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5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冷战”的结束意味着一个旧秩序的终结,但并不意味着一个新秩序会自动生成,更不能说明世界秩序将终止于此。“冷战”终结的不是一个权力的时代,而是权力的格局。正基于此冷战”之后依然是冲突,权力之后依然是权力。多极格局确立恰恰受到诸多不稳定因素制约,使其必经曲折过程。“地缘政治变动此起彼伏,民族主义如燎原之火,民族分裂主义、霸权主义、种族主义、极端宗教主义沉渣泛起”。而这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剧了世界格局转变的漫长性、复杂性和过渡性。

材料二由于苏联在战后相当长时间里,未能适应战后新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没有改革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致使其经济在后期逐步陷入停滞,并影响到东欧国家发展,与西方国家间的差异日益扩大,最终导致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美国的相对衰落、德日的崛起、西欧联盟进展,导致西方国家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西方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力量的相对均衡,形成经济上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导致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和不可逆转。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第三世界已涌现出一批新兴发展中大国和国家集团(新生力量),他们有的已成为地区大国,并有发展成为世界一极的潜力。这种情况直接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加速了两极格局的瓦解。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李文亚《浅析“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根据材料一,回答“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是一种怎样的态势。根据材料分析影响新的世界格局形成的因素。

(2)分别指出材料二中的“不平衡”和一个“新生力量”的含义。

(3)你认为“冷战”后出现多极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18-01-1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政治民主化是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

材料二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苏格拉底批评了雅典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什么做法?这表明苏格拉底已认识到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局限性?

(2)结合材料二和1787年宪法的内容,说明美国的民主政治是妥协的产物。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代松江是棉纺织业的中心,号称“衣被天下”;苏州、南京是丝织业的中心,“居民大半工技”;江西景德镇,“天下窑器所聚”,畅销海内外;“佛山之冶遍天下……石湾之陶遍二广及海外之国”。这些现象表明当时
A.出现农产品的专业化趋势B.手工业专业化尚未出现
C.手工业呈现专业化趋势D.出现农产品商品化趋势

4 . 美国宪法是世界近现代史上最稳定的宪法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1787年宪法,有学者评价道:“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法律中蕴含着一个国家数百年来的发展,不能以对待数学书中定理与推论的方式,来对待法律;要理解法律是什么,我们必先知晓其过去,了解其未来趋势,必须同时参考法律的历史与当前理论。”

——摘编自【美国】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普通法》

材料二1869年2月26日,美国宪法通过“选举权不能由于种族、肤色、或以前曾服劳役而遭受剥夺,此时尚不包括性别。”1919年6月4日,又通过“公民的选举权不因性别而受限,即确立女性的选举权”。

——摘编自《美国宪法修正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宪法的制定属于“经验”产物的理由。

(2)1787年宪法确定的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

(4)指出材料二中美国宪法修正案出台的主要原因。

5 .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一股强大的潮流,对世界和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1年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来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法国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1930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霍利——斯摩特关税法》。美国政府为提高国内商品价格、增强对外贸易的竞争力,美元实际贬值达到41%。

—根据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整理

材料二: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30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过30%,个别国家达到了50%~60%。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联合国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富国与穷国人均收入的比例,1960年是30:1,1990年增加到60:1,目前已扩大到74:l。全球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人口,占有全球生产总值的86%。……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属于夕阳产业,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资源的同时,把夕阳产业带进了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专家们担心,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权力正从政治家手中转向大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的董事会会议室。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分析面对经济危机,各国在国际贸易领域采取了哪些应对的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而采取的措施.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当然,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二战后)人们还必须把全球性的专门组织网,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看作是美国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它们的构成成分可以解释为世界性。但实际上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的左右,而且它们本来就是在美国的倡议下产生的。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材料三中国顺应全球化趋势,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突飞猛进,GDP由1985年的3090多亿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33820亿美元,经济年增长11.5%,比世界均速快了4.8个百分点。

——吕延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的发展源于哪一事件?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受美国左右”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指的是什么?分析美国能够“左右”这一体系的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7 .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国之初与我国建交国家情况统计表

时间数量建交国家
1949年10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朝鲜波兰蒙古东德阿尔巴尼亚
1950年9越南印度印尼瑞典丹麦缅甸瑞士列支敦士顿芬兰
1951年1巴基斯坦
1952年0
1953年0

材料二1953年朝鲜战争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不利形势。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辟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当今世界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所采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和遵守。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8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主要与什么性质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这反映了我国外交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影响。

(2)据材料一、二,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建国初期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引下取得的外交成就。

(3)据材料三,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及意义。

2017-07-02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重阳节”的昨天和今天

先秦秋天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祀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
两汉过重阳节的习俗由宫中传至民间。“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可令人长寿”,官民“自发向家中老人叩首”成为风尚。
魏晋当时道教宣称,“九为阳数,九九极阳,最为大吉”,各地道观往往举办道场以求长寿。佛寺则举办法会,由年老高僧诵念佛经超度亡灵。
隋唐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除举行赏菊、饮酒外,主要举行敬老之类的诗会,县令、保长会携带各类果品慰问年满六十之老人。
两宋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分别对北宋开封和南宋临安做了大量生动的描绘,皇宫中帝妃吃花糕、赏菊,民间则流行荡秋千、游街市、访亲友,瓦肆、勾栏通宵达旦说唱尊老、助老的话本。以后,历代皆然。
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摘编自杜尚侠《中国民俗文化丛书:重阳节》


分析材料,提取有关“重阳节”发展的信息,并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加以说明。(可以就重阳节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也可以比较或者概括其中两个时期有关重阳节的特点,并加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信息,说明须有史实依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现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经济矛盾丛生B.发展中国家无缘高科技
C.经济区域集团化增强D.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我国古代农业发达。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历代政府的部分农业措施。这些措施体现出
朝代农业措施
西周休耕制
战国“尽地力之教”
秦汉“地可使肥,又可使棘”
唐宋禁捕青蛙
明清“桑基鱼塘”

A.土地集中趋势已失控
B.政府直接控制农户生产
C.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
D.古代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观念
2017-11-17更新 | 435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孝感一中、应城一中等五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