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84 道试题
1 . 民族交融,民族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书录》中说:“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唐朝统治者具有较为开明的民族思想,坚持“中国既安,远人自服”的民族怀柔政策,唐太宗认为“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终至贞观年间“四夷宾服”的政治景观,太宗也被各族共尊为“天可汗”。在强调“华夷之辩”的中国古代,这种开阔包容的气度更显不易……唐廷对周边民族不是一味武力征服,更多时候谋求的是双方的友好和平。当时,唐廷与吐蕃之间友好交往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事例。

——引自宇欣等《中国历史大讲堂·唐史十二讲》

材料三   在统治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简而言之,就是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保持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宗教信仰,重点笼络各民族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特点的行政管理。一向足智多谋的孙中山看出要召集知识分子做组织者,必须有一套革命理论。在知识策划方面,他想出了一个“三民主义”。第一个即民族主义,意味着人民和种族结为一体;第二个即民权,即人民的权利和权力;第三即民生,按照古代含义,它意味着百姓生活得不错。

——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解读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历史现象,并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指出其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唐太宗对不同民族地区采取的“友好和平”的统治方式,并概述唐太宗在位时“唐廷与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史实。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写出清朝中央设置的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名称。清朝留下了不少令人称道的建筑文化遗产,请列举其中体现“笼络各民族上层分子”这一原则的相关建筑并加以简要说明。②写出“民族主义”在同盟会“十六字”纲领中的对应内容。试以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举措和法令为例,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将“人民和种族结为一体”的具体表现。
2021-09-0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下面漫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战爆发前欧洲错综复杂的形势。对该漫画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因“阿尔萨斯洛林”问题,法国视德国为最大的敌人B.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的争夺,形成了“危险的巴尔干”
C.由于争夺世界霸权和市场,对峙双方成为“殖民对手”D.为了对付“三国协约”,德、意、奥结成“三国同盟”
2021-09-03更新 | 232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变化表。据此,解读正确的是
区域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西汉唐朝明朝清朝
黄河中下游地区42.830.430.4120.0
江淮地区15.223.475.7262.9
A.表明了国家经济政策的改变B.拉大了两地生产力水平差距
C.反映了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D.催生了传统耕作方式的革新
4 . 18世纪末一个寒冬的下午,在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一家酒吧里,服务员给疲劳的纺织工人端上一杯热茶(加糖加奶),并开玩笑道:“小伙子,干了这杯来自四大洲的能量!”对上述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纺织工人的疲劳和工厂制下高强度的劳动密切相关
B.玩笑中的“四大洲”可能是指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
C.在欧洲已有千年历史的茶叶直到18世纪末才进入大众消费
D.一杯茶中“四大洲的能量”反映出当时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2021-09-18更新 | 148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2届高三9月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5 .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2003年末全球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人数估算
A.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全球化疾病的影响程度
B.全球化的进程可能会增加人类健康的风险
C.全球化疾病是阻碍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承担更大风险
2021-08-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三次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6 . 下图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对此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A.宋元以后中国妇女深受理学影响
B.明清统治者极力提倡妇女贞节观
C.节妇烈女人数与国家统一成正相关
D.此图反映了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发展趋势
2021-08-2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岳池县、前锋区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摘编自李黎《冷战时期中国媒体上的美国形象——以(人民日报)为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世界形势决定了中美关系的发展B.左倾思想阻断了中美外交的突破
C.中国一直坚定奉行意识形态外交D.中美关系在矛盾斗争中向前发展
8 . 永远年轻的三毛

“三毛”是漫画家张乐平笔下的著名儿童形象。张乐平自 1935年至 1992年,创作了三毛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形象。某校历史学社计划以“永远年轻的三毛”为题举行画展。

第一步:选取典型作品;


(1)根据作品创作时代,在下方时间轴上选取对应的时代背景。

A.抗日救亡运动走向高潮 B.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国统区面临着统治危机 D.一年前中国取得抗击外敌入侵完全胜利

第二步:解读历史信息;



(2)图3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统区:(       
A.恶性通货膨胀 B.坚持独裁统治
C.镇压学生运动 D.掠夺民族资本
(3)与图4密切相关的主题词是:(       
A.求同存异 B.科教兴国
C.联产承包 D.一国两制
(4)画面呈现:“虎”吞中国版图隐性信息:寓意日本在当时先后制造了(     
A.济南惨案 B.九一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西安事变
(5)画面呈现:警察抓走打虎孩子的隐性信息:国民政府推行_______政策(     
A.国共合作 B.攘外必先安内
C.焦土抗战 D.沿海工业内迁

第三步:管窥作者心态;

漫画作品中不仅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也隐含着作者对于时代局势的看法和心态。


(6)请以图2为案例,推测作者的心态或对局势的看法。

第四步:研究史料价值;

为更好了解“三毛”,历史学社对“三毛之父”张乐平进行了研究,并发掘了部分史料:


(7)有人认为:《三毛从军记》是抗战胜利后的作品,非原始史料;漫画属绘画作品,含有创作者的主观情感,难以客观表现史实,故史料价值不高。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图2漫画的史料价值。
2022-12-22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读下图,对此图的解读符合史实的为
A.制瓷业发展推动了宋元时期海外商运的繁荣
B.汉代丝绸远销至以波斯为中心的地中海区域
C.雍正帝到乾隆帝时实行极为严格的海禁政策
D.近代中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实行了主动开放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拿破仑是资产阶级的皇帝,他把以他命名的法典看得比几十次战役更重要。法典主要起草人波塔利斯提出:"人类社会是建立在财产基础之上的;财产使我们的存在生动活泼、延伸扩大。"法典规定:"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但法令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它肯定农民和资产阶级剥夺、购买教会和贵族的土地和财产的合法性。要求:一方所有权必须尊重他方的所有权,使用和处分财产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在家庭中父权高于一切,父亲对家庭财产有唯一的管理权;丈夫应保护妻子,妻子应服从丈夫。

——摘编自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

材料二   2020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确认了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等民事法律基本原则。人格权独立成编是民法典编排体例上的重大创新。婚姻家庭编规定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为家庭成员,宣示"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针对新冠疫情出现的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的情况,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摘编自陈映虹《解读〈民法典〉的中国特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法典》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体现的“中国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