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顿官刚编译《西方笔的变迁史》等

笔的演进(如图)蕴含着影响人类技术创新的诸多因素。请提炼出其中一个因素,并围绕该因素,选择其他的生产生活工具进行阐释。(要求:选择某一个或某一类生产生活工具均可,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证券交易所的发展概况

时间发展状况
18世纪下半期—19世纪上半期1773年,英国第一家正式的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成立,并于1802年获得政府的批准与承认,这直接促成了证券交易所发展的高峰伦敦之外也出现了几十家交易所。通过交易所发行的政府债券成为拿破仑战争期间军费的重要来源。商业贸易公司(如东印度公司、南海公司)的股票交易活跃,获利丰厚。19世纪前半期,运河、铁路公司、纺织企业纷纷上市融资。刚刚发明的有线电报成为交易媒介,提高了交易效率和频率
19世纪下半期伦敦证券市场向海外投资急速倾斜,把美国的铁道债券、印度或澳大利亚的证券等加入了交易对象,伦敦逐渐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无线电和电话成为新的交易媒介
20世纪上半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海外债券交易大大减少,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地位遭遇了纽约的挑战。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严重冲击了英国证券市场,交易市场一度混乱
二战后各地的交易所先是整合为七家,后又并入伦敦交易所。20世纪80年代,伦敦交易所进行了改革,证券交易全部实现电脑化,与纽约、东京交易所连机,实现了24小时全球交易。英国证券市场重现繁荣,伦敦证券交易所仍为世界三大交易所之一,但名次已经在纽约和东京之后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伦敦证券交易所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初英国证券交易所发展出现高峰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英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0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知源高级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初年吉林省议会弹劾都督案始末

时间经过
1912427吉林省临时议会成立。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议会有议决地方法律、预决算、地方税收,答复地方政府咨询,监督地方行政,弹劾违法官吏等权力
329
420
吉林都督陈昭常两次任意修改银元银与吉平银(吉林地方货币)的比价,给吉林金融、经济造成了极大混乱
630吉林省临时议会去电大总统、参议院,弹劾陈昭常贻误地方、违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四事,请予陈昭常辞职
730吉林乌拉镇农务分会、商务分会、议事会、董事会分别上书陈昭常与议会,请求“陈督自今而后拥护议会,博采群言,挽回议会代表……化除官民猜忌”
此后吉林省临时议会大量列举陈昭常违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信用亲信、纵容官吏贪赃等事实情况进行弹劾
1913
613
袁世凯批准吉林都督陈昭常辞去都督兼民政长职务

——据李万彦《民国初年吉林省议会弹劾都督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对民国初期的社会政治进行评析。(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4 . 新中国的对外援助覆盖了亚洲、非洲、拉美和南太平洋地区。1950年到1960年6月底,对外经济援助金额达到40.28亿元人民币。1971年,中国签订的各种对外援助协定总额共计74.25亿元人民币,对外援助支出比重由上一年的3.5%上升到5.1%。这反映了我国(     
A.综合国力显著提升B.融入经济全球化C.开展全方位外交D.积极改善外交关系
2024-03-12更新 | 362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646年1月1日,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规定: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效仿唐朝制度实行“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对官吏实行“食封”和“俸禄”。这表明日本(     

A.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B.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C.全面效仿唐朝政治制度D.谋求中日关系的对等
2024-02-20更新 | 341次组卷 | 57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指出:“如要求尽量运用农业资金以从事工业建设,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不仅是与农民在政治上的破裂,而且也是破坏工业本身的原料基地,破坏其国内市场,破坏输出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平衡。”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对工业从农村吸收资金有所限定B.利用商品价值规律进行工业建设
C.确立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重点D.积极调整国民经济严重失衡局面
2024-01-26更新 | 15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用历史的慧眼,观世界格局之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第一帝国开拓了广阔的市场,攫取了大量的财富和利润,但在美国革命中解体了,这是对英国殖民体系的重大打击。恰在此时,工业革命在英国已开始起步。工业革命的几十年间,既是英国确立全球经济霸权的时期,同时也是英国在自由主义指导下重建帝国的时期。这一时期帝国重建的主旨之一,是将自由贸易强加于世界,从而保证英国对世界贸易的控制。为实现这一目标,“炮舰外交”必不可少。

1815年,英国第二帝国出现了,殖民地数量也随之增加。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稳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与此同时,由于“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英国人以和平、渐进的方式变革了自己的政治制度。但英国在它最强盛的时候就隐藏着严重的问题,1870年后就开始从绝对领先的地位上跌落下来。

——摘编自齐世荣等《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上卷)》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军事冲突,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19191月,一战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建立起世界新秩序——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为了维护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尤其是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法国陆军元帅福煦在听到和约内容后就作出了神奇的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结果不到20年,凡尔赛体系就在大萧条和纳粹党崛起的轮番冲击下摇摇欲坠,最终在德国闪击波兰的战斗中土崩瓦解。

——摘自范主《时间的战争:五百年钟表博弈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大部分时间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度过。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要是在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度基础上建立的。而后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为继并最终瓦解,但三大制度支柱依旧留存下来,关贸总协定后来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与其他两大国际经济制度一起为当今世界经济正常运行提供基本的制度规范与保障。

随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而传统发达国家经济地位相对衰落,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及既有的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安排已难以适应这一结构性转变,改革在所难免。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政府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左凤荣等《世界百年大变局》

(1)根据材料已,概括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列举19世纪50年代英国维护其“绝对领先的地位”的重要事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格局”划时代的改变,简析导致凡尔赛体系仅20年就“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三大制度支柱”。综合材料一二三,分析“共同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合理性。
2024-01-24更新 | 1112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创新与社会】

以下是国家创新系统三类要素(主题要素、功能要素、环境要素)联动关系示意图


——殷登祥、【英】R.威廉姆斯等主编:《技术的社会形成》


经济增长有赖于经济体的社会和政治适应能力。在新世界里,自由市场、企业家精神和旨在推动技术发展的国际协作驱动着技术持续进步。在对上述材料理解的基础上,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合理、明确;阐述有史实依据,表述清晰)
9 . 学者们研究认为,经济全球化会在商品、资金和劳动力流动的过程中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产生两方面的影响,即“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进而影响社会的主导思想与战略选择。下图是学者们绘制的“全球化、经济基础与思想谱系的逻辑关系与动态演化图”。由此可以深刻认识到(     
A.推进全球化应建立更公正的国际秩序
B.主导思想与战略选择决定全球化程度
C.发达国家对全球化持更加开放的态度
D.全球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
10 . 有学者把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将第一个阶段形容为“满天星斗”,第二个阶段为“月明星稀”,第三个阶段为“皓月凌空”。与“月明星稀”的形容相类似的是(     
A.原始群落的分布形态B.部族林立的邦国形态
C.早期国家的基本形态D.大一统国家典型形态
2024-01-02更新 | 2607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