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303 道试题
1 . 张之洞曾于戊戌变法期间斥民权议院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1901年却声称:“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互相维持之法也”“累数百年之研究,经数千百人之修改,成效既彰,转相仿效”,中国正可以借此“政体学术”“相我病症”。材料反映出(     
A.维新变法改变了清末力量对比B.清末“新政”由洋务派为主导
C.洋务派坚守“中体西用”的论调D.时局变更影响士大夫的认知
2024-03-22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1811年底,英国兰开郡的织工们去找地方治安官,抱怨动力机抢走了他们的工作,并在地方官主持下与雇主谈判,要求恢复工资,遭到雇主拒绝后,手织工们发起卢德运动,攻击工厂、砸毁机器。由此可知当时(       
A.技术革命引发产业结构调整B.工业化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
C.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D.社会主义革命时机已经成熟
2024-03-21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海关四成洋税作为偿赔专款,分期完成对英法的赔款,偿清后将其变成户部银库的稳定进项。1874年日军犯台后,清政府又将海关四成洋税变为海防专款,用于水师建设,并计划逐步推行。这些举措(       
A.缘于晚清经济秩序的稳定B.实现了中央财政的近代转型
C.保障了洋务企业资金供给D.体现了内外形势的发展需要
2024-03-21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西充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孙中山与“造路救国”

○请问苟无铁道,转运无术,而工商皆废,复何实业之可图?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

——孙中山《上海与〈民立报〉记者的谈话》(1912625日)

○今日之中国,麻木不仁之中国也,其受病之源,则由于交通不便。如由山东至新疆路程,须五、六个月,较西人环游地球,尤为迟滞……人不活动,则为废人;国不活动,则为废国。

——孙中山《在济南各团体欢迎会的演说》(1912927日)

孙中山为南洋路矿学校的题词(191912月)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民国初年孙中山的“造路救国”理念。
2024-03-2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启动,一般是国家的内部因素和外部世界的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会起作用。诚如章开沅、罗福惠等专家指出的:“挑战来自外部,如何回应挑战则多取决于内部。而各种回应方式的效果如何, 又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所致。消极的回应会越来越受制于外部因素,积极的回应却能较多地抵制或克服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他们认为,讨论中国早期的现代化状况,必须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着手。他们不同意中国“早期现代化迟滞或受挫的主要原因在于内部”的观点,而同意“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有效动力在于内部”。

——摘自吴松弟等《港口—腹地与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的变迁》

当代学者对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道路有不同的阐释。概括当代学者对中国现代化发展动因的观点并予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清晰)

2024-03-21更新 | 9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名校教研联盟2024届高三2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西周春秋时期“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战国以后形成“士农工商”的四民社会,庶人可以通过工商致富,富贵不再合一。这种局面(     
A.导致士阶层丧失政治优势B.使得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
C.有利于构建中央集权体制D.使工商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2024-03-21更新 | 19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强基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仰韶文化濮阳西水坡遗存、龙山文化的陶寺遗址以及西周何尊铭文中都发现了“天下之中”的理念,只是“中”由原来的南北居中,发展为东西南北的四方之“中”,从而使“居中而治”不再限于同族内部。这反映了(     
A.政治制度的创新发展B.中华文明的扩展
C.早期国家的雏形显现D.“家天下”的形成
2024-03-21更新 | 38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衡水董子高级中学等校2024届高三2月入校考试历史试题
8 . 英国在1979年有300 万小股份持有者, 到了80年代中期该数据则剧增到900多万,1992年更是达到了 1100万,甚至多于工会人数, 占总人口的 22%,持有股票的家庭约有70%,逐渐形成了小额股份持有者阶层。该“阶层”的出现(     
A.源于政府的私有化政策B.是工人运动新进展的反映
C.冲击了资产阶级的地位D.使经济危机根源得以消除
2024-03-21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年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1815年以后,英国工人运动开始与民主运动结合起来,争得政治权利。辉格党领袖格雷认为明智的让步能够保卫财产。墨尔本向维多利亚女王表明:议会改革法案“仅仅是为了在当下满足民众,仅此而已”。墨尔本旨在强调改革(       
A.消除王权对议会的不当干涉B.缓解社会矛盾避免暴力革命
C.适应工业革命时代经济诉求D.发挥辉格党在代议制中作用
10 . 法国《小日报》刊载的1905年中国年度事件(节选)如图1所示。下列主题最能概括其时代特征的是(     
2月21日,(日俄)奉天会战拉开序幕,3月10日,日军占领奉天
7月30日,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召开同盟会筹备会议
9月2日,清廷宣布废除科举制
9月24日,在北京正阳门车站,派出考察立宪的五大臣遭到自杀性炸弹袭击
12月22日,中日签署《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
A.西学东渐与变法改革B.欧亚大战与政体之争
C.国运沉沦与社会转型D.改良与革命分道扬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