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08 道试题
1 . 近代初期,欧洲人的劳动日在法律上主要是指白天的时间。基本上,白天有多长,劳动时间就会有多长。到了19世纪40年代末,12小时工作制终于成为法定的劳动制度。到1919年的头几个月,欧美国家大多数有工人组织的行业都实现了8小时工作制。据此可知
A.近代以来欧洲人工作时长不断增长
B.电灯的发明决定了工作时间的增长
C.资本主义发展影响了工作时间变化
D.工作时长调整不利于生活水平提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对西域地区民族政策的实施是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根据对局势的整体分析作出的卓有成效的正确举措。通过与乌孙和亲,达到了断匈奴右臂的目的,同时也将势力深入西域,保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屯垦戍边、宽抚厚等政策的执行,增进了汉王朝与西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巩固了西汉王朝在西域的政治地位,使西域各国衷心臣服于西汉,最终形成了抗击奴的强大力量。战胜勾奴统一西域,为设立西域都护府奠定基础,终于在公元前60年使西域正式纳入西汉版图。

——摘编自张倩《汉武帝在西域的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 贞观二十ー年(647)在唐太宗晚年总结统治经验时,就曾以“自古皆贵中华,贼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作为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向群臣宣扬。唐朝对包括西域在内的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宽和团结政策,得到了各少数民族的束心拥护。唐朝沿袭汉朝的做法,对于归附的西域各国君长都加以册封,设置羁縻州的即以其首领为都督、刺使,皆得世袭。由于唐朝皇室有少数民族血统,吸取历史经验,承继两汉和亲、通婚政策更为积极广泛,经常用之解决争端改善与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据史籍记载,唐朝下嫁给少数民族首领的和亲公主计15名。唐太宗还采取采断措施使商道杨通,来往商旅络绎不绝,同时以绢马贸易和茶马贸易为中心的互市也趋向兴旺。

——摘编自殷晴《汉唐民族西域政策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朝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汉朝相比,唐朝民族政策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2021-12-06更新 | 188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雍正三年(1725年),清政府设置青海办事大臣,统辖军队,长期驻扎西宁,直接介入青海蒙回各部诸多事务。自此以后,清朝派往蒙古各地、天山南北的领兵将领在战后大多转化为驻防的将军大臣。这些举动
A.扩大了清朝前期的国家版图B.强化了“改土归流”的政策
C.加强了清政府对西北的管理D.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孝文帝派遣汉族人蒋少游出访南朝齐国,奉秘绘南齐宫殿形制之命。有齐国大臣以蛮夷偷学天朝文物为由建议皇帝扣留蒋少游,齐武帝未采纳。蒋少游返回后,凭记忆绘出了建康城的布局规划、建筑样式;并主持建造了北魏洛阳城。由此可见
A.胡汉矛盾无法缓解B.汉族文明相较而言更先进
C.胡汉文明存在交流D.南北的建筑样式走向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反映的是清末新政时期选官制度变革的史实。这反映了
年份主要内容
1901年清朝颁布《学堂选举鼓励章程》,规定:凡由学堂考试合格毕业生,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出身;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1903年张之洞草拟《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对留学日本的归国毕业生,承认他们在日本政府合法注册的学校取得的文凭,并给予科举出身,优予官阶。
1904年清政府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为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

A.中国效仿西方建立起文官制度
B.社会转型时期新旧选官方式并存
C.晚清教育体制实现了平稳转型
D.晚清政府改革侧重考试形式变化
6 . 赋税与财政

材料一   管仲认为税收最好、最理想的办法是“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据此,他提出了“寓税于价”的办法……将税收隐藏在商品里,进行间接征收。“管仲变法”之后,中国的政府收入由税赋收入和专营收入两项构成,后者的实现,正是通过控制战略性的、民生必需之物资,以垄断专卖的方式来达成的。在这种体制内,政府其实变成了一个有赢利任务的“经济组织”,从而也衍生出一种根深蒂固的治理思想,即国家必须控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

——摘编自吴晓波《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的北京政府仅有存银3万余两,列强一再催促庚子赔款并以不干涉之名迟迟未承认中国共和体制,南方革命军也停饷告急,兵变危机频传。为此,新政府保证继承前清条约与承认列强在华既得权益,进行了一场长达一年多引进外资以改造中国财政体制的国际借款谈判。不过,由于中国官民十分排斥晚清以来被世界列强不断使用的“改造”或是“维新”等具有强烈民族优越感的名词,而由为革命破坏后之“善后”以建新国的用字词汇所取代。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管仲“寓税于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善后大借款”的目的。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和解还具有在民族自决原则的基础上重新划分欧洲欧洲边界的特点,重新划分欧洲边界这一点在《十四点和平计划》中已经明确提出,并通过各种和平条约得到落实,其最终结果是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社会成立了两个刑事审讯法庭,审讯在前南斯拉夫及非洲的卢旺达进行的“种族清洗”罪行,这又再一次燃起国际社会对成立国际刑法制度的希望,联合国后来更在1998年召开会议,正式通过国际刑事法院的条约,该罗马条约在200271日正式生效,至2008年已获一百零六个国家签署,并在海牙成立国际刑事法院,审讯像战争罪行、种族灭绝、干犯人道罪等违反国际法的严重罪行。

——摘自《香港法概论》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历史渊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国际联盟的建立没有带来真正和平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法有哪些新发展?应当如何评价这一时期国际法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英国1873年的一项统计,全国4/5的土地归700个大地主所有,这些地主只占全国人口的0.03%直至19世纪末,地租收入仍占国民收入的大约12%;相反,工资总收入还不到50%,但这是大多数人口赖以维生的手段。这表明当时英国
A.圈地运动高潮持续B.工业发展存在隐患
C.农业文明特征显著D.封建残余保留较多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律号称“一准乎礼”,明确宣称“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作为德礼的孝道成为立法和司法必须尊奉之圭臬,在法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十恶”罪中,关乎孝道的有罪逆、不孝、不睦;在刑罚制度中,大力贯彻矜恤老幼原则;在民事家庭制度中,极力强化父权,并以无子、不顺公婆作为丈夫休妻的法定理由;在国家政策上,大力褒奖、宣扬孝子贤孙事迹。

——龙大轩《孝道: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核心》

材料二   13世纪以后,随着王权的加强,法国统一法律的步伐加快,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此后,法国在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的影响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它与此后制定的四部法典一起被统称为“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与此前颁布的法律,构成了法国的成文法体系,最终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制度。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法国民法典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较唐律和法国民法典的本质区别。
2021-11-25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日本遣唐使井真成“衔命运邦,驰骋上国”,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推动大化改新。

图二   马可.波罗东行及返程路线图

图三   乾隆接见英使马戛尔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个有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论从史出,逻辑清晰,表述通畅)
2021-11-2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