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73 道试题
1 . 图示为1937—1987年世界初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据此可以推知(     )
A.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
B.国际组织成立促进世界贸易稳定增长
C.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
D.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2023-09-0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陵水县陵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论述了巴黎工人七十二天中武装起义、武装斗争、武装自卫的过程。请完善下列图示中两者的关系(     

A.标志诞生B.接受指导C.践行立国D.丰富发展
2023-05-04更新 | 13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北魏前期、后期中枢机构长官籍贯数量分布柱形图。

图示中官员籍贯数量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的推动B.鲜卑历史传统的影响
C.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D.国家中心区域的变化
2023-07-13更新 | 163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民族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处在大河流域的古国都有着自己灿烂的文明。下列文明成就与图示大河流域对应正确的是(     
A.《吉尔伽美什》B.发明了“0”C.楔形文字D.《汉谟拉比法典》
2023-05-1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金华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性经济全仗国际货币体系来支撑,而这个体系的基础又是要人们近乎普遍地承认金本位制。……19世纪70年代,西欧和美国都采用了金本位制。谁只要持有任何“文明的”货币——英镑、法郎、美元、马克等,就可以随时去兑换黄金;反过来,一个黄金持有者亦可以把它兑换成任何一种货币。这些通货就像许许多多不同的语言,都在表示着毫无区别的东西。

——(美)R.R.帕尔默等著《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二   中国外汇储备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2000-20221季度)图示。


——王晋斌《美元体系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美元体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形成的原因,说明其特征及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外汇储备的占比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的关键因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53年底英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这些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直到1870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了较具体的规定,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帝国,使用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法律,同一种方式交流感情。中国一流人才的出路也极为单一,学而优则仕。除此之外,中国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怎能指望中国人会在科学上投入什么精力?

——休谟

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

——伏尔泰

关于科举制,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①以往流行的看法认为,以科举考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了创新精神。②20世纪末叶,一些学者发现以前对科举制的看法,过于简单化。放在古代的历史上考察,它打破了社会、阶级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使平民子弟通过苦读,也有可能成为状元、榜眼、探花。仪凭这一点,都应该为它谱上一曲赞歌。

——选自李伯重《八股之外》等


(1)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一图示填写完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官员录用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在历史的变迁中,科举制留下深刻的烙印。对材料三中的两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2022-12-1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五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因时而异,几经嬗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欧洲人眼中的“科举制”

人物看法
利玛窦(1552—1610年),
明万历年间来中国居住
达30年。
“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一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整个国家的责任完全交给他们来管理。”
魁奈(1694—1774年),
法国启蒙思想家。
“中国的先进性在于,中国不存在欧洲社会那种意义的阶级分
野,没有世袭贵族,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是可以变动的,一
个人的功绩和才能是他可能获得显赫地位的唯一标准。”
伏尔泰(1694—1778年),
法国启蒙思想家。
“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
休谟(1711—1776年)英 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历 史学家。“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帝国,使用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法律,同一种方式交流感情”“中国一流人才的出路也极为单一,学而优则仕。除此之外,中国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怎能指望中国人会在科学上投入什么精力?”

——摘编自傅军《西方从中国的科举制中学到了什么?》

材料三 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53年底英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这些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直到1870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了较具体的规定,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


(1)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一图示填写完整。
(2)根据材料二,说明西方人眼中的“科举制”形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官员录用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8 . 下图为北魏前期、后期中枢机构长官籍贯数量分布柱形图。图示中官员籍贯数量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政治中心南移的影响B.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
C.经济重心南移的推动D.官员选拔制度的改革
2022-11-1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纪同学在整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内容时列出图示内容,最合理的主题是(     

A.宰相制度的复杂机制B.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
C.选官制度的日益完善D.行政中枢的演变过程

10 . 有一位台湾中医在研读一本古代中医典籍时,根据书中提出的核心理法做了如下图示。据此,有关这本古代中医典籍的信息正确的是(     

A.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B.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C.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D.是中医临床百科全书
2023-05-0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