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7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历史学者蒋大椿在《21世纪史学理论研究断想》中指出,新儒学的、西方的各种各样的历史观及其支配下的史学理论对中国史学的影响是难以避免的,即使主张解构一切的后现代理论也未必不会在21世纪中国史学界寻找到同道。据此判断,这种观点表明(     
A.西方史学与中国史学存在同道性
B.史学研究必须引入西方各种史学流派
C.史学理论的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
D.后现代史学理论成为中国史坛的主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侯宜杰先生认为“咨议局的成立,大大突破了封闭式的封建政权结构,削弱、限制了地方长官的专制权力,标志着人民参与管理国家生活的正式开始,是政治制度民主化的实际起点”,侯宜杰先生将其誉为“中国最早的议会”。据此可知,咨议局最主要的作用在于(     
A.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历史进程B.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代驿传制度也有很大发展。在水陆交通要道上,大约每三十里设一驿,全国共有驿一千六百四十三所,其中陆驿一千二百九十七所,水驿二百六十所,水陆相兼驿八十六所。这说明了(     
A.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邮政制度B.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和中外经济交流
C.加强基层政治的治理D.便利官吏往来和政策颁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宋代,在服装造型上,表现为“遮掩”功能加强,对女子服饰要求尤为严格,要“惟务洁净,不可异众”,造型以细长、质朴取胜,很少繁琐的装饰,崇尚清淡之美,追求诗情画意。该服饰规范反映出(     
A.审美观念的显著变化B.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
C.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D.社会风尚的发展要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法西斯的猖狂进攻,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打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并逐渐发展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这反映了(     
A.中国抗战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B.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被还原
C.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各自的特点D.国民党政府的作用无足轻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895年8月,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主要登载讨论洋务的文章,内容涉及铁路、工商、学校、兵制等。“报开两月,舆论渐明。初则骇之,继而渐知新法之益。”据此可知,《万国公报》(     
A.是政府宣传洋务的重要工具B.促成了戊戌变法的开展
C.宣传内容已为时人广泛接受D.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担当
7 . 明仁宗至嘉靖时期,内阁虽因皇帝的不同需要而呈现出地位作用不稳定的现象;万历以后,随着宦官群体的逐步专权,内阁地位则不断下降,“及后,中(宦)官愈重,阁势日轻”。据此可知,内阁(     
A.依附皇权而存在B.地位等同于宰相C.凌驾于六部之上D.均无法干预政务
8 . 宋朝民间商业贸易中出现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信用形式,即预付款行为。这种预付款行为产生于商贾和生产者之间,在四川地区的茶叶行业、福建的荔枝买卖、洛阳的牡丹买卖中比较常见。这说明宋朝(     
A.地域性社会分工明显B.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C.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D.商品生产规模扩大
9 . 唐朝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夏税至迟在六月征收,而秋税至迟在十一月征收,主要是为了适应中原和江淮等主要农业区农作物一年两收的周期。两税法的推行,客观上(     
A.解决了国家的财政危机B.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C.提高了征税的工作效率D.促进了区域的均衡发展
10 . 有学者认为所谓分封者,就是周人击败殷人后,将其一个或数个血缘氏族部落,集体向新的土地迁居,与当地原来的殷人——可能还有其他土著居民——同居共处,因此将其称为周人的“武装殖民”。据此可知,西周分封(     
A.弱化了贵族的地位B.加速了族群间交融
C.强化了周王至尊权威D.巩固了中央集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