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唐玄宗即位之初,在姚崇、宋景等贤相的辅佐下,针对当时的弊政,励精图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治上: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吏,严惩不贷。将唐初的地方十道,改成比较固定的行政机构,为了加强对边境的控制,先后在边境地区设置了节度使,节度使的设置是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宗教上:为了稳定统治,玄宗下令淘汰僧尼,勒令两成僧尼还俗。玄宗还下令禁建新寺、禁铸佛像和抄写佛经等。税制上:封户的租庸调由政府统一征用,封家在京城或者州治领取,不得向封户强索或放高利贷,减轻了封户的负担。军事上:改寓兵于农的府兵制为雇佣兵制等。

——摘编自徐达为《论唐玄宗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改革的影响。
2021-10-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百校联盟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879年薛福成在《筹洋刍议》中,特别强调中外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以及协定关税三项对中国危害深重,强调应坚决抵制新的不平等条约,修订过去已经签订了的不平等条约;他认为国际形势已经发生变化,目前对中国威胁最大的是觊觎中国领土的沙俄和日本,强调中国应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西方各国改善关系,并援助朝鲜、越南等国使之成为坚强的邻邦,同时中国也必须加强边防、海防;他认为中国必须振兴工商业,强调发展运输业、发展农业、发展工业是振兴工商业的三个要端;他指出变法是历史进程的必然规律,强调中国在经济、技术、军事等很多方面需要变法,变法的目的是取西方器数之学使中国实现富强,从而使中国不受列强的蔑视和宰割。

——摘编自易春秋《浅析薛福成对西方政治制度的认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薛福成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薛福成思想主张的特点。
2021-10-0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百校联盟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3 .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政治、经济领域都体现了新的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2年宪法制定的过程中,彭真对宪法制度设计进行了深入谋划和思考。他要求将四项基本原则写进宪法,……要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既考虑当前的现实,又考虑发展的前景,以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关于将来如何修改1982年宪法,彭真提出该宪法今后一个字都不要改,若要修改完善,最好是……采取宪法修正案的方式。自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以来,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先后四次对它的部分内容做了修改、补充,采取的都是修正案的方式。

――摘编自杨景宇《回顾彭真与1982年宪法的诞生》

材料二:国有企业是问题的核心。20世纪80年代中期,它占了城市就业人口工业产值的70%,而集体与合作制部门大约占25%,新兴的私营企业只占5%。改革者在搞活国有大型企业时遇到了最大的挑战。在这些企业中,生产指标和分配到的原材料一直是由中央政府官员决定的,为了解决浪费和效益低下问题,政府鼓励国有企业根据市场计划生产。这就意味着企业要按照市场价格购进原材料、辞退效率低下或怠工的工人并为产品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但是这种竞争可能导致工厂破产,因此这一做法遇到了阻力,有人指责它有意识形态上的问题。

--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1982年宪法的主要条件及意义。1999年某次会议以“修正案”的方式对宪法修改补充,指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及其修改补充的主要内容。
(2)阅读材料二,概括指出费正清认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遇到的问题。1992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央有何举措?
2021-11-0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在集古代文化大成的基础上,旗帜鲜明不遗余力地创建了中国古代文化大同的思想。这是孔子对中华民族的最伟大的贡献。在孔子那个年代,中国的政治还没有统一,但由于孔子的贡献,中国的文化精神率先就建立了统一的基础。……汉朝汉武帝,终于认识到专制统治必须具有-个统一的文化哲学基础,他具有伟大历史意义地选择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文化策略。中国从此实现了政治和文化双重统一的历史局面。这是一个重要的年代,是中国统一历史发展分界的年代。从此,在世界史上无比伟大的中国统一的局面,不可阻挡,百折不回。

——《天人合一中国政治统一的古老理论依据》

材料二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转折,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两岸的共同利益,越来越广泛。但也应看到,随着两岸关系发展的深化,仅靠惠台让利、扩大共同利益基础,靠利益的“量”或“向”的调节,已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快速变化。目前这种共同利益多而共同价值少的发展模式,将会使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局限性和不稳定性凸显。

——周志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要注入新的理论内涵》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和材料二观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021-09-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年,纳粹德国占领法国后,希特勒便制定了渡海进攻英国的方案一“海狮”计划。但他知道,要实施这个计划,必须先打垮英国的海军和空军。由于德国海军还无力与英国海军较量,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德国空军身上。在整个7月,德国空军对英国舰只和港口的攻击只是一种试探性行动,它的目的在于引诱英国战斗机出来作战。结果,这个目的没有达到。从810日开始,德国空军发动了被称为“鹰”计划的大规模空中攻势,重点攻击英国的机场、飞机制造厂和雷达站,同时继续轰炸英国的港口和舰船。英国方面毫不示弱,出动大批飞机痛击来犯德机,同时还袭击了德军使用的欧洲大陆各港口和机场。德国空军一直无法夺得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希特勒被迫一再推迟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日期,命令不要再在英吉利海峡集结船舶。1012日,希特勒下令将“海狮”计划推迟到1941年,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对英国的入侵。不列颠之战至此宣告结束。

——摘编自石丽侠《看世界:世界著名战役和战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德大空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德大空战的影响。
2021-08-2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合力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1715-1815年的英国工业》图(局部)


——【英】马丁·吉尔伯特《英国历史地图》


(1)仔细观察,结合图中的信息简析这一时期英国的工业发展概况

材料二   在经济危机期间,美国的工业生产处于严重的下降和萧条。为了复兴工业,19336月美国国会颁布了“产业复兴法”。从此,罗斯福政府开始实行国家对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政策。其调节措施包括下列几个方面:一是制定“公平竞争法”。主要是通过制定法规,规定各工业部门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量、雇佣工人条件等,……二是兴办公共工程。主要是通过政府投资兴办公路、机场、医院、学校、商店等工程项目,……三是法典规定给工人一些权利。如允许工人参加工会,自行推选工人代表,有权与工厂企业主签订集体合同等。

——《世界现代后期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政府对工业的调节措施分别有何作用?并概括罗斯福新政主要协调了哪一对矛盾?
2021-05-15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外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制定了鲜明的外交政策,这些政策都有形象的概括,其中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理想、阶级性以及反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

——聂强《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决策制约因素的综合分析》

材料二 万隆决议中的“十项原则”是基19544月中印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提出的“五项原则”而进行了拓展。“五项原则”的提出,正是由于中印两国承认“在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并认为,在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

——夏雪《基于和平原则建立世界秩序》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对外战略的调整,在国家层面不再有敌人,现在所谓的“敌人”只是一些敌对势力,比如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等。同时,放弃了原先和部分国家对立、对抗的道路,以国家利益为重,开始发展全方位伙伴关系,这是党在求真探索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蔡祖丞《新中国外交七十载》

材料四40年来,我们始……坚持独立自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之初宣布的外交基本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被“形象的概括”为哪些内容?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1954年提出的“五项原则”全称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何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2001年,中国政府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主导建立了哪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4)综合上述材料,就外交领域而言,请为中国要想真正成为“建设者”、“贡献者”、“维护者”建言献策。
2021-09-0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建议历史(必修)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司法制度……行政与司法合一,近代以来其弊端日益暴露。1906年,清廷下诏,将刑部改为法部,专司司法行政,不再具有审判职能;原来专司复核的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在法部设置总检察厅,作为最高监察机关,独立行使监察权。各省分别设立高等审判厅、地方审判厅和初级审判厅。至1912年在全国建立了124个地方审判厅、179个初级审判厅,初步建立起近代法院体系。清政府还颁布《大理院审判编制法》《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法院编制法》等相关法律,使新的审判机构有了法律保障。同时,借鉴西方的诉讼法律制度与法律原则,明确规定诉讼中公开辩论原则及律师资格的取得、律师的基本权利、律师从事业务活动的行为规范等内容。1910年秋,法部举行第一次法官考试,录取了561人,这些人被分发到各省审判厅担任推事之职。

——摘编自胡谦《晚清司法改革实践与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司法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司法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2021-05-0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处于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历史潮流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或亦同舟共艰,念厥孤愤,提倡保护,以成区区,则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

——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1896年《时务报》


(1)材料一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顾亭林哪本著作观点的提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参与创办《时务报》的目的,并例举他的一份政论文章加以佐证。

材料二   1915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自此一直沿用至1926年终刊。以下是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部分文章

时间文章内容
1916《宪法与孔教》“孔教”与“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决不可相容
1917《俄罗斯革命与国民觉悟》俄罗斯革命与一战走向
1919《本志宣言》批判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及其所制造的罪恶;主张要靠劳动者彻底改造社会
1920.年《谈政治》“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

——摘编自陈翠芳、李小波《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道路的探索》


(2)阅读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发表的文章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哪些历史事件影响了陈独秀的转变?
2021-05-1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两宋以来,江南苏松常嘉湖等地区成为全国的大粮仓,但是随着江南农业的富庶,重赋的灾难又落到江南。全国赋税绝对值不断上升,而苏松常嘉湖又畸重。明中叶丘浚说的最为概括:“韩愈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

五郡又居两浙十九也。”江南农业在兼营商品性作物和手工业中寻找摆脱困境的出路,取得了可观的成果。然而历几个世纪苦斗而获得的较高经济效益,却被不合理的高赋税所吞食。

本来可以有所飞跃的江南农业实际上被“均调”拉平了,处于与北方相差无几的积累水平。

如果不是这样,江南地区经济的突破恐怕会出现得较早;就一个地区而言,难说就不能率先经济转型?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江南农业发展新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江南地区经济未能实现转型原因。
2021-08-2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