政府还蠲除了山东一些特殊年份的秋粮,这使得济宁的山东经济中心地位不断恢复。明永乐年间会通河畅通后,“南控徐沛,北接汶泗”,成为南北漕粮与商品运输的重要码头,济宁迎来了它的兴盛与繁荣。

——摘编自于腾《试探明清时期华北沿运城市夜市经济的繁盛——以济宁为例》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则史料对研究明清时期的济宁社会有哪些价值。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代济宁城市繁荣的原因。
4 . 下表所示为某学生搜集的不同时期部分文人对唐代藩镇的相关评价。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天下兵又动,太平竞何时......上天不虚应,祸福各有随。我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韩愈《归彭城》
唐之亡,强分其地,国以十数”李攸《宋朝事实》
“世言唐亡于藩镇。而中叶以降,其不遂并于吐蕃、回纥,灭于黄巢者,未必非藩镇之力……藩镇强唐弱,藩镇弱唐亡”顾炎武《日知录》
A.学者立场和时代影响历史书写B.上述材料均为研究唐代藩镇的一手史料
C.历史研究随着时代发展而完善D.历史结论应以今日价值标准作最终判断
5 . 比利时地理学家奥特柳斯曾编绘《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图》。全图以山水为纲,以行省为地理单位,以中心城市为支点,展现了亚历山大帝国的辽阔盛景,甚至还绘出了印度洋上的帆船和“海怪”。从史料实证角度出发,该地图(     
A.因年代久远已无法真正揭示历史真相B.属于研究亚历山大帝国的第一手史料
C.为研究古代文明扩展提供了图像史料D.具有极其珍贵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中期,面对云谲波诡的国际局势,出于对国内工业布局不平衡、不合理的担忧,中共中央在分析时局之后作出了实施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三线建设于1964年正式启动,由大、小三线建设两部分组成。大三线建设主要在内陆西南和西北地区展开,国家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投入了2000多亿元巨资,建成1945家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此外,还有“小三线”建设项目广泛地分布在全国除港澳台和西藏之外的28个省区市的腹地。三线建设横贯三个“五年计划”,其调整改造一直到21世纪初才结束,对我国的国防安全、经济布局、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出于备战的需要,小三线建设在建设期间始终处于保密状态。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小三线建设才迎来了调整改革的新阶段,官方对小三线建设的报道才逐渐增多。如果仅仅依靠公开的官方档案资料来对小三线建设进行系统性的研究,绝对是不够充分和全面的。小三线建设民间文献作为中国当代民间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小三线建设提供了更宽广的视野和平台。小三线建设民间文献大致包含厂志、日记、工作笔记以及小三线建设亲历者的自印本回忆录等,这些都是研究小三线建设不可多得的文献史料。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有威《多维视角下的三线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线建设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三线建设民间文献的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嵇康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魏晋玄学的开拓者之一,其《与山巨源绝交书》甚至在千年之后仍被视为经典散文。《三国志》及《晋书》中都有他(及其后人)的列传,但《三国演义》却对他只字未提。对材料中的文献(文章)的史料价值,概括最准确的是
A.嵇康的文章可能出自后人杜撰
B.《三国演义》等后人的文学创作不具备史料价值
C.官修史书偏重于记录政治事件
D.嵇康的文章相较于正史更能反映魏晋学术面貌
2022-03-09更新 | 337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唐六典》,旧题唐玄宗撰、李林甫等注,实际参编的有张说、张九龄等多位高官,历时16年编纂完成,是现存最古老的国家行政组织法规专著。全书近三十万字,对唐初至开元官制建置沿革、周秦至唐以前诸制渊源,记载颇为详细。由此可知,该著作(     
A.兼具法学意义和史料价值B.以秦汉法制为隋唐律令蓝本
C.强调刑罚和教化并驾齐驱D.得益于君臣平等地参与创作
9 . 1954年5月24日,世界和平理事会柏林特别会议召开,中国在这次会议上的发言稿(部分)如下表。作为中国外交关系的史料,其价值在于(     
主要内容
第一条着重指出日内瓦会议上两条道路的斗争,即我方的道路是和平的道路,而美方的道路是战争的道路
第二条着重揭露美国在日内瓦会议中的两面派手法,即一面在会内进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谈判,另一面又在会外加紧进行法务读判和组织东南亚军事侵略集团
第三条着重宣传我方真诚感意和平协商解决亚洲问题,强调亚洲各国要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及和平类处的原则上建主亚洲各国人民的集体安全

A.反映出中国外交始终以联合国为中心B.体现出中国致力于维护亚非国家的团结
C.用于印证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揭示出建国初期中国外交的革命性特征
2022-08-27更新 | 56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记载出处
赵飞燕为了毒死怀有汉成帝后嗣的宫女曹官,指使人给狱中的曹官一个小绿箧,“箧中有裹药二枚,赫蹏书曰”……。《汉书·外成传》
“(汉章帝)自令自选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氏》、与简、纸经传各一通。《后汉书·贾逵传》
蜀国都护李严写信"书六纸,解喻利害”《三国志·吕凯传》

材料二   既作契以代绳兮,又造纸以当策。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絜性真。含章蕴溪,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援笔飞书,写情于万里,精思于一隅。

——摘编自【西晋】傅咸《纸赋》

材料三   造纸工艺流程:备料→蒸煮(第一次煮料,加石灰)→洗浆→蒸煮(第二次煮料,加草木灰水)→湿制(淋草木灰水)→打浆→配浆(入纸槽加纸药搅匀)→压榨脱水→焙干成纸。

——摘编自【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1)分别阐述每则史料对研究中国古代造纸术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造纸术的影响。
(3)除上述史料外,研究中国古代造纸术,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举两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