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2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九云:“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延康元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曰:“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日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并说明两者的关系。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2021-04-14更新 | 1903次组卷 | 29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丰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其中包含了对公文权力运行的审查与监督,驳正违失指对中央及地方官员的权力监察。北宋前期通过银台封驳司主管公文的传递、审查、新闻发布和档案的整理留存等,是公文传递审查权和封驳权的合一,机密公文必须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送,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

                     ——孟宪玉《宋代封驳制度权力制约的精神的当代价值》

材料二 美国宪法设计了一个不允许任何权力分支部门掌握全部政府权力,同时又能整体而有效地推进政府工作的权力关系模式。它规定国会有权要求总统条陈政策以备审议,有权建议、批准总统对其所属行政官员的任命,有权批准总统对外缔结的条约等,从而体现了国会对总统的制约。……同时,美国宪法还规定了总统对国会的制约。表现在:总统有立法发掘权,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对立法机关的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论权力制约原则》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封驳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宪法设计权力制约的理论依据和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封驳制度与美国权力制约的主要不同点。
2019-12-27更新 | 178次组卷 | 26卷引用:广东广州执信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卷
3 . 制度与机制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地方长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四“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阅读材料后,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明“周”与“秦”各建立了什么制度?各有何优越性?
(2)依据材料二回答,图①中三省在运行中表现出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图②涉及的制度对专制王朝统治起了怎样的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元代地方行政制度创新的主要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度实施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指出明太祖对丞相制度的看法。材料四解决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哪一矛盾?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
2016-12-1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4 . 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摘编自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

——摘编自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刘邦在地方制度上是如何兼顾秦和东方习俗的?有何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论者指出:“宋代商税和田税截然分离,出现了完整意义上的商税制度。地方政府定期公布商税则例及其变动情况,各地州、县、墟镇广置税务机构,这些情况表明商税征收到宋代首次进入了自身的制度化时期,”这标志着“原来超经济强制性质的抑商政策开始向经济性强制的征商政策转化”。北宋初年,全国各地曾努力革除五代十国时期苛刻的征商制度,并严格约束各级理财机构和征商机构,防止其过度苛征暴敛,使商品生产者的交易费用降低,商税征收制度化,说明“当私人收益的潜在增长超过交易费用时,便会为建立这种所有权进行种种尝试,政府承担对所有权的保护,因为政府为此付出的成本低于私人自愿团体所付的成本。宋代允许工商业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度,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了也达到了政府“商旅晚安,课利自厚”的目的。

——摘编自王棣《宋代赋税的制度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特点及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原因及作用。
2020-03-15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三综合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建立后,大力提倡文教兴国,很多享有声望的文人学者都创建开设了规模不等的书院。书院以诗书、道德、礼仪等为主要教学内容,书院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饱读儒家经典、深受儒家理念熏陶的儒士,并且令很多儒士通过读书科考,成为朝廷、官府的各级大小官吏,使得儒家道德伦理理念深入人心。书院注重培养重人生品行和建设国家的实用人才,不在经济发展而在伦理重建。宋代知识分子主要从伦理政治角度而不是从经济发展层面去思考社会问题。书院十分注重学术讲演与辩论,讲会讲学带有自由讨论的学术性质。

——摘编自赵晓乐《论宋代书院对社会教化的作用及其影响》等

材料二   欧洲具有今天意义的大学出现于13世纪。在大学出现之前,欧洲的教育基本控制于教会手中,其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人更加基督化。大学作为中世纪商业复兴的产物,它摒弃了基督教禁欲主义教育目的,在课程设置上也体现了求实致用的世俗化特点,极力主张培养合格的律师、医师、祭师以及带有一定专门素质的公职人员。大学最通行的方法是学术讲演和学术辩论,课堂上的争辩及公共场合的自由辩论发展了一种批判和方法上的怀疑论。

——摘编自张艺真《欧洲中世纪大学与中国古代书院比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书院的主要教学内容,并概括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大学出现的背景,并指出它与宋代书院相比有何相似之处。
7 .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中美苏双方往往通过意识形态的棱镜来看待对方,把对方视为敌人……美苏的意识形态斗争同它们争夺战略优势与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欺骗性……共同的战斗为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在的互相猜疑。美国谴责苏联的帝国野心和俄罗斯扩张主义情站,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形成霸权。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力量,自己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冷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和“一股股新的力量”指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8 .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处于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中国,正迈步走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上,这是时代和全球化大潮赋予中国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材料二   唐朝中央机构图(见如图)


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五   美国中央政府机构图(见如图)



(1)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各自特点。试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
(3)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并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孙中山与黄宗羲思想主张的不同。
(4)材料二、五中,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决策方式有何相似之处?其本质目的有何不同?
2020-03-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林伟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反腐倡廉,提高政府官员的行政能力和效率,是古今中外政治史的一个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依照传统理论,从政之道首先要有良好的人格和品性,一个从政者应该是一个有德行、有责任心的人,这样的人居于官位,一方面能保证更大程度地发挥权力的正面效能,防止权力异化,另一方面,在“上行下效”的原理下,好的官德会形成良好的官风,好的官风又会带动形成好的社会风气,如果民众都能自觉效法官员的道德行为,天下之治便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所以,儒家一贯秉持“有治人,无治法”的观点,主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这一观点为后代执政者所普遍接受。

                              ——孙季萍   冯勇《中国传统官僚政治中的权力制约机制》

材料二   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它仍然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

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

材料三 自1938年8月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在1943年2月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边区政府对王震等22名克己奉公,功绩卓著的干部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毛泽东逐一为每份奖状题字,使受奖者感到莫大的光荣。同一次会议上,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

                                   ——《建党85周年特稿:五个案例见证党的反腐之路》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廉政措施有何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0 . 文化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影响着社会政治和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城市与生活材料二生活与观念

材料三 中国社会,论其大传统,一向重道义,轻功利……但在近代,急剧转变,争慕西化,竞求富强。
——钱穆《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治》
材料四“群聊”
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的一个公众平台。QQ群的理念是群聚精彩,共享盛世。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
(2)分析说明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社会“大传统”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争慕西化,竞求富强”的原因。
(4)材料四中“群聊”时代到来的条件有哪些?你认为“群聊”的交往方式对社会人际关系的发展有何影响?
2015-11-20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二上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