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秦朝是否有“衡山郡”?在司马迁的《史记·秦本记》中记载秦有三十六郡,无“衡山郡”名,在2007年入藏的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的秦简中,“衡山郡”出现了两次,且都是直名“衡山郡”。对此,你的看法是
A.支持司马迁,大史学家著作权威B.支持新发现的地名,秦简是文物
C.都不想支持,不知怎么判断他们D.等有更多的史料再来认识它们
2021-12-2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商鞅变法时期,实行“徕民“政策。采取优服条件招徕移民,吸引了三晋相当数量人口流入关中(下图)。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促使邻国版图面积不断缩小B.确立小农经济主导地位
C.解决秦国的粮食及兵源问题D.加强君权对社会的控制
3 . “在过去几个月,尽管中国展现了避免贸易战的诚意,中美贸易战最终还是来了。2018年7月6日,美国正式对34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25%关税。”这反映出
A.美国操纵了世界贸易规则B.中国的发展面临风险和挑战
C.世界经济新秩序遭到破坏D.中美之间经济差距越拉越大
2021-12-1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仙桃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据王阳明《南赣乡约》记载:“同约成员中若有阳为良善,阴通贼情,贩卖牛马,走传消息,归利一己,殃及万民者,约长等率同约诸人指实劝诫,不悛,呈官究治。”这主要反映了乡约
A.重视对群众进行道德教育B.利于维护地方社会秩序
C.具有调节民间纠纷的职能D.助长了互助互爱的风气
5 . 黄宗羲在海宁讲学时期向县令许三礼传授了中国和西方的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知识,向学生陈言扬等传授了中西数学知识,还批评了统治者和浅陋儒生不重视自然科学的弊端。这些做法
A.蕴含着进行社会改革的愿望B.受到了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C.启迪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D.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学传播
2021-12-17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仙桃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明太祖在《皇明祖训》中指出:“四方诸夷……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并在随后开列了朝鲜、日本、大琉球、小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腊、西洋、爪哇、彭亨、百花、三佛齐、孛泥国等十五个不征之国和地区。这条祖训的提出
A.形成了有明一代和平外交模式B.密切了明与亚非拉各国的友好关系
C.注重与周边国家开展平等外交D.与明初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密切相关
2021-12-1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教改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梁启超在1900年创作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一诗中,提出了“四大文明古国”一说,三个在亚洲,一个在非洲,欧洲没有。这在当时得到了许多国人的认同,但今天历史学家却多不赞成梁启超的这一提法。要解读梁启超的这一提法,我们最需要考虑的是
A.梁启超所处的时代背景B.当时国人所具备的历史专业素养
C.历史学发展进步的成果D.“亚洲觉醒”所带来的社会潮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外交事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外交可谓崛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这里存在着国际和国内的有利变化。就国际背景而言,列强越来越注重国际法和国际条约在国际关系中的运用。这一变化,为一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主外交的出现提供了比过去略为宽松的外部条件。就中国国内而言,出现了两个重大的变化,一是民国建立后,政治多元化,言路大开,各种政治力量都能向社会充分展现自己的主张。民族主义在中国各个阶层得以发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能对决策施加影响的“社会舆论”。普通民众涌进了外交这一过去似乎很神秘的为少数高官所垄断的领域,形成了声势前所未有的“国民外交”。二是一批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新式职业外交官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具有丰富的国际政治和外交知识,具有比较强烈的民族和民主意识,勇于并善于与西方列强打交道。

——摘编自侯中军《1949年以来的中国与一战外交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国际事务,先后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不干涉内政、“三个世界”、永远不称霸、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等影响深远的重要外交理念,形成了以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鲜明特色的外交传统,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性提出全球治理观、发展观、安全观、文明观、正确义利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新理念,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使对外工作展现出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崭新风貌,为新时代外交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摘编自《学习时报》《新中国外交70年:成就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一战后中国近代外交崛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遇重创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70年外交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2021-12-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教改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马丁·路德曾提出过“两个国度”和“两种治理”的理论,他认为信仰基督教的人不仅生活在“上帝之国”也生活在世俗的“世界之国”,又延伸出“属灵治理”和“属世治理”。他主张处于“属世治理”的世俗政权不应当介入信仰等灵魂与精神领域,处于“属灵治理”里的宗教势力也不应介入世俗政权所管辖的范围。这一理论
A.将德意志从教会束缚中解放了出来B.使人们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成为欧美一些国家政教分离的依据D.有利于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10 . 1911年10月16日,武汉的革命党人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规定:人民一律平等:允许人民有民主、各种自由权利,如言论、出版、通讯、信教、居住、营业、保有财产、保有身体、保有家宅等:规定人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规定鄂州政府以都督及其任命之政务委员与议会、法司构成之。据此,下列说法可以成立的是
A.《鄂州约法》是采用三权分立原则的首部现代宪法
B.《鄂州约法》以法律形式宣告了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C.《鄂州约法》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供了范本
D.说明革命党人一度准备将今鄂州定为中华民国首都
2021-12-13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教改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