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6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悝说:“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此外,他还编制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封建法典——《法经》,分为盗、贼、囚、捕、杂、具六篇,以此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李悝还革除旧有的阡陌封疆,鼓励自由开垦土地,提倡在一块土地上杂种各种粮食作物,要求农户在住宅周围栽树种桑,充分利用空闲地扩大农户农副业生产。增产者赏,减产者罚。在粮食生产上,实行“平籴(di)法”。在年成好的时候,政府以平价收购余粮作为储备,使粮价不至于暴跌;荒年时再以平价出售,保证粮价不至于暴涨。用这种方法限制商人的投机活动,保护农民利益。他改革军制,精选武士。中选者免除全家徭役,并奖给田宅。“魏用李克(即李悝),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

——摘编自《史记·平准书》《史记·魏世家》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李悝变法的主要措施、简要评价李悝变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罗伯特·欧文(1771-1858),生于英国北威尔士的一户工匠家庭。欧文不到20岁就当上了一家棉纺织厂的经理。1800年,欧文开始管理一家有2500人的大厂。1815年,他在《论工业制度的影响》一书中,呼吁议会制定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法案。经过不断努力,议会终于在1819年通过了限制工厂中女工和童工劳动日的法案。欧文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痛斥“世界上充满了财富,但到处都是苦难深重”,他认为私有财产是贫困和不平等的根源,他主张创设一个新社会,即“新和谐公社”,在这一社会里,人们共同劳动、共周上有(生产资料),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协调一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不再分离,没有私有制,没有剥削和压迫,在这一社会中,将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1824年,他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214公顷土地,开始新和谐移民区试验,但实验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1)根据材料,指出欧文为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所提出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主张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文所体现的早期社会主义者的品格。
2022-03-16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主张通过重整伦理纲常、道德规范,加强家庭和社会的凝聚力,以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认为,儿童只有从小明确了每个人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和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才能正确地树立自己的道德准则。在家庭教育中,他认为“读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读书能唤醒内在“善”,使得个体得以成长,完善自我生命。在人际交往等方面他也提出了一整套的修身立命的教育思想。朱熹的家国情怀具有古代士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共性,他认为三纲五常都是“理”的表现,“万物皆有此理,皆出于一源。为君须仁,为臣须放,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由于朱真的自身经历,他提出“一心之谓诚,尽己之谓忠”的论说,他认为“忠”不仅仅是政治口号,还是从上到下都应践行的准则,他把“忠”置于天理之中,大力论述了其价值的合法和合理性。

——摘编自甘秋月《论朱熹诗的家国情怀》

材料二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对“亡国”与“亡天下”加以辨析道:“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黄宗羲也指出:“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天下之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这种思想突破了传统的忠于一家一姓的狭鹽爱国主义,具有极大地进步意义,为近代爱国志士们所推崇和景仰。

——摘编自戴叶《论明清之际实学思潮中的经世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朱熹的教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之际实学家的家国情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这种家国情怀的进步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精华“和合”思想形成的同时,也形成了以“和平”、“合作”、“信义”未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思想观念:首先,主张国家间应当平等相待、互相谦让:其次,处理国家间矛盾与冲突时,主张协调合作、避战慎战;再次,在国家交往的目标上,主张“近悦远来”、“共享太平”。特别是在汉、唐、明这些堪称古代史上的“超级大国”的朝代,他们并没有因强大而搞霸权,相反以“和睦相处”、“协合万邦”的精神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会盟制度、和亲政策、朝贡体制就是这一思想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上的主要体现形式。

——摘自《中国古代外交的思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和”的价值观念一直影响着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促进新中国新外交思想的产生。-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毛泽东主张各个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该相互尊重、友好相处。由于每个国家发展阶段和所选道路不同,任何国家都不得将自己国家的思想、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强加于别国,强调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开展和平外交。这些外交理念都是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摘自《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在处理对外交往时所体现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通过新中国初期所取得的外交成就史实,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对化解新中国初期外交困境的重要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材料   明朝中期的著名政治家杨一清(1454-1532)于1502年出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并开始主持陕西边备事务。伴随着明朝边备的逐步松弛,明朝与蒙古关系的紧张,边地战火连绵不断。他在担任陕西总制期间,对兵将进行必要的奖惩,“皆是激励人心,鼓舞士卒之策”。他能够充分认识到下属将领之长短,合理调配。由于蒙古不断拆墙入寇,深入腹里,他在朝廷支持下大力修筑边墙,在自延绥至宁夏一带大修墩台,积极设防。他认为充实军伍,“惟有招募一策,可应目前之急”。招募对象为长期居留边方的土著居民,因为他们“性气猛悍,尚勇善斗。且惯见敌众,闻敌不惧”。同时加强对边兵的管理和训练,注意演练各种营阵,因时制宜地使官兵灵活掌握各种战略、战术,以提高作战能力。他还通过中盐、屯田和国家发放帑金等多种途径,增加边地储备,以保障边地军民生活。他作为总制出镇西北边疆三十余年,不仅功绩卓著,而且治陕之规范更为后世所称道。明世宗认为他“温诏褒美,比之郭子仪(唐代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

——摘编自方广岭《论杨一清经营陕西边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杨一清经营陕西军备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杨一清经营陕西军备的意义。
2022-04-1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随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先后完成,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能再满足国内市场,资产阶级急需在世界范围内开拓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抢占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而蒸汽机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19世纪6070年代,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显著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和美国发生。立体交通运输(飞机、汽车以及远洋轮船)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电报、电话等通信工具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摘编自李南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材料二

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商品交换数量和种类增加,贸易往来范围与领域不断扩大,超越国界发展为国际贸易进而取得世界性的规模。世界市场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并冲击瓦解着各国原有的经济结构,打破了各国经济的孤立性和闭关自守的割裂状态,使各国的社会经济逐渐联结为互相依赖的统一体,把落后文明卷入资本主义文明。但是这种联系的加强是与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掠夺、奴役、统治密切相连的。

——摘编自谷传利《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次工业革命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因素,并分析世界市场形成与拓展的影响。
2022-05-31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府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邓洪波等《中国书院制度研究》整理

材料二   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除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外,还有儒学大师的研究心得。如程颐在鸣皋书院讲授自己所著的《易经》,陆九渊在象山学院,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授自己的著作和学术见解。不同学术流派的书院课程也各不相同,各个学派的大师都在书院中自由讲授自己的学术思想。书院也将诗赋作为教材之一,主要有《诗经》《楚辞》等经典诗赋作品;一些书院还设有专门的诗歌赏鉴的地方,生徒们开展文会、诗会等活动。书院生徒还学习散文、传记文、议论文。历史典籍也是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之一,宋代书院生徒学习的历史著作主要有《左传》史记》汉书《战国策》《公羊传》,以及《谷梁传》等。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里还有实用技术,在书院里实行“分斋”教学,分别设立“经义”和“治事”两斋进行教学。“经义”斋是教授弟子学习和研究儒学经典;而“治事”斋是分科教授,其讲课内容主要是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

——据刘河燕《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及特点分析》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述宋代书院分布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代书院课程内容的特点。
2022-01-10更新 | 168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统筹委员会由美国提议秘密建立,因其总部设在巴黎,故简称“巴统”

参与国家1950年创始:美、英、法、意、比荷等六国;
朝战结束前:卢、挪、丹、加、西德、葡、日、希、土等9国加入;
80年代:西、澳加入;
1994年解散,其禁运列表被“瓦森纳协定”继承,延续至今。
宗旨执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禁运政策(包括一些民族主义国家,总数约30个)。
机制按照“全体一致原则”处理贸易管制政策和调整管制清单方面的事宜。
主要机构调整委员会:对苏联及东欧国家实行禁运的执行机构。
中国委员会:对中国实行禁运的执行机构(其禁单项目比对苏联及东欧国家还多500余种)。
种类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稀有物资等,上万种产品(1990年,大幅放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限制)。

——摘编自刘方敏、张民军著《解读经济“铁幕”》

材料二 建国初,我国科技基础极为薄弱,随后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一批科研机构逐步建立。1956年,新中国首次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规划,部署重大科技任务。海外学者纷纷归国效力,记载,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者已达3000多人。到60年代中期,全国科研机构已经从建国之初的30多个增加到1700多个,科研人员从不足500人增加到12万人,初步形成了由中科院、高校、产业部门、地方科研单位和国防部门组成的科技体系。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原子弹爆炸成功,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成就,在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编自人民网《科技发展大跨越创新引领谱新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统”成立的背景,并归纳其技术管控与禁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中国发展科技的努力。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宋朝开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宋代政府在对农业与商品经济关系的处理上出现了许多与历朝的不同之处。唐朝的“坊市制度”在宋代被取消,此举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情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国家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因而商业的发展只能对统治者有利,而不会影响其统治地位。宋代仍然把农业放在经济发展首位并注意改进农业生产工具,奖励垦荒,因此,至天圣年间(1023~1033年)农业得到很大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手工业的兴旺,造船的发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这时指南针已普遍用于航海。造纸、雕版印刷、火药均已出现。此外,纺织、制瓷、矿冾等各部门都有显著发展,各业作坊规模之大,超越前代。

——摘编自邓晓影《宋代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的提高》

材料二:到了晚明时期,由于玉米和番薯等新的粮食作物的引进和推广,粮食生产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由于经济效益可观,种棉和养蚕更是蔚然成风。各地商品的种类比以往更丰富,而这又进一步促使工商业专业市镇的大量兴起。如松江,是明代最著名的棉纺织业中心,有众多手工业专业市镇和商品集散地,其中朱泾镇“四乡盛产棉花,乡人精于纺织,所产标布质地精细”。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资本的增多、竞争的激烈,开始产生了一批商业集团,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商帮。其中最著名的是徽商,不仅人数多,而且资本雄厚,经营多种行业。在明清之前,人们都以习儒或做官为一生的奋斗目标。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四民观”和“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许多文人学士也开始加入到从商队伍中,“弃儒就贾”成为当时的风气。但是商业化的发展也进一步刺激了社会的世俗化,社会的商业化使人心趋于机械、变诈,人们唯利是图。

——摘编自陈君齐洋锟《晚明的商业发展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明商业发展的表现及影响。
2021-12-25更新 | 443次组卷 | 15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府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并不只局限于意大利,16世纪时,它还将种种新事物传播到了北欧。这一传播固然得益于北方诸君主所雇用的意大利外交官和将领,大批的印刷品也激起了公众对政治和宗教问题的极大热情,促成了宗教改革以及随后的宗教和王朝战争。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是对人类所能做到的事情的新的强调,比起中世纪时期的观点,更有助于海外扩张。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7版)下册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是世界近代史上两大思想运动,都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如果说文艺复兴反对的是天主教神学思想,所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的话,那么启蒙运动反对的则是封建专制主义,所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当然,现世的幸福和自由平等,资产阶级都是以全人类的名义提出来的,尽管他们实质上着眼于狭隘的阶级利益。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篇(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成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北欧的因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的发展。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