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东晋中前期的王敦、桓温都曾能牢牢掌控一支统一的军队,而后期的谢玄统领的北府兵则是由北府诸将聚合而成,其基层的控制权往往掌握在下层武将手中。这一变化表明(     
A.门阀士族势力的衰弱B.统兵权与调兵权趋向分离
C.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D.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缓和
2 . 19世纪初期是英国工业化的高潮阶段,这一时期劳资双方的对抗日益剧烈,面对劳工阶层的不满和反抗,政府曾采取镇压与安抚相结合的方式来稳定社会秩序。后来政府逐步抛弃家长制保护主义法规条令,既不做劳资冲突中弱势方的保护者,也不做劳资冲突的仲裁者。英国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劳资双方关系得到改善B.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D.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3 . 两宋以前的农民主要是均田制下的自耕农和地主庄园内的部曲,《唐律释文》解释:“随主属贯,又别无户籍,若此之类,名为部曲。”宋代以后,部曲逐渐发展为佃农,并作为客户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与主户取得了平等的户籍。最能说明这一变化的是(       
A.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B.农业雇佣关系逐渐普及
C.客户的社会地位提高D.传统经济关系发生突破
4 .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将中国民族解释为“汉、蒙、满并列”;1912年,民国政府公布的《中学校令施行规则》,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历史》,都将中国民族解释为“合五大族为一家”。这一变化反映出(     
A.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弱化B.教材的编写体现意识形态
C.历史共识比真实更加重要D.价值判断要高于史学判断
2023-11-01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5 .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

材料一   西晋以前,户籍书写于简牍之上。在简牍时代,户籍只记载籍贯、户主及家庭成员姓名、性别、年龄、相互关系、身体状况等主要信息,内容相当简洁。东晋以后户籍的内容日趋复杂化,先祖的仕宦履历、家庭成员的联姻状况以及某些诏书等,均需要在户籍上著录,这些类目无疑大大扩展了户籍的篇幅。同时,自东晋以后,各级政府均藏有户籍,使得通过检籍搜括隐户或检出伪冒士族成为可能。因此,东晋特别是南朝以后,以中央为代表的各级政府检籍频率逐渐增加,这在相当程度上强化了中央对地方、上级对下级,政府对民间的控制程度。

——摘编自韩树峰《从简到纸:东晋户籍制度的变革》

材料二

乾隆六年

乾隆七年

项目

数字

单位

项目

数字

单位

通计民数现在实有土著人民

1413169

通计民数现在实有土著人民

1417369

较上届册报实增长

4200

编审随粮原额人丁暨改土归流案内勘出人丁

460845

编审随粮原额人丁暨改土归流案内勘出人丁

460845

不加赋盛世滋生人丁

40734

不加赋盛世滋生人丁

49734

不成丁土著男女大口

3124513

不成丁土著男女大口

3164600

较上届册报实增长

40087

不成丁土著男女小口

1764444

不成工土著男女小口

1794754

较上届册报实增长

30310

全省实在人丁户口

5399536

丁口

全省实在人丁户口

5469933

丁口

较上届册报实增长

70397

湖北武昌等十府共辖八州六十县九卫一所民数汇报数字

——摘编自张鑫敏《乾隆朝民数汇报的制度设计及运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晋户籍管理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就“湖北武昌等十府共辖八州六十县九卫一所民数汇报数字”表提取两条信息并予以解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6—17世纪欧洲经历了一场“科学革命”,1543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推翻了天主教会坚持的“地心说”。1572年超新星和1577年的彗星证明天堂是不存在的,宇宙是存在变化的。这些发现甚至否认《圣经》的真实性。这是一个权威遭受质疑的时代,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时代。由此可知,“科学革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B.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C.促使西欧宗教改革的兴起D.为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提供精神武器
7 . 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
19世纪英国首先实行金本位制,而后欧美各国实行。以黄金为本位货币,实行以金币流通为主的货币制度。不仅保证了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相对稳定,也保证了各国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但是,世界黄金产量跟不上世界经济的增长,再加上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各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
194444个国家的代表出席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城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促进国际政策协调;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成为国际货币。这一金融体系存在两难处境,要满足世界经济增长需要,美元的供给必须不断增长,这是以美国国际收支赤字不断扩大为代价的,从而导致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动摇人们对美元价值的信心,这一内在矛盾被称为“特里芬两难”。
1973年—1978世界外汇市场再度爆发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布崩溃;国际间于19761月在牙买加签署协议,形成牙买加体系。该体系实行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不再是各国货币的平价基础,也不能用于官方之间的国际清算;储备货币多样化,形成以美元为首的多种储备货币体系;汇率制度多样化,确认浮动汇率制的地位。

——上述三则材料均引自石晶莹主编《政治经济学原理》

2008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由来已久,大体有两类主张:一是主张将旧体系“推倒重来”的激进主张,即立即彻底推倒目前一主多元格局,重构国际货币体系;二是主张“渐进式”改革。主张“渐进式”改革者可分两类:一是美国虽口头上要求改革,但仍力图保持“美元”的主导地位;二是多数真想进行“改革”,“欧元”力图打破美元的独霸地位;英镑、日元也想保持甚至扩大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影响,而且俄罗斯的卢布、印度的卢比、中国的人民币也在加速国际化进程。

——黄范章《对当今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合作与世界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考》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任选世界货币体系发展的两个阶段,概述其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2023-03-24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中国人的“边疆”概念原来泛指“蛮荒之地”。近代以来,“边疆”的语境发生了质的变化,转换成了另一种价值预设,即指的是有明确边界的、在国家领土之内的边疆。“边疆”概念的变化折射出(     
A.中国疆域范围的扩大B.近代外交理念的成熟
C.边疆民族政策的调整D.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洋务运动早期军用制造业“所需钢、铁、木、煤各项工料,均来自外国”,洋务派认为“且恐不可常恃”“与其购自外洋,不若采自中土”“1874年(同治十三年)海防议起……(光绪元年)上谕直隶磁州、福建台湾试办开采煤铁以济军需”。到了洋务运动中期,大多数民用企业实行独立核算,“所有盈亏,全归商人,与官无涉”。洋务民用企业的这一变化(     
A.使中国产业结构发生巨变B.源于中国海防危机加剧
C.加速传统经济的解体进程D.得益于政府的政策调整
2023-10-27更新 | 501次组卷 | 17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天津专用)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西哥和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单位:1990年国际元)

1820年1930年
墨西哥7591618
美国12576213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材料二   19世纪20年代墨西哥独立后,社会经济结构与殖民地时期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向国际市场出口农矿产品,消费的工业品则依赖进口。采取的自由贸易政策适应了这种发展方式。所有这些都与内战之前美国南方地区非常相似。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发生后,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暴跌,墨西哥外汇收入骤减,无法进口工业品,只能在本土生产。为发展工业,出台了贸易保护政策,大规模工业化在此独特背景下开始了。

——摘编自刘新成、刘北成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三   墨西哥的贸易保护本来是为了应对大萧条而采取的应急措施,后因世界大战造成的世界市场混乱得以延续。二战后贸易保护成为有意追求的长期政策目标,不仅是因为它确实带来了巨大的工业化成就,更因为保护状态下发展起来的工业不愿面对外国产品的竞争。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是墨西哥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但到80年代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保护主义带来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

——摘编自[美]加里·杰里菲等编《制造奇迹》

(1)指出材料一中墨西哥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于美国的变化,并结合材料二解释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贸易保护对墨西哥工业化的影响。
2023-07-17更新 | 2975次组卷 | 16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天津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