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世纪后期开始,西欧战场上的雇佣兵越来越多。除了没有采邑的骑士,还有国内外的步兵和弓箭手,这些雇佣兵往往会投奔出价高的领主。这反映出当时(       
A.战争加剧西欧分裂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贵族契约精神缺失D.封君封臣制度松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湖北荆门市屈家岭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该遗址出土了制作精美的陶鼎、陶制双腹器、蛋壳陶杯、壶形器、彩陶纺轮,发现了国内已知最早的高温黑釉陶。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屈家岭(       
A.与红山文化存在一定交流B.已经出现了社会大分工
C.产生了私有制和阶层分化D.发展处于原始人群阶段
3 . 卡特尔和辛迪加等组织极力削减一切竞争者及站在联合组织之外的一切企业、“自由市场日益成为过去的事情”,而残酷的竞争却广泛化且激烈化,如煤炭大王和石油大王为保证最大限度利润,力图使政府通过能保证其各自垄断地位的法案。这可用于印证(     
A.政府在现代化道路中作用突出B.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
C.资本集中严重制约着利润增值D.自由主义具有深远的影响
4 . 董仲舒提出“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主张实行“盐铁皆归于民”的政策。西汉哀帝时期,大司马师丹指出“古之圣王莫不设井田,然后治乃可平”,主张恢复井田制以缓解农民“无立锥之地”的状况。这些主张(     
A.蕴含了重农抑商的意识B.克服了土地兼并的弊端
C.反映了厚古薄今的观念D.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清末皇族、立宪派、革命派各自关于保中国与保大清的认识。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派别主张
清廷皇族先保大清,顺便保中国
资产阶级立宪派先保中国,顺便保大清
资产阶级革命派只保中国,不要大清
A.皇族认为保大清与保中国同等重要
B.立宪派主张延续皇族固有统治
C.革命派不具有反抗帝国主义的精神
D.资产阶级革命面临着重重阻力
6 . 明人俞应益说:“野史之繁,亦未有多于今日者矣。”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也说:明人史著,“实录外,野史家状,汗牛充栋,不胜数矣”。由此可见,明代史学的特点是(     
A.史著数量明显增多B.私人记史之风兴盛
C.方志撰修成就显著D.当代史事记载详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60年,新奥尔良6岁的黑人小女孩鲁比·布里奇斯在警察的护送下,入学曾经只允许白人学生就读的学校。她的妈妈说:“她为所有非裔美国人的孩子迈出了这一步。”这反映出(     
A.美国的种族隔离政策已结束B.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取得成效
C.美国已经实现了教育的公平D.美国人民基本权利得到保障
2024-05-26更新 | 28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北湖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测试(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种姓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等级制度,在古印度时期被称为“瓦尔纳”制度。诞生于公元前两千年中叶,从中亚、西亚经由印度西北部的山口,陆续向印度河中游一代涌入,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种人,白种人为维护自身的高贵地位,加大对征服者的控制,对各种姓的权利进行严格的划分。从法律地位上来看,婆罗门的法律地位最高;在债券债务方面,各种姓在借贷利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婚姻家庭方面严格限制不同种族进行通婚。古印度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推行宗教典籍,不仅能够对人们思想进行控制,也巩固了种姓制度的地位。

——摘编自吴颖铭《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

材料二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在罗马帝国废墟的基础上,罗马文明与日耳曼文明相碰撞、相融合的产物。在征服罗马帝国过程中,日耳曼人社会产生了两极分化。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到11世纪时,学者扎克·得·维特里就欧洲社会的等级做了形象的说明:僧侣是人的眼睛,因为他们能看到并给人们指示安全的道路;贵族是手臂,负责捍卫社会实施正义、保卫王国;平民是人体的下部,负责负担人体的上部分并为之服务。这种等级的划分不仅是由各等级在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地位决定的,而且也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大分工的产物。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等人给它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认为整个宇宙秩序是上帝按等级体系进行安排的,人中间因才智差异而形成等级,杰出者治人,愚昧者治于人。总之,“等级是以社会划分为阶级作为前提的,等级是阶级差别的一种形式”。 西欧中世纪的等级制是封建主集团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的结果。

——摘编自朱伟奇《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印度种姓制度与中世纪西欧等级制度共同的优缺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公元前366年,罗马共和国选举出历史上第一位平民执政官鲁克尤斯·塞克斯提乌斯。此后,其他原来被贵族垄断的高级官职也陆续对平民开放,平民的身影陆续出现在独裁官、监察官、大法官等职位上。这一变化推动了(     
A.共和国统治基础的巩固B.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消解
C.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D.成文法的适用范围扩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不懈努力,清廷完成了天山南北的统一大业,社会步入了和平建设阶段。与此同时,深受沙俄压迫的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众渴望重归故土。首领渥巴锡组成领导集体,精心策划,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正月出发东行,近17万人的队伍走过冬春夏三季,以牺牲过半人口的代价,在当年到达祖国西北边陲的伊犁河畔。获知消息后,乾隆皇帝当即决定让渥巴锡等人前往避暑山庄朝觐。经过妥善安排,渥巴锡等58人启程朝觐,途经乌鲁木齐、哈密、大同、张家口等地,所到之处均受到当地的热情款待。到达承德避暑山庄后,乾隆皇帝立即召见,他直接用蒙古语同渥巴锡等人交谈,并带着渥巴锡一行到新落成的佛教寺庙拈香。此次朝觐最重要的活动是封赏渥巴锡等人,册封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辅国公等爵位。封爵的成功,使以后清廷管理土尔扈特部众得到了有力支撑,也免除了土尔扈特人的内部消耗,为其社会的安定提供了保障。为纪念此事,乾隆帝谕令竖起两块巨大的石碑,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铭刻他亲自撰写的《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

——摘编自郭美兰《东归土尔扈特首领赴避暑山庄朝觐凸显非凡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尔扈特部得以回归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尔扈特首领赴避暑山庄朝觐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