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南宋时期楼璹绘制的《耕织图》是历史上最早、最系统的耕织图,其中的《灌溉》描绘了当时使用戽斗、桔櫸和龙骨车抽水灌田的情景。《织》和《攀花》等绘出了当时已经使用的素织机和花织机,使人们能够更形象地了解当时蚕桑及纺织的发展面貌。这表明楼璹绘制的《耕织图》(     
A.反映农业生产历史全貌B.融合了文人意趣和市井风貌
C.兼具了史料和艺术价值D.汇聚了旱田与水田生产技术
2024-03-24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先秦诸子百家在西周“敬天”观念的基础上,形成各具特色的“敬”观念。儒家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法家主张“尊君敬法”,道家认为“万物将自化”。据此可知诸子百家(     
A.主动应对社会转型的挑战B.重塑紧跟时代的道德规范
C.适应兼并战争现实的需要D.建构内核一致的哲学体系
2024-03-24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刻划符号是文字的先驱,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出土有刻划符号的遗址至少有17处。这些遗址时间不早于仰韶文化,地域分布广泛,包括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在香港、台湾也有发现。这说明中国新石器时代(     
A.文字系统已经建立B.早期国家开始出现
C.文字起源的多元性D.华夏文明的延续性
2024-03-24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计,是由下级行政长官向上级定期报告有关统计数字的制度,战国时应运而生,秦汉基本因袭,户口调查始终是关键内容。尽管西汉的户口资料在东汉初年可能已残缺不全,但班固《汉书·地理志》中的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户口数仍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全国性人口数据。这项数字包括西汉政权设置郡县、直接统治地区的户口总数:12233062户,59594978口;103个郡或国分列的户口数;长安等5县的户口数;宛县等5县的户口数。由于西汉的赋税对象包括3岁或7岁以上的全部男女人口,因此这项数字还是公认现存历代户口数中最准确的数据之一、

材料二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作为筹备宪政的一项措施,设统计司制定全国人口普查计划, 并向各省发出了详细要求和标准表格, 由新建立起的警察系统执行。两广总督袁树勋要求将此次调查户口“拟酌缓至乡镇巡警编设及识字学塾较多之时再行补办”。广西巡抚在奏折中说:“桂省幅员寥阔, 村落零畸, 兵雙迭经, 流亡未复,调查户数较他省为难。加以民智额愚,人心浮动, 未悉调查宗旨, 将有抽丁增税之疑, 办理稍未得宜, 易致滋生事故。”这次普查匆匆开始、草草了事,但它是中国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

——均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材料三   1952年,由于国家政治、经济建设的要求,迫切需要准确的人口数字,因此国家统计局筹备并实施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在这次普查中,很多妇女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名字:普查员还配备了农历干支或民国纪年的换算表,虚岁也一律折为周岁。1954年1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其中城市人口占13.26%,男性占51.82%,17岁以下的青少年占41.1%。

——摘编自陆新蕾《从筹备到实施: 现代人口普查在中国(1936-196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从来源和内容两个方面, 简要说明“2年户口数”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与古代户口调查相比, 晚清全国人口普查的特点, 并简析其“草草了事”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新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的意义。
2024-03-24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河南、新疆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央苏区的教育事业在艰难的环境中建设和发展。中央苏区在教育开展过程中,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共产主义信念培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为革命斗争和阶级斗争服务。中央苏区地域偏远、人口分散、物质匮乏、文化基础差。人民群众通过集体开荒、运输、打柴和募捐筹集来解决办学经费,通过帮助教师代耕或通过小商业营生解决教师生活费。与此同时,教育教学形式和内容也在加紧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如,面对植棉问题时,徐特立编写了《农业常识》,并组织人员针对植棉的旱涝、品种、施肥、播种等问题开展试验。中央苏区尤其重视教育对经济、政治、军事发展等根据地各项工作的协调促进,充分考虑根据地不同情况的群众教育需求,发展儿童教育、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社会教育。在中央苏区,教育不拘泥于常规形式,根据局势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就办什么样的教育,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就针对性地调整和改变。

——摘自范静《中央苏区教育的基本特点与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概括中央苏区教育事业建设和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央苏区教育事业建设和发展的作用。
2024-03-2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表,从中可以反映出(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要国家物化技术测度(1990)单位:%

国家

产业类型

高技术产业

中技术产业

低技术产业

美国

12.3

3.0

0.5

日本

6.4

3.0

0.8

德国

7.3

2.8

0.4

法国

9.5

2.3

0.4

英国

9.0

1.9

0.3

加拿大

6.7

0.6

0.3

资料来源:OECD编:《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第34页。
A.西方国家经济结构的统一B.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
C.欧洲共同体退出历史舞台D.现代科技变革了生产方式
2024-03-2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825年,当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诞生时,英国第20任印度总督达尔豪西就开始游说英国政府在印度修建铁路。1856年,印度第一条铁路建成,至20世纪初,印度各主要城市基本实现了铁路贯通。英国在印度积极修建铁路旨在(     
A.促进印度经济发展B.扩大世界市场规模
C.掠夺印度的原材料D.改变旧的统治手段
2024-03-2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8 . 丝织品在古罗马的流通相对有限,仅有皇族、贵族才允许穿戴丝绸,制度极其森严。4世纪时,罗马历史学家阿米阿努斯·马塞利努斯说:“从前,这种赛里斯布仅为贵族们专用,而如今最低贱者也能毫无差别地使用了。”上述变化主要得益于(     
A.罗马的丝织技术渐趋成熟B.丝绸之路开通及贸易量增加
C.中国与罗马外交关系融洽D.罗马实现了社会阶层的平等
2024-03-23更新 | 25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9 .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在西部地区建成了包括常规兵器、航空、航天、船舶、电子和战略核武器等30余个工业及科研基地,形成一个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这是由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实施D.国家进行了大规模三线建设
2024-03-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明代盐商最为活跃的扬州、淮安等地,歙县郑氏兄弟四人各建有王氏园、影园、嘉树园和休园,以园林相互竞尚。到了清代,“广陵甲第园林之盛,名冠东南。”这折射出(     
A.商人追求自身在文化上的价值B.江南城市浓重的商业文化气息
C.传统士农工商的等级秩序瓦解D.大众化的审美情趣进一步延续
2024-03-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