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1 . 乾隆时刘汶《种烟行》一诗说道:“新谷在场欲糜烂,小麦未播播已晚。问何不敛复不耕,汲水磨刀烟上版。……愚民废农偏种烟,五谷不胜烟值钱。……往者岁歉难举炊,谁家食烟能疗饥。”该诗(     

A.道出了小农经济解体的原因B.表达了作者对粮食安全的担忧
C.反映了自然经济结构已解体D.是研究物种传播的第一手史料
2 . 清代学者章学诚针对“史家三长”的理解时说到:“义理存乎识,词章存乎才,征实存乎学”。关于“识”和“学”,他的见解得到了公认。下列表述符合“识”的是(     
A.作为作史的技术,集中表现为研究和写作的水平
B.无论是考订史实还是阐发其意义,需有独立判断
C.研究历史需有广博的史料,并对史料进行细密的考证
D.保持头脑有如一面明镜,才能如实反映出生活的现实
3 . 阅读下列史料,以“河”为主题,阐述中国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多样性,且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鲜明,论证充分)

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广袤富饶的平原,碧波荡漾的水乡,辽阔壮美的草原,浩瀚无垠的沙漠,奔腾不息的江海,巍峨挺拔的山脉,承载和滋润了多彩的亚洲文明。

2023-12-2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帕罗斯碑》发现于希腊帕罗斯岛。碑文以刻碑那一年为基点依事纪年,比如“距今1135年前,得墨忒耳(农业女神)寻女并播种,得谷物者众”“距今57年前……亚历山大葬于孟菲斯;哲人亚里士多德卒;……托勒密至库勒内。”从距今418年开始,每年都记载当年雅典执政官姓名。对此石碑的认识合理的是(     
①此碑产生于希腊化时代   ②为研究希腊民主政治和文化提供史料
③碑文带有一定神话色彩   ④开创了西方历史学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 . 鞭打芦花车牛返村是中国村名最长的村,位于安徽宿州萧县。至今当地还流传着一首民谣:“鞭打芦花车牛返,仁义道德最为先,夫休后妻儿救母,子骞美名代代传。”该民谣体现的社会价值(     
A.是研究皖北地区风俗文化的第一手史料B.有利于察举制的实行
C.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教化功能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秦朝工商税收极其单薄简约,从目前掌握的史料看,仅征自山泽产品,如盐、铁等,赋税的重心移向田赋农业税,形成了不协调的赋税比例结构。这种赋税比例结构(     
A.体现工商皆本政策B.助推商业规范发展
C.导致农民负担沉重D.成为后世学习典范
7 . 历史解释可以依据可靠的史料作基础.进行实事求是的阐释和判断。下列历史解释与历史史实一致的是(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意大利

反映了政治统一对于文学艺术的影响

B

哥伦布航行到达巴哈马群岛

开辟了欧亚之间经济贸易的主干道之一

C

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的依据

D

17世纪牛顿创建经典力学

人类认识世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得到了拓展

A.AB.BC.CD.D
2023-09-1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江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自1937年8月起,国民政府组织沿海、沿江工业大举内迁,据史料记载,豫丰和记纱厂“分装大小机箱十一万八千余件,计重九千余吨,更于五十余日内悉数安然离厂,若非员工爱国爱厂之情殷,曷能神速若此”。该行为(     
A.旨在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B.迟滞了抗日相持阶段到来
C.推动工业布局的根本改变D.体现了持久抗战的意图
2024-06-0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新加坡垦荒的需要,大量的“猪仔”华工被贩卖至此。这其中除了自愿出洋者,也有不少被拐卖的人。外国人视“猪仔”华工为最低贱的人,经常对他们实行苦役或是虐待,其惨况不可言状。而清政府对侨民的态度由视其为“弃民”“概不闻问”逐步变为实施领事保护。清政府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专门负责在新华侨华人的事务。1884年,思想家郑观应在与时任中国驻新领事左秉隆讨论在新华工的时候,左秉隆揭露出了华工的悲惨境况。左秉隆在任职之初即向表面上拥有新加坡主权的柔佛苏丹和英国殖民地当局发出照会,要求严惩虐待华工的凶手和改善华工的待遇。

——摘编自唐彦超《清朝中后期史料中的新加坡与华侨华人》

材料二   二战后新加坡当地的政治力量逐渐发展壮大,他们要求自治和独立的倾向日益加强。1959年,新加坡在英联邦范围内实行自治,1963年成为马来西亚联邦内的一个州,19658月,退出马来西亚联邦,建立了独立的新加坡共和国。独立后的新加坡是一个具有明显移民特征的城市国家,为此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刘颖《新加坡独立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70年代以来新加坡的华工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并指出促使清政府对华工态度转变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加坡实现独立的原因及其独立后文化建设的特点。
10 . 据史料记载,清代大运河漕船出运,政府允许每船可附带一定数量的免税土产货物称“土宜”。顺治和康熙时期规定可以携带的土宜量为60石,雍正年间增至100石,乾隆年间改为126石,嘉庆时进一步增加到150石。这有利于(       
A.南北货物的交流B.经济重心的南移
C.对外贸易的发展D.商帮兴起和发展
2023-05-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