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9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6年,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先后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为单一民族,使我国历史上长期受歧视、受压迫,不被承认或不敢承认自己的广大少数民族明确了族属,受到了国家法律的保护。而少数民族社会改革政策的贯彻执行,尤其是民主改革政策的贯彻执行,彻底废除了民族地区的剥削制度,解放了生产力,为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开辟了道路。同时,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贯彻执行,使少数民族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了满足少数民族干部的需求,国家还贯彻执行了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政策,同时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提升了少数民族的整体素质。对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予以尊重,在语言文字上根据“自愿自择”和有利于本民族发展繁荣的原则,有效地化解了民族问题中这些因素的敏感性,促进了民族团结。

——摘编自罗树杰、徐杰舜:《世纪之交中国民族政策的思考》

材料二由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与汉族发达地区之间的绝对差距在急剧扩大并将持续扩大,加上少数民族政策给予少数民族的优惠保护使得汉族同胞显失公平,双方对少数民族政策的认同感都在弱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各少数民族同样能顺应历史的潮流,享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物质和精神利益,促进本民族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上中心模式论和单边主义倾向的影响。但是,无论它们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其根本目的都是要推销其自我文化发展模式,消解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虽然民族多样性的现状有长期存在的趋势,但是,随着民族之间的交往不断频繁紧密,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似之处越来越多。

——摘编自徐静《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政策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民族政策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下少数民族政策面临的挑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执意投身于充满危险、艰苦的探险事业中,他的乐观进取和积极冒险开拓是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的体现。在哥伦布远航之前,世界上许多航海家已经进行了远距离航行,如迪亚士绕非洲西海岸航行。在哥伦布远航之后,还有达·伽马沿非洲海岸航行。

——摘编自沈敏华《论哥伦布西航美洲的文化背景》

材料二   1992年春,据造船部门专家估算,中国自建破冰船需要三到五年的周期,累计花费可达3亿元到5亿元。而当时乌克兰“赫尔松”船厂正好有破冰船出售。苏联解体前,“赫尔松”船厂承造了8艘万吨级的破冰船,当时仍有3艘在建,每艘价格约1750万美元。经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和国家海洋局同意,同年10月,中国与船厂签下预订协议书,并在规定时间内支付了订金。1993年年初,这艘破冰船被命名为“雪龙”。“雪龙”号于199410月开始执行南极考察任务,还在1999年承担了中国首次对北极的综合性科学考察重任。201910月,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首航南极。一位船舶设计师表示:“未来,国家还要建设破冰能力更强的破冰船……提供更多的应急救援和极地管理功能。”

——摘编自路涛《贾根整:我与南极二十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开展海上新航路探索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极地探索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开展极地探索的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现代人类海洋探索给你的启示。
2024-03-27更新 | 130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城多呈现出“一体化”的特征,城多间人口流动更为频繁,更为自由。由于农业部门的剩余增长有限,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其中一部分流入大型城市,另一部分则流入近域的集镇从事手工业生产。在农村集市发展的影响下,未从乡村体系中流出的部分农民也开始从事服务于市镇消费的商业化农业生产,如江南地区农村以输出棉布,绸蛾为主要生计。工商业者也出现了从事农业的情况,其兼业形式基本都是以消费市场的需求为主。当农产品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专业的工商业者就会增多;而当手工业生产条件恶化,工匠又会转为从事农业,所谓“四民”分业已远无法概括行业间或部门间分工的实况。这些变化“模鞠了城多界限”,而将农村与城市、小农与市场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陈海明《中国城多的复合双重结构——唐宋以来城多发展脉络的启示》

材料二   

——摘编自买丰华韩文龙《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城多关系:历史脉络、阶段特征和未来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城乡“一体化”的主要表现及其推动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乡关系发展趋势。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
2023-12-0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等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恰克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距多伦、张家口等地也较近,于是恰克图成为清中后期中俄经济贸易往来的最重要枢纽。18世纪中叶,由于沙俄威胁边疆,故清朝采取罢市的方式使其被迫与清廷谈判订立条约。沙俄在东西伯利亚地区兴建了许多呢绒厂、制革厂和羊毛加工厂,恰克图边市贸易还为俄国国库填充了巨额税收。经营着“万里茶道”的晋商为及时运送茶叶等货物,不断扩充商路上的船行、车帮、驼队等运输组织。张家口在明朝时只是一个小边堡,到清朝却成为华商从事边市贸易输出输入货物的重要基地。中俄《天津条约》签订后,俄国获得了许多在华贸易的特权,特别是1903年东清铁路的全线通车,使贸易的重点转移至黑龙江地区和铁路沿线,致使商品赴欧洲的运输时限大为缩短。至此恰克图市场丧失了中俄贸易的中心地位,并逐步走向衰落。

——摘编自史军伟《试论清代中俄恰克图边市贸易》

材料二   近代以来,徽州茶叶和福建茶叶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徽商具有“贾而好儒”的特征,在商业活动中往往是重义轻利,南宋大儒朱熹曾在福建生活讲学多年,其思想对福建商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近代徽州茶商和福建茶商的经营活动中,家族传承的经营模式屡见不鲜。明清时期,广州地区的外销茶贸易几乎为福建茶商和徽州茶商所垄断。五口通商以后,徽州和福建地区茶叶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徽州茶商往往在本地进行茶叶的收购和加工活动,依靠长江和京杭运河两大水系,然后运往上海或广州进而销售到国外,销售的产品多为精装绿茶。而福建茶种类丰富,以红茶、绿茶和砖茶为主,就地销售给山西茶商,再由他们北运至恰克图等地销售,产茶地与贸易地之间的距离遥远,给茶叶的外销造成了极大不便,尤其“自粤逆窜扰两楚,金陵道梗,商贩不行,佣工失业。”

——摘编自楚子轩《近代福建茶商与徽州茶商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中俄恰克图贸易的历史地位,并分析其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福建茶商与徽州茶商的相同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对外贸易给你带来的启示。
2024高二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主题一   学校教育的发展

材料一 经过唐末五代战乱的破坏,教育面临严重危机。北宋初期,书院应运而兴。宋代书院数量众多,对学生入学没有严格的身份限制。书院有丰富的藏书,又受佛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集教学、藏书及学术研究于一体。

南宋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

朱熹在此讲学,朝廷又赐国子监经书

岳麓书院

理学家张栻曾在此讲学,并和朱熹进行学术探讨和论辩;2005年正式恢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丽泽书院

理学家吕祖谦所建,倡导“讲实理、育实才而求实用”的学风

象山书院

在陆九渊主持下,求学者多达数千人;得诏赐“象山书院”匾额,盛况空前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大学前期以教会办学为主,后期以城市世俗办学为主。11、12世纪,学者模仿行会的建制成立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体”,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自治团体来管理大学。中世纪大学既培养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要求,同时它也是理论多于实践、抽象多于具体的。

材料三 19世纪初,面对工业生产对劳动者文化素质要求的提升,187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初等教育法》,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学区并设立学校委员会,管理本地区初等教育,对5-12岁的儿童实施强迫教育,并规定公立初等学校每周的学费不得超过9便士。该法案为义务性质的初等教育推行奠定了基础。至1876年,英国立法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地区占居民居住区的50%。

——摘编自陈峥《英国义务教育福利化的历史发展》

材料四 189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免费教育法》,正式开启义务教育的免费进程,法案规定将为3-15岁的在校儿童拨教育补助费并禁止公立初等学校以任何形式收费。至19世纪末,绝大多数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但仍有约17%的公立初等学校在校生需交纳学费。此后,英国又颁布了一系列支持民办初等教育的法规和通过了《1918年教育法》,禁止所有公立初等学校和继续学校收费,该法还要求地方教育当局向所属继续学校、中等学校在校生提供医疗检查。

——摘编自李丽《英国义务教育政策探析》

材料五   1898年7月,光绪帝批准总理衙门上奏的《大学章程》,置仕学院。12月京师大学堂开学,设诗、书、礼、仪及春、秋六科。1899年,中西并学,除经史外,开设算学、格致、化学及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日文等普通课程,另立史学、地理、政治专门讲堂,为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教育的开端。1902年,师范馆开学招生,甄拔各省绩学之士。振兴实业为其办学宗旨之一。1907年,进士馆改为法政学堂。1909年,始筹办分科,设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各科俱以预科及译学馆毕业学生升入,近代意义的大学初具规模。1912年,改称北京大学,总监督改称校长。1917年,蔡元培任大学校长,整顿校规,祛除弊习,停办工、农各科,专办文、理、法三科。全校学生增至两千人,校中又创设各会、如进德会、哲学会、理科化学演讲会、雄辩会、体育会、技击会、阅书报社、学生储蓄银行、消费公社等。

——摘编自《北大简史:京师大学堂到21世纪的北京大学》

主题二   印刷书的诞生

材料六 15世纪中期,德意志人古登堡发明了印刷机。到15世纪末,德意志境内共开设了50多家印刷所,从事印刷业的工匠超过200人。印刷书也从德意志传往欧洲各国。

——【俄罗斯】亚历山大·马克西莫维奇·茨冈年科《世界图书出版与印刷博物馆》等

材料七 印刷业较早成为资本主义性质的行业,原因是印刷业属于新兴企业,行会的束缚不那么厉害;同时,建立印刷厂需要大量资金,而且所需原料也比较复杂,工种要求也较高;印刷业还与市场需要密切联系,威尼斯和塞维利亚的印刷业主必须注意莱比锡每年春天的图书贸易会,尽管二者相隔半个欧洲的距离。资本的投入、生产的组织、生产的标准化以及市场状况,都使印刷业较早成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兴行业。

——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

主题三 图书馆与博物馆的发展

材料八   早在周朝就已经有相当于今天图书馆的机构——盟府。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取缔私人藏书。汉代朝廷设的图书馆称“秘阁”“秘府”,设专职官员管理。唐代,像魏征这样的大臣都出任过“图书馆长”之类的职务,专门负责搜集收买天下之书,并组织人抄写备份。民间私人图书馆也开始出现。宋代,太宗建立崇文院,专作藏书之地,后来又另设书库,叫秘书阁。明清之际,印刷术的发展使得国家藏书得到空前发展。除官方图书馆,民间图书馆也广泛存在。汉代藏书主要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六大类内容。《隋书·经籍志》正式确定了经、史、子、集的名称和顺序。中国古代图书馆无论公藏私藏,均是重在收藏,处于名副其实的“藏书楼”阶段。

——摘编自谢灼华《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等

材料九 我国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图书馆是广雅书院(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创办)的藏书楼——冠冕楼。它的藏书除传统的经史子集丛书外,当时流行的西政丛书、西学大成、各国交涉公法等汉译西书均有收藏。冠冕楼设掌书生二人,专门管理藏书,同时又有便利读者的阅览规则及措施。院长朱一新还编印藏书目录,以便检目借阅。为方便院生夜间阅览,在院生住宿的斋院附近另设有小书楼。藏书有复本的也供院外士人借阅。近代性质的图书馆在戊戌前后组创的各种学会中首先普及开来。它们大多是由会员捐款,购买中外经世有用之书,藏于公所,供会内同仁借阅。会外有志读书者,有的可以出资租书阅读,有的由保人介绍即可在会内阅览。

——摘编自张晓《辛亥革命前的近代图书馆事业》

材料十   我朝宏章儒术,昭示天下,诏开四库,分建三阁,足以远迈汉唐,岂仅蹠(踩踏)掌欧美。顾为制大而收效寡者,则以藏庋宝于中秘,推行囿于一隅。其他海内收藏之家,扃鐍(引申为隔绝)相私,更无论矣。今为我国计,不如采用博物图书二馆之制,合为博览馆,饬下各行省一律筹建……窃思此举,上可以保存国学,下可以嘉惠士林,若荷施行,天下幸甚。

——张謇《上学部请设博览馆议》(1905年)

材料十一   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1974年,该协会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公益性成为博物馆的首要职责。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又把每年的5月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并且每年确定活动主题。

*基础测评*


(1)依据材料一、二,比较中国宋代书院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不同之处。
(2)结合时代背景,阐释中国宋代书院(或西欧中世纪大学)是如何适应和推动社会发展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英国初等义务教育发展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发展初等义务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能力提升*


(5)阅读材料五,对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6)依据材料六和材料七,并结合所学,分析欧洲印刷业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历史纵横*


(7)根据材料八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古代图书馆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8)根据材料八、九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近代图书馆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原因。
(9)根据材料十,概括张謇认为清朝官藏与私藏的不足之处。结合所学,指出清政府及张謇“采用博物图书二馆之制”的具体举措。
(10)根据材料十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以来建立的博物馆的主要功能。
2024-03-2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选择性必修三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铁路由于受借款合同的束缚,大多是在帝国主义列强不同程度的控制影响下经营的,“英资创办之沪杭甬、京沪及北宁三路与津浦南段一部,一切制度,悉以英制为依归;而法款之平汉、陇海、正太皆以法制为标准;胶济与津浦北段悉以德制为循规”。中国铁路从开始就采取分线设局的管理体制,不论路线之长短,运输之繁简,各路均设管理局,各路局往往各行其是,造成路政管理权分散,运输效率低下。因负责运输制度缺失,我国铁路营运往往通过行政化手段开展业务,铁路员工官僚习气严重,在货商与铁路之间没有建立起一种良好的运输业务关系,存在着明显的隔阂。

——摘编自李强《路政统一视野下的近代铁路负责运输制度及其绩效》

材料二   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铁道部,这是中国铁路史上第一次设置适应铁路专·业化网络化需要的、实施集中统一指挥的铁路行业专门管理机构。1932年3月,顾孟余出任铁道部部长,决心推行铁路负责运输制。 为全面施行负责运输制,铁道部在部内成立负责货物运输委员会,短期内制订各种章则 10种,遴派货运负责人员,针对负责运输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办理手续进行培训……在负责运输制度顺利实施的同时,铁道部开始谋求进一步的路政统一,饬令各路与招商局办理水陆负责联运,并与各公路也办理负责联运。 从当时的货物联运收入来看,1932年11月至1933年6月,期间除了2月份,货运进款减少外,其他月份进款一直保持增长。 随着国民党统治趋于统一和稳定,整顿路政工作明显有起色,实现了路政管理的统一。

——摘编自李强《路政统一视野下的近代铁路负责运输制度及其绩效》

材料三   在1992年之前,关于铁路改革的探讨始终局限在计划经济体制范畴内进行,1992年后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铁路发展严重滞后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铁路运输更加紧张。 1993初,全国各地提出经审核的要车计划日均12万辆,而铁路只能满足实际需求的60%。 1994年1月,铁道部召开全路领导干部工作会议,强调坚持市场取向,深化铁路改革……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深化铁路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即“铁路改革十三条”),并于1994年4月22日上报国务院后下发全路。 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转化铁路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三是改革投资体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四是大力发展多元化经营,优化配置铁路资源……。

——张雪永《扩张的动脉: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铁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铁路运营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京国民政府路政改革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94年深化铁路改革的背景。
2024-03-1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夷、夏杂居局面的结束和华夏民族共同体的稳定,出现了华夏(又作“中国”)居中、 “戎夷”分布四方的“五方之民”的观念……这一时期“夷夏之防”不再被强调,因而有关夷夏的记述也着重于言语、饮食、风俗等民族差异及其原因。

——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材料二   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参半。唯拓跋不至,又遣使招慰之,使者相望于道。凉州都督李大亮以为于事无益,徒费中国,上疏云云。太宗不纳。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材料三   1761年,乾隆谕示军机大臣: “理藩院专管蒙古事务,尚可兼办回部(今新疆南部地区)。著将理藩院五司内派出一司,专办回部事务”。……

清政府规定凡出现两个以上“灵童”,便采取金瓶抽签的方法,中签“灵童”为合法继承人,这就是“金瓶掣签”制度。理藩院负责对金瓶掣签的掌管,以维护达赖、班禅转生的合法性。

——黄松筠:《中国古代藩属制度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华夏认同局面出现的背景。结合所学阐述华夏认同观念的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二,归纳“自突厥颉利破后”唐太宗对东突厥的处理方法。结合所学列举唐王朝处理边疆问题的方式。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清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及作用。
2023-11-2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不乏政治协商的相关实践和模式,包括国君和民众之间、皇帝与大臣之间和皇权与士人之间。古代中国基本保持着大一统的专制帝国形象,但并不意味着所有权力都被皇帝一人包揽,尤其在遇到一些重大事项时,经常会出现由皇帝主持,诸多大臣都发表意见、参与讨论的情形。其中,皇帝就某项政务专门征询某位或某些官员意见的“廷议”。秦朝,在若干大政方针如分封行郡县、焚书等的出台,需经过朝廷讨论这一环节。汉代的“廷议”现象更多,如在对待匈奴的态度上,汉王朝多次让群臣发表意见以供决策。秦汉以后,“朝议”和“廷议”同样常见于历朝历代。

——摘编自谢从戎、沈骅《古代政治协商对新时期协商民主的启示》

材料二   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基于共同的政治目标,就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直接进行政治协商的重要民主形式。推进好新时代政党协商,充分发挥民主党派职能、作用,对于凝聚共识、智慧和力量推动新时代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尚昭晨《推进新时代政党协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协商”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代中国“政党协商”的发展历程。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协商”的认识。
2023-04-2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尽管布哈林的模式,即主张用经济手段刺激经济各部门的平衡,更能受到苏联人民的欢迎,但是斯大林没有给他继续实现政策的机会,在党内斗争对抗中斯大林组织全党批判了布哈林的思想,最终是斯大林主宰了苏联社会建设的权力。斯大林成功地解决了俄国是如何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和战争的危机中加速建成社会主义这一历史难题的,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在苏维埃政权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斯大林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用十年的时间跑完了强国百年的路程。斯大林在反法西斯战争上的胜利鼓励了半殖民地人民寻求解放的斗争,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但从1929年开始,苏联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全国从上到下要听命于国家计划,这样也容易导致官僚主义的盛行,甚至一些人因此死于非命。

——摘编自刘薇《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及其评价》

材料二   西欧在历史上是资本主义的发祥地,现在又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度集中的地区,素有资本主义的“心脏”之称。西欧各国重要经济部门中的国家所有制成分大大高于美国、日本。二战后西欧的国有企业不仅发展规模比战前大,而且在结构上也突破了历史上的格局。西欧企业国有化和官营企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为了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利润,确保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顺利运转而进行的。战后以来,西欧各国政府长期把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集中在自己手中,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所有环节进行广泛全面的干预。西欧各国普遍拥有相当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开支在政府总支出中的比重通常都达到60%以上,这是美国和日本所不能比拟的。战后西欧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区域性联合组织——欧共体,这是当前国际垄断调节最发达的一种经济形式。

——摘编自秦建伟《试论战后西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模式形成的原因,并评价该模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战后西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府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作用的认识。
2023-11-1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有其传统教材,即所谓“养蒙书”或“小儿书”之类。《急就章》由三言、四七言韵语组成,囊括了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交往所需的绝大部分用字和知识。《三字经》以通俗浅近的文字,叙及人性与教育的关系,自然与社会的常识,儒家伦理道德与学习的方法,是宋以后相当长时间内私学蒙童的必读之书。我国最早的启蒙读本《弟子职》用四言、五言、七言写成,内容不外乎入孝出悌、尊师敬长一类,目的是为了规范儿童的行为举止。《五言鉴》以五言韵语的形式,叙述从结绳之事、年代难详的三皇之世,直到明末的历史。《名物蒙求》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事、鸟兽、草木、衣服、建筑、器具等,在“名物”书中亦仍然提到伦理纲常之教。

——摘编自常建《我国古代的儿童教育》等

材料二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儿童教育。夏、商、西周时期,学校教育开始出现,人伦道德教育逐渐成为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整个封建社会,德育教育是儿童教育的核心。中国的家庭教育意识产生很早,《周易》中的《家人》卦是中国古籍中有关家庭教育的最早记载,《论语》记载了孔子教育儿子孔鲤学诗学礼的庭训;《列女传》记述了孟母仉氏三迁其居、断织教子的故事。通过家长的风范、家庭的风气、社会环境和风俗习惯,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儿童,从而达到教育儿童的目的。……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这些核心理念,对促进现代儿童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摘编自李颖娟、邓海婷《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核心理念及其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教材类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