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派在各类新式学堂设置科学课程的同时,也并未忽视“中学”课程。而与科学课程的设置相比,“中学”课程的设置更正规,更完备。《西学》中曾说:洋务学堂“要亦不过只学语言文字,若夫天文,舆地,算术,化学只不过初习皮毛而矣”。新式学堂从一开始就受到招生的困扰,“世家子弟皆不屑就,恒招募宴人(穷人)子,下及舆台贱役之子弟,入充学生”;而且,即便进入新式学堂中学习,学生仍孜孜于四书五经以便猎取科举功名,对近代科学知识并不十分感兴趣。洋务派创办的学校都属于中等专业学校性质,竟没有一所普通的小学和中学,这体现了洋务派急功近利的办学方针。

——摘编自王冬凌《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产生及主要特征》

材料二   “科学家”(scientist)这一英文单词是由剑桥学者威廉·惠威尔于1834年所创造的,后来它专指某一类专家和职业。这一名词的诞生也从侧面表明了19世纪科学的巨变。19世纪下半叶,基于自然的基本物理学法则的知识基本形成。许多科学家、神学家之间开始形成彼此相对分离的关系,产生了一种在和平共处的环境中各自追求目标的崭新的热情,柏拉图“一切真正的问题都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真正的答案”的理想开始受到质疑。19世纪末,物理学的发展推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20世纪初最终形成,这使得科学界承认,对于实在的理论的表述是一项远比从前辈们那里继承要复杂得多的事业。关于占统治地位的世界之决定论的机械观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变化着的不确定的世界,这使人们的信心不断增强,激励着科学家持续不断地去探索,这种探索又为科学教育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摘编自新乔、赵晓宁等《近代科学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新式学堂科学教育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洋务新式学堂的科学教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科学教育发展的有利因素。
2023-02-09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清朝将蒙古族住区分设为若干旗,每旗旗长称为札萨克,受理藩院监督。康熙时期,平定漠南蒙古察哈尔叛乱之后,废除了察哈尔部的札萨克制,参照满洲八旗制设立了察哈尔八旗,归理藩院统辖。这一变化反映出清朝(       
A.实现了边疆与内地治理一体化B.将西域地区纳入了版图
C.创新了大一统国家的治理模式D.加强对北部边疆的管理
2023-05-17更新 | 414次组卷 | 6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黑龙江、吉林专用)
3 . 从1970年代起,亚洲成为美国技术移民的首要来源;21世纪初,仅韩国的海外留学生的回国率就达到65%,此类现象在亚洲较为普遍。促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美国改变人才引进政策B.战后科学技术革命推动
C.亚洲产业结构升级调整D.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完成
4 . 春秋战国时期防灾思想有较大进步,《诗经》中也有反映水利灌溉的诗句,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与商周时期被动救灾的荒政思想有很大区别。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中央强化对地方的控制B.以人为本的救灾思想
C.铁制农具的产生与推广D.仁政民本思想的传播
2023-04-03更新 | 25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战国时期儒法相争,形同水火;但是魏晋时期法术之学却转而与儒学联手并肩。这一变化意在(     
A.维护官僚政治的稳定性B.限制门阀士族的势力
C.促进“依法治国”发展D.抵制道家思想的侵蚀
6 . 西域地区曾长期存在“悖逆侮老”的“蛮夷之性”。但在西域都护府设置之后,该地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思想蔚然成风。这一变化表明(     
A.儒家思想影响社会习俗B.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C.边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D.宗法分封制影响社会风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曲宴是古代帝王赐宴的一种,具有私宴性质,用以拉拢臣下,便于对朝政的控制,参加的人员一般是皇帝近臣、宗亲等。表中曲宴人员变化能够反映出(     
北宋官员出席曲宴的部分记载
时期太祖朝真宗朝
曲宴记载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咸平五年(1002年)“癸亥,赐近臣岁节宴于宰相吕端第。自是遂以为例”
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三年八月八日甲寅,诏近臣观书于龙图阁,遂宴于崇和殿”
A.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B.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
C.宋初政治改革的方向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022-11-16更新 | 737次组卷 | 9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汉农学经典《氾胜之书》是以关中地区作为试验区的农书,代表东汉农学最高成就的《四民月令》记述的则是以洛阳地区为主要对象的农耕生活规范。这折射出两汉时期
A.土地耕作方式的重大变革B.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增强
C.土地占有形式的根本变化D.政治中心东移的历史变化
2022-05-27更新 | 809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16世纪,西方生物学家将人类按照不同的种族进行分类;19世纪后,一些西方社会学家认为人种的特征与智力文化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强调文明的发达程度及价值观念都是遗传的结果。这一变化
A.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B.纠正了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C.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扩张需求D.打破了学科间的固有界限
2022-03-10更新 | 2053次组卷 | 2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18年年底,梁启超等人前往欧洲考察一年,感觉“科学万能”的梦破灭了,于是孔孟之学在梁启超心里复活;他认为许多诞生于西方文明的学问、观念并不适用于中国。导致梁启超观念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依然存在B.启蒙运动在全世界走向衰落
C.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影响扩大D.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